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榮
【摘要】在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已成為我國關注和發展的重要地區,由此阿拉伯語備受重視,除了傳統的教授阿拉伯語的院校外,許多民辦學校也陸續開設阿拉伯語專業。提高這些學校的阿語教學水平至關重要,只有提高了這些學校的教學水平,才能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復合型、應用型的合格阿拉伯語專業人才,為中阿雙方關系的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民辦高校 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教學
一、導言
“語言”是社交、營商活動的“工具”,是有關雙方溝通的“橋梁”。目前全球處在一個“多語種+”的時代,互聯網已成為語言需求變化的助推器。國外語言學家發現,互聯網所帶來的進程并非是語言單一和集中化的過程,相反是個多樣化的進程。商界對未來語言的需求,將從歐美轉向亞洲和中東。步入“互聯網+”時代后,雖然英語目前仍是通用語言,但互聯網給用戶提供了多樣語言的選擇。生活在世界不同地方、說著不同語言的人開始借助信息工具進行交流,網絡上發展最快的語言從高到低依次為阿拉伯語、漢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和法語。
我國眾多的企業在深化改革開放政策下,走出國門。國外實踐證明,企業最需要的是既懂當地語言,又通曉當地人文風俗及法律的復合型人才,即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經營遇到麻煩時,能為中方利益提供咨詢服務和法律保障的專門人才。應該說,致力于整合現有學科資源,培養非通用語種在國際傳媒、國際事務、國際法律、國際貿易和金融等領域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高校的當務之急。
阿拉伯國家有22個,集中在中東地區,即亞非歐三大洲的結合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歷來是大國爭奪的地區。阿拉伯國家均為伊斯蘭教國家,同屬阿拉伯民族,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信仰基督教和猶太教的也大有人在。就阿拉伯語而言,在這些國家中有15個國家(西亞12國及北非的埃及、蘇丹、利比亞)的官方及民間用語為阿拉伯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毛里塔尼亞、吉布提、索馬里和科摩羅7國歷史上常年被法國占領,這些國家至今均以法語為主,其中前4個國家民間用語也是阿拉伯語,其余國家基本與阿拉伯語無緣。有資料顯示,從世界上使用阿拉伯語的人口而言(約有3億左右),阿拉伯語排在全球第5位。
二、中阿關系
阿拉伯國家與我國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友好關系。遠在千年前中國就打開了陸上絲綢之路和6百多年前的海上絲綢之路,通過“兩路“加強了中阿雙方的了解與貿易往來。隨后雙方均受外來勢力的入侵,成為殖民地,雙方往來基本終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阿雙邊關系得以恢復和逐漸加強,埃及、敘利亞和也門三國在阿拉伯國家中最早同我國建立外交關系,我國在最困難的建國初期,對阿拉伯國家提供無私的經濟援助,如中國援外醫療隊長期工作在阿拉伯各國艱苦地區,救死扶傷,給阿拉伯人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于此同時,我國在遇到經濟困難、部分地區遭受自然災害時,科威特、沙特等阿拉伯國家也毫不猶豫地向我國提供資金和物質援助。
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后,國民經濟不斷改觀,中阿雙方經貿往來越發頻繁,雙邊貿易在互通有無、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快速發展,由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10幾億美元,發展到2015年的3500億美元。目前,阿拉伯國家已成為我國在國際上的第七大貿易伙伴,中國已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二大貿易伙伴,同時也是其中9個阿拉伯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此外,中東地區是我國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全球重要地區之一,我國許多經貿企業走出國門,在阿拉伯國家投資建廠、辦企業,勞務承包業務、經濟技術合作項目也逐年增多。中阿雙邊經貿關系一直在健康發展。
三、語言現狀
中阿雙方長期的友好關系和經貿關系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對阿拉伯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為應對阿拉伯語人才的需求,國內開設阿拉伯語專業的高等院校已由過去屈指可數的幾所發展到現在的37所(僅為在教育部注冊的高等院校),其中更多的是民辦高校。
學過阿拉伯語的人都知道,阿拉伯語是世界上最難掌握的一門語言,在國內小語種圈里有種說法:“學韓語三天!日語三月!!法語三年!!!俄語三十年!!!!阿語三百年!!!!!”。這都是學習小語種學生相互調侃之言,雖沒有半點科學證據且非常明顯的夸張,但從一定角度反映了學好阿拉伯語的難度之高。如在同等條件下,一般學習外語幾個月或一年后都能較流利的進行口語表達,可是學習阿拉伯語的則不然,還是處在結結巴巴、斷斷續續的口語表達狀態,因為在任何情況下使用它時,對表達的每個句子都要考慮“性、數、格、指”四大成分的變化,“說”不易上口,“寫”不易寫對。筆者了解到,在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不乏有阿語翻譯會“說”不會“寫”;有剛進入三年級的阿語學生在還沒有學習經貿知識、不懂專業詞匯表達的情況下就敢去做阿語經貿筆頭翻譯(錯誤百出);在國內一些國際貿易交易市場和阿拉伯人出沒較多的服務場所,令人啼笑不止的阿拉伯語標幅和廣告隨處可見,其中不是語法錯誤就是語言表達失誤,有阿拉伯人收集了一些不可理解的阿拉伯語標幅放到網絡進行批評,質疑我國的阿拉伯語教學水平。
這些現象都反映了民辦高校阿拉伯語教學效果問題,造成的原因很多,其一,師資隊伍問題,在一些學校教授阿拉伯語的教師大都是剛出校門就上講臺,沒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另外,任課老師在本科的專業學習成績如何也決定著教學質量。其二,課程設置問題,一些學校對阿語教學課時安排甚少,并且采取幾十人的大班上課,影響教學效果。其三,入校生的質量問題,民辦高校招入的學生普遍為第三批次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素質及接受能力普遍低于其他高等院校的學生。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如何提高民辦學校阿拉伯語教學水平,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四、教學進言
任何一所學校提高教學水平,“合格”的教師是重中之重。為盡快滿足國際交往對阿拉伯語人才的需求無可厚非,但必須有一支較好的專業師資隊伍,有教授各種課程的專門教師,如教授語言知識的必須精通語法,教授阿拉伯文學的必須有文學特長,教授經貿課程的必須懂得經貿方面的知識……。學校只有具備了“專門”教師,才能開設“專門”課程,否則是誤人子弟。建設這樣的師資隊伍,首先是“選人”,學校要注重挑選那些在本科學習中或研究生階段取得優秀成績的、適合教學的人當老師,然后再給他們創造進修機會,幫助他們不斷提高專業水平,以便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民辦高校選擇較優秀的阿拉伯語教師還不夠,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教授的對象是高考第三批次的接受能力不高、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教學工作中,更應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忍辱負重的耐心和敢于吃苦耐勞的精神。
面對這樣的大學生的教學,其具體做法是:
1、了解學習意義。
讓學生們了解中阿友好關系,經貿關系及今后的發展,阿拉伯語大有用武之地,使他們對阿拉伯語產生濃厚的“感情”和“興趣”,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自覺自愿地去努力學習。
2、知曉語言特點。
學好一門語言必須了解這門語言的特點。要使學生們深入了解阿拉伯語的特性,它雖然難學,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阿拉伯語同樣也有自己的規則,即掌握每個語法現象的一般規律,是學好阿拉伯語的“捷徑”。
3、功夫不負有心人。
對一門外語來說,難也好,易也好,不付出艱辛的努力都不能輕易掌握,更何況阿拉伯語是很難學好的一門外語。要想學好它,掌握它,必須加倍努力,只有勤奮努力、虛心好學、嚴于律己,才能獲得理想的“收獲”。
4、掌握學習方法。
學習外語的慣用做法是注重“聽、說、讀、寫、譯”。在教授阿拉伯語過程中,這5個字的具體應用是:
聽,在外語學習的5個字中排列第一,說明提高“聽力”水平是最難的一關,只有聽懂對方說話的意思,才能進行對答。初級階段的重點是讓學生邊聽邊模仿阿拉伯人的語音語調,既張嘴重復聽到的內容,其次是閉目思想聽到的意思;高級階段的重點就是思考聽到的內容,并且進行快速口譯。說容易做到難,必須讓學生在初學時養成自覺自愿天天“聽”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為下一步打好基礎。
說,在外語學習的5個字中排列第二,一個學生能地道的進行外語口語表達,離不開自己平時的多說多練,尤其是在初學階段,一定要培養學生隨時隨地說外語的習慣,要敢想敢說,沒有機會自己創造機會。不然的話,到3、4年級時還不能流利地說不出一句完整的阿拉伯語句子的學生大有人在。
讀,讀有兩個概念,對低年級而言,讀是說的基礎,讀的流利才有可能說的流暢。因此,必須要求低年級的學生堅持每天的早讀,課堂上進行嚴格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們以便盡早適應和掌握阿拉伯語的語音語調;對高年級來說,讀既是知識的來源,在課堂上不斷提高學生對各種阿拉伯語原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基礎上,要求學生在課下走進圖書館讀原著,上網瀏覽阿拉伯網站文章,并且對感興趣的內容下載保存,然后進行仔細分析和理解,不僅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同時也為畢業論文寫作做準備。
寫,阿拉伯語書寫的特點是從右向左,初學者要想適應該語言的書寫,必須多寫多練。其次,寫能幫助記憶,檢驗學習效果。許多人口頭上表達正確,落實到筆頭就錯誤百出,說明語言掌握的不扎實。再次,寫能幫助提高語言水平,基礎是大量閱讀阿拉伯語原文,學習阿拉伯人的表達風格和方式,這樣才能循序漸進,不斷提升寫作水平。
譯,包括口譯和筆譯。口譯要求掌握技巧,翻譯基本意思;筆譯要求嚴謹,熟悉語言表達風格,從語句、語法到用詞都要求精確無誤。無論哪種翻譯,均離不開多種形式的反復盤練。對這類學校的學生要求不能過高,一般情況下能夠進行普通場合的口譯,筆譯不出“重大錯誤”即可達到教學目的。
以上5個字是實際和應用,要較好的運用,必須實踐三句話:“背單詞,記語法,下功夫”,這是學好阿拉伯語最基本的要求。
1)背單詞。它的目的是增加詞匯量,這是實踐“聽說讀寫譯”的基本,不牢牢準確記住單詞,沒有一定的詞匯量,其結果必然是“聽不懂,說不出,讀不準,寫不對,譯不好”,很難實現5個字應用。因此,要求學生大量的背單詞,而且在第一時間把準確的信息(單詞的符號)“儲存”進大腦,避免以后再糾正,盡量掌握單詞的復數、陰性規則,舉一反三,對特殊的單詞死記硬背。另外,應該明了熟練掌握一個詞都要反復重復多次,需要創造重復出現、多幾次看到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準確記住。
2)記語法。任何一種語言都離不開語法,也是正確實踐“聽說讀寫譯”的根本。阿拉伯語語法復雜、多變,這也是難以掌握該語言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民辦學校的學生而言,掌握一門語言的目的是應用,尤其是學習阿拉伯語的學生沒有必要死鉆語法,不多問“為什么”,知道對錯即可。但是前提是必須牢牢記住幾十個語法現象,下功夫記住每個語法現象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途徑。
3) 下功夫。其意思不言而喻,掌握如何一門外語,必須下功夫,尤其是阿拉伯語,要想學好它,沒有捷徑可循,只有下足功夫,勤奮努力,加倍付出,方能有所收獲。一位沙特語言專家稱,外國人學好阿拉伯語的關鍵詞是“模仿”和“重復”。一語道破學好阿拉伯語的“天機”。
此外,學習外語要處理好“內因與外因、課上與課下、書本與自身、閱讀與理解、學習與休閑”這5個關系。
五、結語
中東地區位于亞非歐三大洲結合部,是連接歐洲和中國,以及非洲的一個重要戰略點。阿拉伯海灣地區是路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它既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已成為我國關注和發展的重要地區。
發展中-阿關系,阿拉伯語是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是中阿雙邊關系發展的需要,經貿領域里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更為凸顯。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各種形式的民辦學校陸續開設阿拉伯語專業。應該指出的是,阿拉伯語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掌握的一門外語,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是必需的,否則教學質量會大打折扣。為對國家和企業負責,必須首先建立起一支專業水平較高、掌握教學方法的阿拉伯語專業師資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民辦學校阿語教學水平,才能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阿拉伯語專業“合格”人才,為中阿雙方關系的發展做出貢獻。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省級重大科研項目(2014WZDXM043)《民辦高校小語種專業建設的探索》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