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亮
情感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輔導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今天高中美術應試的教育課堂,情感教育對于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己任教的十幾年里,可以看出不少學生對美術的認識和興趣是不夠的,培養優秀的學生很難,學生總是從心理想借助美術這個專業上個大學。那么,老師、學生常常處于一種配合不佳的狀態,在專業的學習中多數學生仍處于被動狀態,從假期的作業可以看出,幾乎很少有學生走進生活,主動去畫畫,很少為了把一張畫畫好,發自內心地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因此,我認為在高中美術課堂中應重視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和信念。不能為了應付高考,使學生缺少應有的個體發展和情感教育,這不利于孩子今后的長遠發展。
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高中美術教學很難實施。學校忙于進度考核,忙于提高高考成績,導致很多學生學習美術不懂方法,缺少審美和鑒賞能力,對美術歷史的相關知識更是一問三不知。每天動手不動腦,機械地工作,學習的思路和方法比較單一,甚至有學生想轉專業,不喜歡上美術課,這說明美術老師需要加強美術的教學反思。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開展情感教育,或者說是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審美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這也是美術課堂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如何在高中美術課堂中融入情感教育
我認為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注重美術課堂中的智慧很重要。列寧說過,缺少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停滯不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中傳授相對比較枯燥的理論技巧的同時,應該多考慮給學生滲透一些美術文化、歷史人物及人文精神之類的知識,使課堂更加豐富高雅,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技法的背后有情感人性的支撐,真正引導學生去大膽思考、創造,感受作品中的樂趣、情感和意識。例如,我以前抽上課的時間,給學生帶點當代超寫實油畫的圖片及資料,讓學生從圖片中直觀地感受到作品所體現的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表達的情感,給學生的心靈以不可想象的震撼。讓學生從作品中感受到對待一幅作品的態度,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審美能力,更加明確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目標沒有局限于參加高考、取得高分上,而是通過學習這個專業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人生價值。
我們可以結合本土文化特色、民間藝術,靈活巧妙地給學生的心靈以深厚的美術文化熏陶,將對美術課的興趣延伸到志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
美術課堂中對于人物素描頭像的寫生本身是一門有趣的課程,但初學畫不好,需要深入地研究、學習、解剖知識,經過大量的寫生訓練才可能慢慢畫好,但往往教師會急于求成,為了教而教,忽略了學生的學。學生想畫但畫不好的時候,是最苦惱煩悶的時候,甚至會漸漸失去繪畫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巧妙靈活的啟發、引導和示范顯得很重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感性和理性相結合,充滿智慧地對學生的美術學習進行引導。
結合自己的專業創作去引領學生的情感方向,使他們能看到教師最近創作的作品。這種影響對學生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鼓舞和信心激勵,讓學生從心里與作品進行交流、對話,同時給他們指明了學習的目標、方向。
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美術情感教育的探索
美術新課標提出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概念。這說明了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重要性。美術高考和鑒賞課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情感教育與高中美術技能教學相背離。情感是審美活動的中心,美術習作充分融入了個人獨特的情感和認識。因此,欣賞美術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藝術專業課的學習才能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獲得更大的進步。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币虼耍鳛槊佬g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如何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更信任老師,接受老師的講授十分重要。具體的方法有:(1)讓學生做學習的主角,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應該首先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授課模式,把主角位置還給學生,而不能讓學生產生“上美術專業課”是一種負擔,布置的作業更是一種壓力的想法。(2)教師要適時地走到學生中去,作為教學討論的一分子與學生加強互動交流,這樣師生的情感會更加融洽、距離會更近,有利于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感受生活中或作品中的美。(3)注重提高課堂效率,巧用每一分鐘,對于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學習,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思維能力,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每時每刻都會有新的書籍、圖片、視頻更新上市,也會有學生關注很多與美術有關的微信平臺,但是如何去辨別選擇,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鼓勵學生學習美術要注重觀察生活,深入生活,聯系生活,把自己真實的情感融入美術創作中,運用速寫的形式去記錄生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考美術試題的走向也越來越貼近生活,需要學生不斷地總結思考,積極主動地與老師同學交流,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