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士豪
迎合85后、90后的新品牌將不斷出現
過去一年里,我在紐約投了不少消費品項目,觀察下來,不管是消費者和品類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各種快消品的細分領域,包括寶潔下面所有產品系列,都出現了迎合85后、90后的新品牌。這些品牌的玩法,一定是在社交平臺上有很多粉絲,會很活躍。同時打包產品時會添加一些個人化元素,用戶參與度會更高,自主能力也會更強。
不管是function of beauty、wear lively,或是dirty lemon,這些公司都已經有類似的產品。簡單講,就是小米和蘋果模式,尤其是小米的打法,在其他細分領域都是可以出現的。包裝的手法可能會比較國際化,但宗旨是類似的,就是讓用戶參與度高,能夠玩得high,而且有一定的定制能力。
同中國用戶一樣,美國用戶也希望有參與感,不然就不會用Airbnb。Airbnb是用戶去旅游時,發現這種住宿方式很酷,可以了解當地人怎么過日子,結交一些當地朋友?;貋碇?,便很愿意參與到類似的社區建設,自己也變成房東,讓房客有意愿來住,形成某種共同體。
Airbnb在中國相對水土不服的狀況下,用戶還能成長這么快,也在于中美的用戶群體彼此的共同性很高。大家基本是85、90后,喜歡嘗試生活,喜歡和世界接軌。這種參與度比較高的服務平臺,利用住宿環境和風格,具備自身拓展的能力,是在酒店住宿得不到的。而對應的消費方式,在快消商品領域也會逐漸出現。
中國消費者改變的速度比預想快
中美消費者在快消領域差異并不大,在品類或者品牌宣傳上兩地會有一些本地化的策略,需要了解當地流行文化才能打動用戶的心,所以落地部分的比率不小,但背后的宗旨、打法和想法有很多共同點。
Airbnb上有日本的Airbnb、美國的Airbnb、英國的Airbnb,沒有對中國的用戶做太多的定制,但是當你選擇的時候,不會覺得每一個是和你無關的。當你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喜歡的房子時,其實被給予的選擇很多,不是每一個都迎合你,你卻可以在里面找到和自己的價值觀或者品位相類似的。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專門針對你做推廣,但是他的風格是你認同的,所以你愿意來。
快銷品拿Zara做例子。Zara的店在上海、北京和在美國、西班牙的差別不大。不管是流行的風格,還是每個禮拜的新款,會有一些本地化的需求,但產品本身的品質和設計必須是世界級的水準,對于這個水準,中國的用戶也會逐漸認同。這也是中國消費者消費升級的重要部分。中國人買Zara并不是因為品牌是Zara,而是我喜歡這個東西,我愿意穿,我認同這個產品本身的品質和設計。
其實,中國消費者改變的速度比市場預想得要快。一年前誰愿意騎腳踏車?這是小時候干的事。但當我們發生交通擁擠時,有一個ofo和摩拜很方便。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大家轉變觀念的速度會很快,這也是我們喜歡在中國投消費類產品的原因。
消費升級背后是產業升級
消費升級討論中,我們談的很多都是升級、買東西,但終究要回到這個產品是誰給你產出的,所以消費升級的背后是產業升級。誰能夠把中間的B2B做好,后進發展的力量就很大。
B2C最后的結果是,B2B的部分一定會加強,你要把生態鏈打造起來,給生產者更多的刺激,讓他們把品質提升得更好,生產出來一些自由的品牌。
相對來講,這些公司的IT都不是很強,所以你可以提供一些應用,把應用變成OS(操作系統),讓他們有更多的CRM(客戶關系管理)服務通過應用來完成,這是一個巨大的趨勢。農村的生產者都用過微信或者QQ,只要用過微信和QQ,你對應用就有一個基本概念,比如通過微信或QQ下單和生產,這給CRM非常好的機會,也是我們看好的。
投的項目多了以后我們發現,當某公司的消費者花的時間越來越多,行為改變了以后,第二、第三波的用戶自然會出現。如果C2C不夠強,是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