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新婭
(河南省南陽市油田總醫院 南陽 473132)
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疼痛及睡眠時間的影響觀察
鄧新婭
(河南省南陽市油田總醫院 南陽 473132)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疼痛及睡眠時間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0例胃癌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性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的最終護理效果。結果:經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疼痛評分,睡眠時間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更為理想,兩組比較,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胃癌術后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可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延長睡眠時間,減輕疼痛,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利于患者的預后。
胃癌;心理護理干預;負性情緒;疼痛;睡眠時間
胃癌屬于消化科常見的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病死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早期治療胃癌至關重要。臨床在對胃癌進行治療時,主要采取手術療法,胃癌根治術是首選治療方式,療效確切,可較好的改善患者各項癥狀。但是術后患者常感覺疼痛,進而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的睡眠,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胃癌術后需積極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加強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以促進患者的康復。本研究以110例胃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心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10例胃癌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男女比為3.1∶2.4;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6.0±15.5)歲。觀察組男女比為3.2∶2.3;年齡39~71歲,平均年齡(55.0± 15.3)歲。兩組研究對象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性護理: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通風,適當調節溫度、濕度,營造出良好的病房環境;觀察患者疼痛情況,必要時給予止痛藥;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多給予支持和鼓勵,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
1.2.2 觀察組在常規性護理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患者大多對胃癌相關知識不夠了解,術后易出現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的恢復效果。因此,向患者介紹胃癌的發病原因、治療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緩解患者的顧慮。(2)指導患者正確睡眠,盡量減少安眠藥的服用量,并做好病房的通風工作,適當調節溫度、濕度,讓患者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下休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3)準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以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4)采用音樂、報紙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幫助患者放松身心,緩解負面情緒。多鼓勵患者,避免對患者造成刺激。
1.3 觀察指標(1)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負性情緒進行評定。兩種量表均采取4級評分方式:1分即沒有;2分即偶有;3分即常有;4分即時刻存在[2],分值為0~8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2)應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定,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重。(3)比較兩組患者睡眠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對比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對比(分,±s)
2.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分,±s)
2.3 兩組患者睡眠時間對比心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睡眠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睡眠時間對比(h,±s)

表3 兩組患者睡眠時間對比(h,±s)
胃癌屬于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在術后因創傷、并發癥等問題難免會產生焦慮、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3]。術后患者大都存在疼痛問題,若不及時進行干預,將會導致患者負性情緒愈發嚴重,進而影響睡眠質量,給患者帶來痛苦。據相關研究報道[4],心理因素與疾病轉歸之間有著緊密聯系。有關學者研究了對胃切除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發現經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負性情緒得到有效改善,縮短了住院時間[5]。心理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強調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在最放松的狀態下接受護理,讓患者安心、滿意,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健康。
本研究針對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疼痛及睡眠時間的影響進行分析。通過對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疼痛評分及睡眠時間進行統計,發現在心理護理的干預下,觀察組患者在SDS、SAS評分,疼痛評分及睡眠時間方面的差異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表明對胃癌術后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負性情緒、延長睡眠時間、減輕疼痛,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利于患者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在本研究結果中,患者睡眠時間,SDS、SAS評分及疼痛評分明顯改善,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綜上所述,對胃癌術后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1]葉愛香,張君華,卲于飛.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疼痛及睡眠時間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 (31):72-73
[2]周云,劉靜,謝健.心理干預對胃癌術后吻合口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3):79-80
[3]張姣姣.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疼痛及睡眠時間影響的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3):263-264
[4]張俠.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患者遵醫囑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24(2):887-888
[5]范雪峰.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2):140-141
R473.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2.095
20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