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愛秀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要跳出程式化教學的誤區,多一些“漫談”。
關鍵詞:高中語文;漫談式教學;程式化教學
高中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在高考指揮棒的脅迫下,在數理化生諸科目的擠壓下,語文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正如夾縫里生長的樹木不可能長得挺拔岸直,在困境中進行的語文教學也已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
首先表現在課堂模式上,”滿堂灌”的程式化的教學模式死灰復燃。一些語文老師追求的不再是向學生展示語文的魅力,不再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再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是想著如何講清楚考點,如何提高學生分數。追求課堂容量,語文課堂滿滿的是答題技巧,多的是強化練習。風花雪月不見了,詩情畫意消失了,語文課堂成了高考題目的舞臺。語文課堂日益功利化,語文教學日益模塊化。可以說,高中語文老師基本不敢“越雷池半步“。課堂上的語文老師越來越注重嚴謹,越來越古板乏味。久而久之,語文離學生越來越遠。
如果我們語文老師上課居然和數學老師一樣在講演題目的推導過程,研究題目的答題步驟,這是一幕多么滑稽的場景。然而,這么滑稽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語文老師稍稍“放縱”,稍稍“越軌”,就容易被扣上“教學不嚴謹”“態度不端JE"的帽子。久而久之,語文老師患上了強迫癥——似乎不這樣上課自己都覺得不正常。君不見,現在的一些“語文名師”就是這種強迫癥的重癥患者。
必須改變這種現狀,筆者要大聲呼吁:語文教學,不妨少一些嚴謹,多一些漫談!
漫談,就是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多一些“侃侃而談”,少一些“亦步亦趨”。近些年央視《百家講壇》《漢字書寫大賽》等節目深受歡迎,給我們語文老師以深刻的啟發。同樣是傳授文學文化知識,為什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往往如同一潭死水,而這些節目卻大受好評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些節目里的老師都是擅長旁征博引,擅長深入淺出。易中天說三國,于丹講論語,人們都認為他們把經典講活了。臺上的老師講得高興,臺下的聽眾聽得開心。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對經典的認知,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
語文老師要放心大膽地“漫談”。漫談,顧名思義,是指不拘形式地談體會或發表意見。筆者倡導語文教學多一些漫談,意在呼吁大家注重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趣味性。讓語文教學擺脫古板功利的教學模式,重新走進學生的內心。
語文教學的漫談,不是信口開河,不是胡言亂語,也不是不注重效果的混完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時間,而是如散文般的“形散而神不散”。漫談,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端正教學方向,以語文教學大綱為指導,著眼于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當然,課堂教學“形散而神不散”的漫談,對于老師的知識廣度、知識深度的要求遠遠超過程式化的教學模式,甚至可以說,漫談式教學的備課教案只是一種大致的構思,它既注重課前的準備,注重課堂的臨場發揮,更注重上課的靈感火花。不管是侃侃而談還是旁征博引,都離不開深厚的專業功底。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必須具備扎實深厚的專業底蘊。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要多讀點,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要多溫習,文學歷史哲學最起碼樣樣都要拿得起。語文老師要做的事情恐怕就不僅僅是寫教案,而是要更多地做好教案之外的知識儲備。
其次,要搞好漫談式的語文教學,就要求教師敢于接受敢于實踐各種各樣的課堂形式。聞一多聲淚俱下講《離騷》的情感感染模式,陳寅恪由楊貴妃入宮的野史切入元白詩歌賞析的巧妙引導模式,易中天品三國的調侃幽默模式,于丹讀論語的心靈雞湯模式等,都可以出現在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要大膽借鑒這各種各樣的漫談模式來改變死氣沉沉的語文教學,勇敢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來實踐語文教學活動。擺脫急功近利的包袱,讓課堂氛圍活起來,火起來,讓學生學習語文的心情樂起來。這樣,語文才能夠回到學生心中。
當然,要做好漫談式的語文教學,還要求語文老師要有強大的抗壓能力。采取漫談式教學模式的老師面臨兩大壓力。一為來自教學管理人員的壓力。正如前文所述,漫談式教學的課堂模式比較靈活,而又注重靈感發揮,因而往往被視為異類,容易被扣上“教學不嚴謹”“態度不端JE"的帽子。采用漫談式教學的老師容易被學校領導層誤解。二為教學成績的壓力。漫談式教學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它所追求的是學生人文素養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這種模式不以取得分數作為教學目標,在這個應試教育橫行的時代,往往容易輸給那些擅長循規蹈矩的“高分名師”。重重壓力,考驗相關老師的定力。
但是,漫談式的教學模式相對于程式化的教學而言,在展現語文的本色魅力、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素質的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些就是我們堅守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動力。“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讓我們用自己獨特的“漫談”,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