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聰+韓雨健
摘 要:軍事政治,不單表現在理想化治理層面,更需要和傳統文化、當代社會發(fā)展情況相互結合,所以從整體上來看,軍事政治的原生性比較強。軍事政治的內在屬性、價值取向都是相對穩(wěn)定的,而且有連續(xù)性特點。以當前軍事政治特性、治理的情況為基礎,分別對軍事政治特性及治理作用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方法。
關鍵詞:軍事政治;軍事治理;改革
軍事政治學,屬于一種通過政治學理論、政治學方法來管理軍政的模式,通過該方式來分析軍政之間的關系,使其成為一種軍事學、政治學相互融合的學科。站在政治的角度來研究軍事治理,將其作為探索途徑來對待。從傳統的角度來看,軍事政治國家治理功能,最主要的是體現于軍事領域層面,但是國家治理空間拓展以及國家治理的主體都在朝著多元化發(fā)展,還要和國內的政治生態(tài)相呼應,才能保證軍事政治治理作用的正常發(fā)揮。
1 原生性與連續(xù)性
我國軍事政治需要跟隨政治的步伐,所以在對我國軍事政治進行研究時,可以分別關注建軍、治軍以及用軍這些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國家安全度,并保證社會穩(wěn)定,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權重不同。不同的權重,側重于不同的功能,因為受到較多外界因素的影響,不論是黨內還是黨外,都不能主導軍事政治功能取向,導致該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國的復雜性較為嚴重,并不能根據單體元素加以主導。
從某角度來看,對我國的軍事政治治理功能加以研究之前,要先分析軍事政治特征以及價值取向等,之后再對現實形態(tài)以及功能作用進行研究。我國的軍事政治可以呈現出一種本土化的發(fā)展模式,這種發(fā)展模式有一定的原生性及連續(xù)性。國內軍事政治原生性代指了傳統文化、當代社會政治的相互契合,而我國的軍事政治連續(xù)性則代指了其內在屬性以及基本價值取向等。
2 軍事政治治理的功能導向
不論何時,軍隊以及軍人,都是我國軍事政治治理最關鍵的兩個部分。但是因為軍人個體具有異質化特點,所以導致軍事政治存在異同復合性問題。從政治心理的角度來看,要認同我國軍隊宗旨以及我國軍隊的職能,使其成為軍人政治認同基本依據,還可以評判行為是否正當。從軍人生活層面的角度來分析,不僅包含了軍隊一元化職業(yè)特性,同時也滿足了社會生活多元化發(fā)展要求。正是憑借該結構特點,才讓軍事政治單元、層次、維度更加多樣化,也提升了治理難度。隨著社會價值觀的不斷該改變,對軍人產生的影響也比較大,因為社會結構的轉型,帶動了社會價值觀變化,導致個人主體意識增強,削弱了傳統社會價值重心。而且利益訴求量的增加,也提升了社會價值觀分化速度,導致很難形成社會共識。軍人一直以來秉承的理念,可能很難被當前社會發(fā)展趨勢所認可,相對的社會所追求的利益原則也很難被軍人認同。
如果軍人將作職業(yè)軍人當成生活方式、謀生手段,這些 軍人只能充當職業(yè)人。必須要保證軍人的信仰和軍旅生涯相互結合,才能保證其自身的生命力。軍人生存常態(tài)也包含了解決生活、工作問題。以目前我國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因為民生維艱,所以必須要先解決社會經濟權利方面的問題,才能有機會解決政治層面的問題。從該角度來看,解決經濟社會權利問題,也從側面帶動了一些產業(yè),進而解決政治層面的問題。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相關問題,如果人立身已穩(wěn),才能有機會發(fā)揮人的潛在精神境界,提升精神境界。想要立功,難度比較大,要立德,難度更高。和平世界下,軍人精神境界很難受到戰(zhàn)場的檢驗,如果單純的依靠軍隊建設或者是社會來對軍人進行檢驗,模糊性比較強,難以被社會所崇尚。所以不論做任何崗位的軍人,都必須要接受來自于社會的挑戰(zhàn),具有良好的精神品格。
3 結束語
軍事政治,是目前社會時代發(fā)展中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必須要高度關注。上文從多個角度論述了相關問題,希望可以為后續(xù)的研究奠定基礎,提升后續(xù)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楊鉞. 國際政治中的網絡安全:理論視角與觀點爭鳴[J].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5,05:117-138.
[2]包紅梅.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治理功能的科學內涵及其特性[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1:21-24.
[3]鄒怡. 游牧、農耕兩大生態(tài)區(qū)整合背景中的清代多民族治理[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13-22.
作者簡介
姜聰(1994-),男,山東省威海市人,漢,本科畢業(yè)生。
韓雨健(1993-),男,山東省煙臺市人,漢,本科畢業(y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