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是人們的追求。刑事偵查對確保社會的穩定和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通過對現階段刑事偵查工作的實施效果上來看,我國的各類刑事案件的偵破速度相對較快,但是從實施的實質上來看,還有較多的改進空間,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公民音速拳的保護工作。本文主要是從公民隱私權的角度,對刑事偵查案件進行分析,提出了目前刑事偵查中公民隱私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其保護策略。
關鍵詞:刑事偵查;公民隱私權;保護
本文為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資金資助(YJSCX2016-148HLJU)。
當前,我國的刑事偵查工作與以往的工作方法存在較大的差異,加大了對科學技術的應用力度,刑事偵查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作案現場高度還原、指紋的提取和遺留物的檢測等工作。但是在刑事偵查案件開展過程中,公民的隱私權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導致公民的隱私權出現嚴重泄漏現象,給案件的順利偵破造成嚴重的后果。當前是網絡化社會,公民的隱私權無法保證,導致公民會承受較大的社會輿論壓力,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無法保證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1 刑事偵查與隱私權概念
1.刑事偵查。刑事偵查主要是指運用制裁的形式對社會上的違規事件進行懲處,以此來增強社會公眾的信心,鼓勵公民要遵守刑事司法系統。同時,刑事偵查也是刑事訴訟中的一種重要法律程序,要求刑事偵查人員在辦案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的要求,辦理各項刑事案件,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專門工作調查,并實施強有力的強制性措施,偵查時公訴案件的必經程序,公訴案件需要經過偵查后,才可以進行起訴和審判[1]。
2.隱私權。隱私權作為一種人身基本權利,主要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作為一種人格權,不應被他人收集、非法侵擾、利用和公開,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和隱私的公開范圍和公開程度具有決定權。
2 刑事偵查中公民隱私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搜查措施與隱私權問題。從刑事偵查案件執行的表面上來看,我國的刑事案件的偵查需要經過公安機關刑偵民警同意后才可開展,要求公民要密切配合公安機構開展刑事偵查工作,需要將搜查工作作為刑事偵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吧,成分發揮刑事偵查的重要作用。但是民警在實施過程中,常會出現片面執行情況,導致公民的隱私權遭受到嚴重的威脅。例如,公安機關民警搜查房屋的行為不合理,導致房屋局面混亂,甚至破壞了很多關鍵性的重要部件。該種形式偵查形式,成為輿論的關注焦點,在短時期內無法得到糾正[2]。首先,搜查措施自身的不科學,導致個人的隱私權遭受嚴重的泄漏,會給社會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其次,搜查工作沒有將隱私權納入到考慮的范圍內,公安民警隨意搜查個人財產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公民的心理和身體。
2.訊問、詢問與隱私權問題。刑事偵查事件在近年來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案件的偵破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對公民隱私權的不尊重,導致給案件的偵破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訊問主要是指針對案件嫌疑人而采取的一定措施。在執行過程中,發生了一些混淆的問題,導致公民在面對訊問及詢問過程中,不得已說出一些隱私問題,但是這些隱私對案件的偵破卻沒有提供較大的幫助,公安機關人員該種訊問方式會對社會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在訊問方面,雖然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案件信息和線索,但是由于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導致案件的信息和線索獲取方式不合理,不能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甚至會出現嚴重的暴力執法現象,常會出現案件嫌疑人錯誤引導和毆打行為,導致冤家錯案現象頻出。
3 刑事偵查中公民隱私權的保護策略
就目前來看,普通公眾對刑事偵查的認識程度呈現出降低趨勢,在現實刑事偵查過程中,公眾與偵查工作出現沖突的現象屢見不鮮,針對這一問題,許多公安機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甚微,公民隱私權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針對上述中分析的刑事偵查侵犯公民隱私權的主要問題,現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旨在充分保障公民隱私權,避免對社會和國家帶來負面影響。
1.做好公民隱私權立法工作。法律硬性規定措施是保護公民隱私權的關鍵所在,因此,應當積極做好公民隱私權相關立法工作,尤其對刑事偵查中公民隱私權保護問題作出明確規定。一方面,公安機關刑偵民警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隱私權,一旦違背此規定,則應當嚴加處罰,嚴重時要要進行調離處理,凈化刑偵隊伍,杜絕各種冤假錯案的產生,不能讓刑偵民警打著破案的旗號而棄公民隱私權于不顧;另一方面,公民自身應當對自身隱私權有所了解,對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關注,對于涉及到自身隱私權的規定有所認識,當自己隱私權受到侵害的時候,要積極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3]。此外,國家應當加強宣傳教育,通過互聯網、微信、微博、調幅、手冊發放等方式來讓公民盡快了解隱私權相關法律條文,提升其保護自身隱私權的意識。
2.規范偵查機關和偵查人員的行為。偵查機關及偵查人員對公民隱私權的不重視是導致公民隱私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從而產生一些侵權行為,因此,應當積極規范偵查機關及偵察人員的行為,實現對公民隱私權的全面保護[4]。偵察機關及刑偵人員急于破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以侵害公民隱私權為前提來收集證據和破獲案件。因此,偵查機關應當積極制定相關制度,加強刑偵人員執法加官,建立偵查行為申請和審查機制,真正杜絕刑偵過程中對公民隱私權的侵害。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刑事偵查過程中,刑偵人員往往為了收集證據、盡早破案而侵害公民隱私權,不僅會導致公民個人隱私泄露,還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公民隱私權,一方面要加強相關立法,細化刑偵過程中保護公民隱私權的規定,另一方面要規范刑偵人員執法行為,以此來實現對公民隱私權的全面保護。
參考文獻
[1]曹銳. 技術偵查中公民隱私權的保護——以2012《刑事訴訟法》修訂案為背景[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05:33-36.
[2]趙夢霞. 刑事偵查中隱私權保護的審查機制[J]. 法制博覽,2015,10:107-108.
[3]郝小輝. 刑事偵查中公民隱私權的保護探究[J]. 法制博覽,2016,27:185-186.
[4]鄒崗. 刑事偵查中被害人隱私權保護之完善[J]. 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08:293.
作者簡介
姚李佳(1992-),女,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黑龍江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