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揚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人,1989年我從南京化工學院畢業后,先在南京的一家國有企業工作了10來年,2001年起加入江蘇泰和律師事務所,從普通律師逐步成長為泰和的高級合伙人,一路見證江蘇經濟的發展。2011年開始,我同時兼任江蘇弘業股份有限公司(600128)的獨立董事。
弘業股份目前的主要業務包括貿易、文化和投資三大業務板塊。貿易業務收入約占其營業收入的90%。主要經營模式包括自營和代理,盈利模式是獲取貿易差價和收取代理傭金。公司出口貿易主營服裝、玩具、漁具、化肥等,進口貿易主營軌道交通設備、醫療器械及化工等,內貿業務主營黃金、化工品等。
作為全國工藝品行業最早的上市公司,文化板塊業務一直是弘業股份的特色業務,旗下擁有的愛濤藝術中心,被江蘇省委宣傳部掛牌為“江蘇省工藝美術館”,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企業辦工藝美術類專用展館,同時是藝術品珍藏、銷售、交流的重要場館。主要經營模式包括:承接文化藝術類場館的展示陳列、室外文化景觀等文化藝術工程項目,工藝美術品的經營銷售,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文化場館運營等。
弘業股份199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江蘇省上市比較早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盡管已上市二十年,但弘業股份發展步伐緩慢,并沒能夠利用上市公司平臺進一步做大做強,2016年僅實現凈利潤2288萬元,扣非后的凈利潤只有78萬元,目前的市值也僅僅27億多元。作為獨董,我對弘業股份的轉型發展有一些思考。
第一,考慮到貿易業務資金需求量大、市場競爭激烈、盈利能力不強,再加上弘業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蘇豪控股下屬的其他企業也從事貿易業務,從大類上看上市公司與其關聯方存在同業競爭的情形,應考慮在時機成熟時將弘業股份的貿易業務全部剝離出上市公司。
第二,文化板塊業務對弘業股份的收入和利潤的貢獻并不大,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文化板塊業務,找到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定位,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進而為弘業股份帶來穩定的收入和利潤,是弘業股份未來發展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第三,就投資業務而言,股權投資等投資業務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而弘業股份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從風險控制角度來看,弘業股份未來應逐步縮小投資業務的規模,不應以投資業務作為其主營業務。
此外,弘業股份目前持有H股上市公司弘業期貨16.31%的股份,蘇豪控股持有其30.37%股份,其他內資股東持有其25.79%股份,弘業期貨2016年實現凈利潤約8000萬元,目前市值4.4億港元。可以考慮通過現金購買或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購買等方式,收購弘業期貨的其他內資股東所持有的56.16%股份;收購完成后,弘業股份將持有弘業期貨72.47%的股份,上市公司將增加約6000萬元的凈利潤,弘業股份的市值不僅可以得到顯著提升,弘業期貨也可以成為弘業股份海外并購的載體。
江蘇是經濟大省。2016年,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江蘇將聚力創新,聚焦富民,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邁上新臺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弘業股份的總部位于江蘇省會南京市,作為全國工藝品行業最早的上市公司,希望能夠伴隨建成“新江蘇”的契機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將其發展成為一家主營業務突出、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助力新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