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王恬
(河南省南陽南石醫院輸血科 南陽 473002)
血栓彈力圖在血液腫瘤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的價值
王輝 王恬
(河南省南陽南石醫院輸血科 南陽 473002)
目的:探究血栓彈力圖(TEG)在血液腫瘤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的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血液腫瘤患者35例,根據出血癥狀分為出血組16例與未出血組19例,分別進行TEG、血小板計數(PLT)檢測。結果:出血組PLT檢測結果明顯低于未出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血組MA值明顯低于未出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血組K值、R值、α角與未出血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A值與PLT呈強相關(P<0.05),K值、R值與PLT無相關性(P>0.05);MA值對出血預示靈敏度與PLT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A特異度明顯高于PL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TEG應用于血液腫瘤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中價值較高,其參數MA值對預示出血具有較高特異度。
血液腫瘤;血栓彈力圖;預防性輸注血小板
血液腫瘤(Neoplastic Diseases of the Blood)是內科常見惡性腫瘤,致死率居癌癥總死亡率首位[1]。患者常伴有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從而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及出血癥狀,加重病情。臨床針對血液腫瘤患者常進行預防性或治療性輸注血小板,以降低出血風險。預防性輸注血小板需對患者血小板功能及數量進行準確檢測,而常規PLT、血凝四項檢測血小板準確性較差,無法反映血小板功能。伍陳海等[2]研究顯示,血栓彈力圖(Thromboela-stogram,TEG)應用于圍術期輸血指導,效果較理想。本研究選取血液腫瘤患者35例,探討TEG在血液腫瘤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血液腫瘤患者35例,根據出血癥狀分為出血組16例與未出血組19例。出血組男7例,女9例,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43.56±12.38)歲;未出血組男8例,女11例,年齡14~71歲,平均年齡(44.65±11.83)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抽取兩組清晨空腹靜脈血12 ml,平均分為2管,抗凝處理,分別進行以下檢測:(1)PLT檢測:采用全血分析儀(上海迪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測計數。(2)TEG檢測:采用美國唯美TEG5000血栓彈力圖儀進行檢測,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觀察以下參數:R值(反應時間),正常范圍5~15 min;K值(凝血時間),正常范圍1~4 min;α角,正常范圍53~72°;MA值(最大振幅),正常范圍50~70 mm,將MA≤40 mm作為預示出血范圍。
1.3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PLT、TEG檢測結果。(2)分析PLT與TEG指標相關性。(3)PLT≤20× 109/L為預示出血陽性;MA≤40 mm為預示出血陽性,對比MA、PLT對出血預示特異度、靈敏度。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PLT檢測結果對比出血組為(8.05± 3.83)×109/L,未出血組為(26.41±8.56)×109/L,出血組明顯低于未出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934,P<0.05)。
2.2 兩組TEG檢測結果比較出血組MA值明顯低于未出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血組K值、R值、α角與未出血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TEG檢測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TEG檢測結果比較(±s)
2.3PLT與TEG指標相關性MA值與PLT呈強相關(P<0.05),K值、R值與PLT無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PLT與TEG指標相關性
2.4 MA與PLT對出血預示特異度、靈敏度對比MA對出血預示靈敏度與PLT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A特異度明顯高于PL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MA與PLT對出血預示特異度、靈敏度對比[%(例/例)]
臨床治療血液腫瘤患者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常采用輸注血小板方式,但有研究顯示,預防性輸注效果優于治療性輸注[3]。預防性輸注血小板閾值臨床爭議較大,本研究采用常規閾值(PLT≤20× 109/L)進行預防性輸注。PLT檢測于≤20×109/L范圍內,由于檢測方法及儀器本身局限,如超出線性范圍、背景噪聲以及非血小板顆粒干擾等因素,其結果無法反應血小板功能,且數值準確性較差[4]。傳統凝血四項檢測主要反映內、外源性凝血途徑以及凝血酶活性、血液凝固條件等,不能對總體凝血情況進行分析,更無法對血小板數量及功能變化進行準確檢測。TEG是近年來新興檢測方法,其能全面反映全血標本整個凝血過程情況,血小板數量及功能異常、凝血因子功能變化、纖維蛋白量減少等均能引起TEG參數改變[5]。本研究結果顯示,TEG中K值、R值、α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數值大部分位于正常范圍內,同時出血組MA值明顯低于未出血組(P<0.05),表明出血原因主要為血小板功能異常或數量降低所致。MA值是反映血小板及纖維蛋白相關參數,若其余參數反映纖維蛋白量正常而MA值明顯降低,可提示血小板數量或功能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MA值與PLT呈強相關(P<0.05),進一步佐證MA值與血小板數量密切相關。在以PLT≤20×109/L,MA≤40 mm作為預示出血范圍條件下,MA值對預示出血靈敏度與PLT一致(P>0.05),而特異度明顯高于PLT(P<0.05),表明應用TEG中MA值對預示出血特異度較高。綜上所述,TEG應用于血液腫瘤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中價值較高,其參數MA值對預示出血具有較高特異度。
[1]宋雪珍,徐曉軍,任小寧,等.41例白血病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臨床觀察[J].山東醫藥,2015,55(7):86-87
[2]伍陳海,謝海,陳勇,等.血栓彈力圖指導合理輸血的有效性及對患者結局的影響Meta分析[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4):321-326
[3]胡文靜,葉盛,費榮,等.血液病患者預防性血小板輸注的研究進展[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6,29(1):86-88
[4]陳姍,歐陽春,徐倩,等.血栓彈力圖在血液腫瘤患者預防性輸注血小板的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242-244
[5]蔡毅,崔華,范利.血栓彈力圖研究進展概況[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11):1217-1218
R7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70
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