高玲
《北京市實施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計劃(修訂)》中明確提出,要關注學科內、學科間的聯系與整合,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求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學時用于開設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學校嚴格執行調整后的課程計劃,融合課堂內外,積極探索構建多元立體的實踐課程。
學科內實踐,突出學科關鍵能力
學校鼓勵學科教師充分挖掘學科資源,設計符合各學段特點的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科實踐課。以英語學科為例,結合語言學習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特點,發揮學校十二年一貫制的優勢,小學階段倡導體驗參與,設計了如尋找生活中的英語、萬圣節的彩蛋設計與滾彩蛋游戲等活動;初中階段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如開展了英語短劇創作、英語配音大賽等;高中階段則重在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開展了繪制英文思維導圖、創作英文詩歌、編撰英文報紙、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大賽等活動。其它學科也利用校內外資源,鼓勵學生“動”起來,在實踐中學習、鞏固所學內容。例如,將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數學課開展了測量旗桿、找位置的活動,勞技課讓學生制作新年個性臺歷,生物課開展了植物栽培等活動。這些實踐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
穿越學科和學段邊界,實現綜合培養
傳統的分科授課往往會導致學生思維受限、缺乏創新、學用分離。這需要我們探索跨學科活動,將學科內容、學生需求和社會發展相結合,讓學習回歸“生活世界”。不同學科的交叉點在哪里呢?我們找到的就是“核心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一個事件、一個人物、一個時事熱點,圍繞這個主題,帶著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將各個學科知識進行發散和聯通,形成知識網絡,使各學科之間互相融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這種主題性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實際獲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也在探索更多的主題性跨學科實踐活動。例如,“一帶一路”絲綢之路主題實踐活動就是其中一例。本次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排演了舞臺劇《跨越古今的絲綢之路》。舞臺劇共分三幕:第一幕——縱貫古今歷史,隨著高大帥氣的“漢武帝”和忠心智慧的“張騫”的出場,大家瞬間穿越回了兩千年前的漢代。學生們將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背景和經過惟妙惟肖地呈現出來,大家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到了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緣由,也增加了對這一形式學習的興趣。第二幕——博覽歷史地圖,陳述者將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地理路線娓娓道來,學生們仿佛開啟了一段時空漫步,跟隨屏幕上的路線圖經歷了一次西亞、南亞的商旅歷險記,將自己置身于世界版圖之內。第三幕——探析國際戰略,“國際戰略專家”以訪談的形式向大家講述了現代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戰略地位,學生們認識到“一帶一路”為每一個沿線國家帶來的諸多福利和便捷,擴展了國際視野,了解了未來國際格局的趨勢和走向,站在更高的平臺和角度思考社情、國情。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學生不僅學習到了關于“一帶一路”的歷史、地理、政治方面的知識,同時逐漸培養了大文科綜合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首鋼主題課程是學校打造的又一跨學段的綜合實踐課程。借助地理位置的優勢,我們帶領學生走進首鋼工業園區。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學習實踐各有側重,通過參觀體驗,六年級學生從首鋼看中國工業的分布,七年級學生從首鋼看近代中國工業的變遷,八年級學生的關注點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雖然關注各有側重,但又有共通之處,即感受并學習首鋼人“敢闖、敢堅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擔當、敢創新、敢為天下先”的首鋼精神。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供給側改革,學校也在突破原有單一學科的供給模式,在教育供給內容及形式上做出調整,以尋求教育質量新的增長點。像絲綢之路這樣的橫向融合、首鋼主題課程這樣的縱向貫通的教育活動就是一種供給側改革的探索和嘗試。
整合教育教學,構建立體課程
景山學校一直以來都是教育教學不分家,做到互相融合,彼此滲透,遠洋分校自建校以來也很好地秉承了這個理念,始終把教育教學作為一個共同體來設計和打造。學校始終堅持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學校的德育目標“責任、自信、包容、創新”上。學校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同樣依據這一原則進行設計。
與此同時,學校還充分了解不同年級學生的需要,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成長所需,制定了德育活動分年級、分主題的活動計劃。按照國家、社會、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社會實踐活動表》,并逐年加以完善。
綜合素質提升工程是北京市為中小學生設計的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學校并沒有把它停留在組織的一次次活動上,而是認認真真把這些活動整合,打造為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在這類課程的設計上將學校的德育目標和學科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強調課內外相結合,育人與課程始終相伴相隨。我們提出精心規劃學習的每一步,前有主題設計,中有指導(知識、方法、情感),后有反饋和評價。
社會實踐課程具有多維的育人功能,打破了書本和生活的界限,將學習內容拓展到科技館、博物館、大自然,可以豐富學生的綜合知識,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內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