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霜 莊雁溫 紹斌 文春婭 王迎
(廣東省陽春市中醫院外二科 陽春 529600)
PPH聯合外痔切除與傳統外剝內扎術治療痔的效果比較
吳曉霜 莊雁溫 紹斌 文春婭 王迎
(廣東省陽春市中醫院外二科 陽春 529600)
目的:比較痔上黏膜環切術(PPH)聯合外痔切除術與傳統外剝內扎術治療痔的效果差異。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肛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50例,按照不同的手術方式分為PPH組(PPH術聯合外痔切除術)30例和傳統組(傳統外剝內扎術)2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療效和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PPH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PH組肛門失禁、肛管狹窄、肛門墜脹和肛緣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PH聯合外痔切除術在治療混合痔時,相對于傳統外剝內扎術可提高臨床療效,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
混合痔;痔上黏膜環切術;外痔切除術;傳統外剝內扎術
痔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好發于各年齡段人群,以便血、疼痛為臨床特征,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及學習,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混合痔是痔的常見類型之一,包括內痔和外痔,臨床癥狀較重,常需手術治療。本研究比較痔上黏膜環切術(PPH)聯合外痔切除術與傳統外剝內扎術治療痔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肛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50例,按照不同的手術方式分為PPH組(PPH術聯合外痔切除術)30例和傳統組(傳統外剝內扎術)20例。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明確診斷為混合痔;患者表現為便血、疼痛、肛周腫物脫出,經保守治療后無好轉;所有患者均有手術指征,無手術絕對禁忌癥。PPH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7.5±5.3)歲;病程6個月~21年,平均病程(6.2±1.1)年。傳統組中男11例,女9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7.3±5.8)歲;病程6個月~20年,平均病程(6.4±1.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PPH組患者采用PPH術聯合外痔切除術,術前常規清潔腸道,連續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取截石位,消毒、鋪巾,用手指逐步擴肛到3指,了解痔內核分布、直徑、大小、松弛度,用組織鉗在夾住肛周3點和9點,置入擴張器,將內栓取出后松開組織鉗,用透明環卡住齒狀線邊緣,將脫垂黏膜在擴張器內充分暴露,用“7”號線于6點和12點縫扎固定,根據患者脫出程度采用單荷包或雙荷包縫合,在中心桿位置打結,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吻合器,確保無其它組織嵌入后,擊發保險器并維持1 min,沿著逆時針方向旋半圈后退出吻合器,檢查是否將倉內組織切割完整。常規在3、6、9和12點用2條0可吸收線作“8”字縫合止血,如有殘留外痔或皮贅,用7號線作貫穿縫合,并將多余組織剪除,創面電凝止血。再次檢查吻合口是否有裂開、出血,并在肛內放置止痛栓和甲硝唑栓各1枚,并用止血海綿、凡士林紗條加壓包扎創面。傳統組患者采用傳統外剝內扎術,術前準備同PPH組,常規切除并剝離3~5個內痔核,并在各個痔核間留置足夠皮橋,基底部采用4號線貫穿縫合止血,術后在肛內放置止痛栓和甲硝唑栓各1枚,并用止血海綿、凡士林紗條加壓包扎創面。
1.3 觀察指標(1)療效評定:治愈:便血、疼痛、肛周腫物脫出癥狀消失,無并發癥;有效:便血、疼痛、肛周腫物脫出癥狀基本消失,無明顯并發癥;無效:便血、疼痛、肛周腫物脫出癥狀改善不明顯[3]。(2)統計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肛門失禁、肛管狹窄、肛門墜脹和肛緣水腫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PPH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PPH組肛門失禁、肛管狹窄、肛門墜脹和肛緣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混合痔是內痔和相應部位外痔混合而形成,是臨床中痔的常見類型之一,表現為反復便血、排便疼痛或肛周腫物脫出。混合痔的發病機制尚無研究明確,可能與肛墊病理性肥厚、增生、下移有關,形成內痔后,內痔血管影響齒狀線下方血管而形成外痔[4]。PPH術是根據肛墊下移學說設計而成,其通過切除一圈直腸黏膜,上提脫出內痔而獲得治療效果,具有手術簡便、療效顯著和并發癥少等優點,在內痔治療中應用廣泛。混合痔合并有外痔,在行PPH術治療的同時,配合外痔切除術可獲得顯著療效。
傳統外剝內扎術是在傳統結扎術的基礎上改良而成,通過手術直接將脫出內核切除來進行治療,但該術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創面愈合時間長、疼痛劇烈且并發癥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療效。本次研究結果表明,PPH聯合外痔切除術療效優于傳統外剝內扎術,PPH術通過吻合器將肛周內膜一圈進行切除,極大地減輕了手術創傷和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能促進術后愈合,并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治療后,疼痛、肛管狹窄、失禁是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會嚴重影響手術療效和患者預后,所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是提高手術療效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關鍵。傳統外剝內扎術直接切除脫出腫物和痔核,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感染、肛門狹窄、失禁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而PPH聯合外痔切除術后,患者的肛管狹窄、肛門失禁、肛緣水腫和肛門墜脹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傳統外剝內扎術。綜上所述,PPH聯合外痔切除術在治療混合痔時,相對于傳統外剝內扎術可提高臨床療效,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
[1]耿桂飛,王紹臣,蘭飛,等.RPH與PPH治療中/重度混合痔的比較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6):879-881
[2]韓小勇,張淑伶,謝振年,等.PPH結合外痔切除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3,19(12):1812-1814
[3]宋德魯,賈學鋒,劉書先,等.選擇性聯合內痔痔核剝除PPH手術治療局部脫垂嚴重混合痔的臨床療效及體會[J].安徽醫藥,2013,17 (3):466-467
[4]楊昌謀,黃甫達,覃安強,等.PPH術在重度混合痔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學,2016,18(5):905-906
R657.1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46
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