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回春
摘 要:目前隨著我國對行政法基本理念研究的不斷透徹,行政法所執行的理念也隨著這種理解上的深入而不斷變化。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終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這種前提下,政府需要建立行政法的惠民理念實行公民“生存照顧”,本文將對行政法的惠民理念進行分析。
關鍵詞:行政法;惠民理念
行政法基本理論是隨著社會與時代不同而變遷的,這也是存在不同行政法理論的原因,在中國,行政法理念的研究是立足于其理論基礎之上的,理念是價值傾向的重要的決定因素,因此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行政法價值理念。
1 行政法理念的形成
行政法自產生到現在隨著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發展演進而不斷的變化,在我國,合作平等等理念逐漸普及。
1.1 行政法管理理念
行政法的管理論與行政法管理理念是雙生花,二者一齊產生,在行政法產生的初期,管理理念就形成了。縱觀行政理念的發展譜,也就是從政法學在法國誕生以來至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發展的主體多半是圍繞著集權政治,行政機關掌管著權力的主體,由此引發的極端政治就是嚴重違反人類人權的法西斯主義集權政治,再者如果發展狀況中集中體現在封建社會的傳統管理論,那么這一理念所引發的就是國家主義軍國主義的封建傳統主義。
這種管理理念放到今天來看,也就是將整個政體的管理者作為行政的主體來定位,那么行政中的相對方也就成了整個過程中被管理的對象。這種管理的方式現在看來也許沒有什么實在性的意義,但是如果放在歷史中就可以看到這種管理方法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經濟實力不強的情況下,這種管理方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來集中來達到最高的經濟實力從而運用到最關鍵最急需的地方,這樣政府就能保證全國秩序的穩定,最大限度的實現國家目標。
1.2 新興行政法的理念概要
我國在21世紀初,基于順應國際形勢與時代潮流學術界提出了很多行政法理念的新觀點,例如行政法的合作理念,也就是認為行政合作這種關系主要關于公民與法人其他組織在共同行動中所進行的理性的合作活動。再者有人認為行政法理念中最重要的思想史平等,在這種思想引導下,行政的主體與相對方也就要求是一種平等的關系,這種思想理念要作為整個行政法的基礎對行政法的各個環節貫穿始終。
雖然各種新型理念還未在思想上達到共識,或者在思想與側重點等情況上表達方面沒有達到一致,但是其主旨與核心,卻都離不開平等,合作,契約等思想,基于這種思想所提出的新理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平等合作理念,在這種理念下所進行的行政法,對于達成行政民主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行政民主化卻不能運用這種方式簡單的達到,首先因為行政方在資源職權等方面所擁有的權利的確要高于相對方,平等這一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達到。
再者,我國基于自身國情所提出的服務性理念,雖然在當時并沒有收到充足的重視沒有將其設立成為我國的基本行政理念,但是這種理念的確可以充分的引導行政主體的服務性與相對方的權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這種思想與惠民思想本身的主題是一致的,但是服務思想卻單板,遠不如行政法惠民思想體現以人為本豐滿。惠民思想與其他思想相比就更加順應時代的潮流,經得起時代的發展變遷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當今行政法所貫徹的基本理念。
2 行政惠民理念的提出
行政惠民理念是充實補充行政法內容的,其對于平衡法律內容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
惠民政策所強調的,實質上是在于行政機關的服務性,核心地位也應該在于行政相對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政策的實質,在于加強行政相對方權利的本源使得行政方與相對方在現實之中也可以達到雙方權利均衡相對從而達到二者平衡的方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行政惠民。
行政惠民政策是基于我國社會實際與歷史經驗不斷傳承下來的。在當今社會,為了解決我國的民生問題,堅持以人為本,實現我國當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大目標。行政惠民在形式上的體現主要在我國各種領導人講話之中,無論是會議性講話還是重要文件中,行政惠民,惠及民眾這些字眼出現頻率很高。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理念的提出是源自對于行政雙方不同權利之間關系的認識與看法的深入了解之中的而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與關系也就是使得問題圍繞著二者之間展開。權利與權利的相對方在行政法制內容中表現的是雙方權利的分配與責任義務的不同。
在現代社會中,行政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構成部分,也能看出其在權利支配中的重要作用,這些就直接決定了個人與公民是否能夠在法律范圍之內行使權力承擔義務。因為行政權力是雙面性的,一方面行政權力的行使可以保證社會各個機關部門的正常運行,從而保證社會治安促進社會穩定,但是,如果行政權力太過于集中,就會導致權力的濫用,這與以人為本的思想史相違背的。
分析了前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行政惠民理念的形成過程離不開三個步驟。第一點,要讓人民看到行政相對方的權利,了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知道受到保護的不僅僅是行政方,相對方的權利與義務也會受到保護。第二點,行政方應該行使公共服務理論的相關規定,來保證公民的權利受到保護,這也是行政方不能推卸的責任。第三點,要保證公民權利的使用,只有公民參與行政才能使得行政權惠民成為一種雙向互動的政策,也有利于該政策的運行。
3 惠民政策的經濟條件與政治條件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這樣的經濟環境背景下,政府的服務性發展進一步增強,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對市場的操控能力逐漸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市場經濟對于政府的職能轉變還是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的,由于行政方的職能逐漸變得服務性很強,行政方逐漸退出市場,給市場提供了一個健康積極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下個體自由參與市場,公平競爭,也就推動了行政惠民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我國政府機構簡化,政府通過了摒棄之前的龐大且冗雜的機構,也進一步提升了總體的行政辦事效率,行政人員的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政府職能的轉變促進了惠民理念的發展。政府要使得自己的權利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以內,如果權利超過甚至越位,將會直接影響公民的自主性。政府職能明確,政府在服務方面對職能充分定位,才會使得惠民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4 惠民理念體現在公民權理論在中國的興起
公民權理論倡導的是公民積極參與行政,前面所說的行政惠民政策為公民權的實行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前者是從行政主體的方面提出的,后者強調的則是公民的參與程度,前者提供的是理論基礎,為政策的實行提供可能性,后者就是政策的關鍵了。
整個政策的實施,如果只是政府一廂情愿的推行政策但是公民的反應積極性不高的話,這個政策的可實性也是很低的。單純的強調行政主體對公民的服務而不強調公民自身,很容易導致整個社會進入一種福利國家惡性循環,但是現在我國由于公民權利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國家注重公民意識的培養,公民權利深得民心,才能使得國家在公共事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惠民理念所體現的是一種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方的關心,并在此過程中達到了二者的聯合統一,這是一個共建與共享的和諧社會,在這種良性社會的背景下才能體現出公民權,才能表現出人人的權利得到尊重與保障,才能夠促進社會發展時代進步。
5 總結
在當前時代,我們對行政法的惠民理念充分發展,為其進一步的實施提供了基礎,因為社會氛圍良好,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惠民理念作為能夠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惠民必然成為行政法的新理念。考慮到這些,惠民理念必然會成為一種行政法的主體。
參考文獻
[1]葛自丹,《論行政法的惠民理念》,河北法學,2011-03-14 11:05
[2]葛自丹,《論行政惠民理念下的行政法制度重構》,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1-15
[3]葛自丹,《行政法中行政惠民理念的生成及制度建設》,吉林大學,2008-10-01
[4]王小丹,《對行政法的惠民理念淺議》,法制與社會,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