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國的鄉村和縣城經濟也得到了發展,而要想保持住這股發展勢頭并進一步擴大經濟增長優勢,就要提升縣鄉道路的質量和等級,從而滿足經濟發展對于道路的要求。一方面對于新建道路要嚴抓質量,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縣鄉道路的改造工作,注意施工質量管理,使道路能夠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本文簡單對縣鄉道的改造施工管理控制進行了分析,對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縣鄉道;升級改造;施工管理
我國的經濟飛速增長,在以祖國作為強大后盾的基礎上,我國農村和縣城的經濟 也得到了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在鄉村和縣城的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而縣鄉道路的質量也成為新時代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現在的縣鄉道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承擔著更大的運輸任務,但公路往往都是前十幾甚至幾十年修建的,有不少地段存在著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對縣鄉道進行升級改造。施工管理與控制作為升級改造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公路改造的質量負責,我們對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以幫助道路改造更加成功。
1 對縣鄉道路升級改造的原因
道路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我國經濟的命脈、血管,通過貨物的流通來使我國“身強體健”。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運輸量也在逐步增大,這使公路承擔了更大的運輸壓力。而縣鄉道與其他道路比起來劣勢多多,首先在設計上縣鄉道就存在著巨大缺陷,因為在當初設計時,沒有正確地預計到將來的道路使用走向,道路承載能力不夠,在質量上較城市及其他道路也差了很多,尤其是沒有完善的道路養護系統和排水系統,這使得縣鄉道在之后的使用中受自然、認為因素損壞的幾率大大增加,大大縮減了縣鄉道的使用壽命;其次就是在某些地區,道路的使用情況超出預期,尤其是在一些資源豐富的地區,經常使用大貨車拉貨,并且超載現象嚴重,對于道路的破壞的嚴重,日久天長,大大增加了道路的安全隱患;再次就是自然因素的影響,這種情況存在于少數地質情況惡劣的地區,如 極北的冰凍地區、山區的泥石流頻發地區、洪水頻發地區,這些災害每次出現都會對公路造成不小的破壞,再加上沒有完整的防護措施和養護手段,道路被侵害的現象更為嚴重。在上述幾項因素的影響下,縣鄉道被破壞的較為嚴重,需要對其進行升級改在,提升道路質量,滿足行駛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針對破壞道路的人為因素進行管理和控制,以削減道路受到的損害。
2 針對縣鄉道升級改造的施工管理措施
2.1 加強全過程管理
首先在縣鄉道升級中要執行樣板先行制度,即在分享工程開始前由負責本項目的工程師根據方案、國家標準和技術交底組織施工單位進行樣板分項施工,在保證符合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進行施工;其次要執行驗收制度,顧名思義,即在不同工程完工后對其進行質量驗收,驗收分為三個階段,首先由施工隊伍對己方執行的項目施工進行自我檢測,如達到工程要求標準,由隊伍負責人進行自檢記錄編寫,在此基礎上由工程項目經理、監理工程師進行組織,對工程的上下工序進行互檢并做記錄,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解決;最后的步驟是交接檢,即在經歷了自檢和互檢兩項步驟后,確定了工程上下施工工序中不存在質量問題,符合質量驗收標準,即可以進行交接檢的記錄,由負責人簽字之后生效并進入下一道施工工序,在此過程中監理工程師要親自參與監督。
2.2 強化施工現場管理
現場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內容,更是做好施工管理的根本。強化施工現場管理,首先需要強化施工人員施工操作管理。在施工環節中,施工人員自身技能水平以及每一步施工操作,都會對整個施工環節造成影響,雖然每一步的影響都微乎其微,但通過大量施工步驟疊加之后,影響相當重大了。因此,在施工現場強化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對于工程質量有巨大的作用。
加強對相關物資機械的管理,這是因為物資機械是施工正常進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公路施工企業的一大筆經費開支。施工管理過程需要加強對物質材料出庫入庫數量統計,以及實際施工中的用度統計,并針對實際施工環節進行合理調撥。
此外,要加強對施工環境的管理。施工環境主要包括周邊自然環境和天氣環境。針對不同的地質地貌合理科學地進行施工。針對一些特殊天氣,要嚴格按照安全章程進行施工或停止施工。以此避免發生意外情況,造成施工延誤。
2.3 強化質量控制措施
在鄉道省級改造施工中,水的侵蝕作用是路面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鄉道升級改造時需要避免陰雨天氣,在現場要做好排水的處理,對雨水進水口、路緣石以及檢查井等一些比較容易滲水的部分需要進行人工刷涂,粘結層需要及時養護。路面邊緣往往比較容易滲水,一旦滲水會引起路面的局部松散,嚴重時還會出現坑洞造成路面的早期損害。因此在施工完畢后需要將路的兩側涂刷熱瀝青,封閉路面表面的孔隙以避免路面滲水。對于盲溝碎石需要妥善處理,需要及時用滲水土工布進行覆蓋,填埋沙墊層。調配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破壞性因素,在建設前期進行大量調配實驗,明確瀝青公路路面受到侵蝕的因素。根據充足的研究結果攤鋪瀝青混凝土混合料,保證施工的最優化。作為瀝青混合料質量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瀝青混合料的級配若發生變異會直接影響瀝青路面的質量。在原材料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實時進行目標配合比、生產配合比設計以應對料源的變化。當冷料倉的配比差值超過5%時需要適當加大試驗頻率及時檢測生產級配穩定,檢驗各項檢測參數是否正常。當冷料倉的調整比例突破10%,則需要重新設計生產配合比以及實驗路段的鋪筑工作。
2.4 完善施工管理的相關制度
施工管理制度是施工管理相關工作正常進行的基本前提,完善施工管理的相關制度,應該從三個方面的進行。首先需要確定施工管理對象。施工管理對象是施工管理工作存在的根本。就建筑施工過程而言,施工管理對象主要有三個,即施工對象、施工用具和施工人員。施工對象則是建筑工程的各個施工環節,施工用具是施工中的機械設備和材料物資,施工人員則是參與施工環節的所有工作人員。施工管理的工作應以這些對象展開。
其次應當確定施工管理內容。施工管理內容對于不同的施工管理對象也是不同的。就施工對象而言,其主要包括了進度和質量。按照設計的施工環節及步驟可以對進度與質量進行實時監測,以便及時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施工用具而言,主要是對施工材料的庫存和用度進行實時統計反饋,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及時檢修。對施工人員而言,主要是對其按照安全章程的相關規定進行施工操作的規范與管理。
另一方面整個施工管理的制度還應當確定施工管理評價。針對施工管理的相關工作要確定詳細的評價標準,用以指導評價施工管理工作的內容和成效,以促使施工管理工作積極展開。
3 結語
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縣鄉道的升級改造工作勢在必行,它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力手段,利國利民。因此我們要加強在施工中的管理工作,將管理工作的責任落實到位,使管理工作能夠真正地對工程質量其作用。
參考文獻
1.趙云,陳璇.淺談農村縣鄉道改造的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2016,(17):192.
2.赫光躍.農村公路工程改造的施工質量管理[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4,(14):210-212.
3.沈平剛.農村公路改造的管理與質量控制的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05):163.
4.汪洪高.新農村建設中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6):232.
5.王啟榮.關于農村道路建設和管護的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07):99.
作者簡介
葛相爵(1963-),男,漢族,重慶萬州人,畢業于重慶廣播電視大學,現就職于重慶市萬州區交通委員會,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