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乾
【摘要】廣大政工干部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著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各項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諧發展。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思想政治工作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也是我國“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的指導思想。當前,政工干部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各項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諧發展。
一、崇尚創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動力、活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當前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更新理念,努力創新工作方法、平臺和內容。一是樹立“互聯網+”理念,創新方法手段。積極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謀劃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加大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傳播體系建設力度,大力提高APP、手機報、微信公眾號質量,不斷增強網絡影響力。二是樹立“志愿服務+”理念,創新平臺載體。在志愿服務這個平臺上對接宣傳工作各個方面,充分發揮志愿者典型帶動、示范引領作用,增強工作的感染力、說服力、帶動力。三是樹立“文化+”理念,創新內容業態。大力實施“文化+旅游”“文化+會展”“文化+科技”等行動,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文化領域創新力。積極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要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
二、注重協調,打好思想政治宣傳工作“組合拳”
協調是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切實保障。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點多、面廣、線長,須更加注重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一是理論與輿論相協調。堅持把理論工作和輿論工作更好地結合起來,以理論上的正本清源促進形成向上向好的輿論態勢,以輿論上的有效引導促進理論更好地為廣大職工群眾所聞、所信、所行。牢固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把握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把握好內部事件對外“溢出效應”和外部事件對內“刺激效應”。二是網上和網下相協調。注意區分不同情況、不同問題,做好輿論引導,當急則急、當緩則緩,該熱則熱、該冷則冷,努力實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結合、多媒體共同參與的主題活動,實現虛擬空間和現實領域的良性互動,增強活動的傳播力。三是當前和長遠相協調。既要發揚優勢、又要補齊短板,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以鹽城為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要在堅持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用制度鞏固成果,用機制促成常態。要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記憶,打造歷史文化展示區。
三、倡導綠色,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持續發展能力
綠色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思想政治工作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就是要美化優化環境,倡導低碳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環境,實現自身的永續發展。一是涵養綠色文明行為。把綠色節能環保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職工群眾踐行綠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模式。二是營造健康的思想文化環境。著力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加強對形勢報告會、研討會、論壇、講座管理,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讓思想環境更純凈。全面履行網絡建設管理、輿論引導管控職責,加強對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的監管,強化對各種有害信息和網絡謠言的管控,讓網絡空間更清朗。三是建設新型從業隊伍。按照“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標準,加強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建設,提升隊伍素質;加強基層宣講隊伍建設,著力培育“社區宣講團”;加強基層文化骨干隊伍建設,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厚植開放,構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開放是發展之路、時代潮流。做好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就要敢于“走出去”、善于“請進來”,建立起“開門搞宣傳、開放辦文化”的工作格局。一是敢于“走出去”,擴大對外影響。利用鹽城區位發展優勢,通過多種平臺、渠道“走出去”,為全市發展擴大影響、營造聲勢,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善于“請進來”,活躍基層文化。請進著名專家學者舉辦專題報告會開闊眼界思路,請進優秀文藝作品匯演豐富職工群眾生活。三是搭建開放平臺,整合各類資源。搭建群眾參與平臺,如建立社區宣講團、交通文明勸導員隊伍等。搭建設施利用平臺,大力整合區域內不同權屬、部門、層級的公共文化資源,全方位、多層次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切實增強職工群眾的凝聚力、向心力。
五、推進共享,構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家園
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的成果應該為廣大職工群眾共享,切實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一是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黨風廉政和民主法治宣傳,籌劃建設廉政、法治主題公園。挖掘培育“感動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以身邊人教育身邊人。優化市容環境,抓好背街小巷、公共場所衛生整治工作。引導秩序文明,深入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積極開展“禮讓斑馬線·文明我點贊”活動,大力整治亂穿馬路等不文明行為,讓廣大群眾共享美麗環境和良好秩序。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為重要抓手,加強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活動室標準化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四級文化圈層”,提高“10分鐘文化服務圈”建設水平。三是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深化“周末音樂會·社區大家樂”活動,持續舉辦“5·20鄰居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堅持“文化大禮包”等文化惠民項目,以文化活動精品和品牌吸引更多群眾參與,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