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佳

【摘要】 目的 分析對急性腦梗死(ACI)患者在不同時間窗給予不同療程高壓氧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210例新發ACI患者進行觀察,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 根據高壓氧不同治療時間窗及療程分為1組、2組、3組、4組、5組、6組、7組, 每組30例。7組采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其余組在7組的基礎上給予相應治療, 1組在發病12 h內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20 d, 2組在發病12 h內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40 d, 3組在發病12 h~7 d內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20 d, 4組在發病12 h~7 d內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40 d, 5組在發病7 d后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20 d, 6組在發病7 d后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40 d。比較各組治療后的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腦損傷程度。結果 各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氧中毒、氣壓傷等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對高壓氧的耐受性較好。治療后,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2組>1組>4組>3組>6組>5組>7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2組<1組<4組<3組<6組<5組<7組;腦損傷程度由輕到重依次為:2組、1組、4組、3組、6組、5組、7組;七組NIHSS評分、ADL評分及腦損傷程度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ACI患者給予高壓氧的治療效果優于常規神經內科治療效果, 且在發病時間12 h內連續進行40 d高壓氧治療的療效最佳。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不同時間窗;不同療程;高壓氧;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47
ACI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 好發于三高癥、肥胖、長期吸煙酗酒患者[1]。其發病機制復雜, 腦部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液流動學改變是引起ACI的主要病因, ACI患者發病突然, 患者在睡覺時容易發生, 主要有語言障礙、頭痛、半身不遂、吞咽困難等癥狀, 嚴重患者甚至有昏迷癥狀, 梗死面積較大時容易引起腦疝、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 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營養神經藥、抗凝藥物、血管介入治療、溶栓治療、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ACI的主要治療方法[3], 通過臨床長期研究發現, 高壓氧對ACI的療效突出, 可以緩解腦組織缺氧癥狀, 挽救瀕死神經細胞。但是有關高壓氧使用的時間窗、療程對ACI患者預后影響的相關報道較少, 本文就此進行了專門探討, 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10例新發ACI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其中男101例, 女109例, 年齡56~82歲, 平均年齡(66.3±5.2)歲。根據高壓氧不同治療時間窗及療程分為1組、2組、3組、4組、5組、6組、7組, 每組30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關于ACI的診斷標準, 經頭顱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確診斷;②患者有語言障礙、頭痛、半身不遂等臨床癥狀;③無ACI病史;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短暫性腦缺血、顱內出血患者;②嚴重器質性病變、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冠心病患者;③血壓超過180/110 mm Hg患者(1 mm Hg=0.133 kPa)。
1. 2 治療方法 7組給予常規神經內科治療, 如擴張血管藥、抗凝藥物、營養神經藥等, 積極治療原發病, 給予營養支持。其余組在7組基礎上給予相應治療, 1組在發病12 h內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20 d, 2組在發病12 h內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40 d, 3組在發病12 h~7 d內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20 d, 4組在發病12 h~7 d內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40 d, 5組在發病7 d后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20 d, 6組在發病7 d后給予高壓氧連續治療40 d。選用煙臺朗格高壓氧艙有限公司提供的SHC2200/6000-4/2型多人氧艙, 壓力控制在0.2 MPa, 吸氧30 min+吸空氣10 min, 2組/d, 10 d為1個療程, 每個療程間停頓2 d。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比較各組治療后的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腦損傷程度。采用NIHSS評分評估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 得分越低, 神經功能損傷越輕。采用ADL評分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總分100分, 得分越低, 日常生活能力越低。用腦電圖儀檢測腦損傷程度[4], 分為重度、中度、輕度、正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各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氧中毒、氣壓傷等不良反應, 所有患者對高壓氧的耐受性較好。治療后, ADL評分:2組>1組>4組>3組>6組>5組>7組;NIHSS評分:2組<1組<4組<3組<6組<5組<7組;腦損傷程度由輕到重依次為:2組、1組、4組、3組、6組、5組、7組;七組NIHSS評分、ADL評分及腦損傷程度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 導致ACI患者逐漸增多。腦動脈閉塞>24 h時腦細胞、神經細胞會逐漸壞死, 死亡率達到40%, 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5]。常規治療主要通過抗凝藥物、抗心律失常藥、溶栓藥物、抗血小板藥進行聯合治療, 保護瀕死腦細胞, 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減少對神經細胞的損傷[4, 6]。高壓氧主要為患者提供純氧, 滿足腦組織需氧量, 提高甘丙肽水平, 促進腦部氧代謝能力, 減少低酸性代謝產物, 提高吞噬細胞活性, 加速側枝循環形成, 恢復腦組織正常功能, 降低殘疾率, 改善患者的預后[7-9]。本文通過觀察發現, 在發病12 h內高壓氧治療40 d的療效最為顯著, 大大減輕了對神經功能的損傷, 提高了患者的ADL評分。發病12 h~7 d時給予高壓氧治療對神經功能作用減弱, 但是高壓氧治療40 d的療效優于20 d, 高壓氧可以抑制神經細胞凋亡速度, 提高ADL評分。發病7 d后給予高壓氧治療時, 療程越長, 療效越好。腦電圖對腦缺血缺氧的敏感性強, 對患者進行腦電圖檢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腦損傷程度[10-12]。高壓氧可以減少無氧代謝, 抑制乳酸分泌, 提高紅細胞聚集指數, 挽救瀕死腦細胞, 穩定粥樣硬化斑塊, 抑制腦水腫擴散, 有效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由表1可知, 給予高壓氧治療的1~6組患者的療效均優于7組, 高壓氧對ACI患者的療效明顯。
綜上所述, ACI患者在發病12 h內高壓氧治療40 d的療效最明顯, 對于發病時間超過12 h的患者, 延長高壓氧治療時間可以改善神經功能,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發病時間越長, 高壓氧治療的療效越差。因此, 建議ACI患者在發病后盡早給予高壓氧治療, 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
參考文獻
[1] 潘紅偉. 不同時間窗及療程的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6):11-12.
[2] 白永杰. 高壓氧對急性腦梗死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西南國防醫藥, 2014, 24(12):1394-1396.
[3] 楊曉榆. 不同時間窗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對比觀察. 心理醫生, 2015, 21(8):24-25.
[4] 陳艷麗. 高壓氧聯合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22):36-37.
[5] 李春梅, 郭宏博, 姜穩妮, 等.不同時間窗及療程的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的影響觀察.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24):107-108.
[6] 俞寧, 李通, 陳瓊珍. 早期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能量代謝及療效的影響.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4, 21(1):48-50.
[7] 韓揚, 佘君慧, 萬衛平, 等. 高壓氧治療腦梗死腦內NAA、Lac的變化規律及與療效的關聯性研究. 中風與神經疾病, 2013, 30(7):648-650.
[8] 王曉紅, 黃禮群, 龔琴, 等. 不同時間窗及療程的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的影響. 重慶醫學, 2011, 40(31):3140-3142.
[9] 許國春. 不同療程及時間窗的高壓氧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4, 34(24):6888-6890.
[10] 姜蘭英, 林常美. 不同時間窗實施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NIHSS、ADL評分的影響.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8):1775.
[11] 賀新萍, 楊麗娜, 李艷霞, 等. 不同時間窗的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療效的影響. 醫學臨床研究, 2012, 29(8):1608-1609.
[12] 李敏智. 高壓氧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時機選擇. 中國保健營養, 2014, 24(1):131-132.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