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云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較長且信息量大的文章,針對這些文章教師可以采用“長文短教”的教學對策。“長文短教”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的需求,迎合了時代的要求。“長文短教”要求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存,能夠合理地利用課堂資源使“長文短教”與文章精讀相輔相成,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長文短教”;課堂效率;高中語文;策略分析
所謂“長文短教”就是用最短的時間來高效地學習文章篇幅較長的文本,高中語文教學中有大量的篇幅較長的文章,不可能老師每一篇都花費大量的時間,“長文短教”的應用大大地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由此可見,“長文短教”是一種高效的語文教學方法,符合并且滿足現(xiàn)代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
一、高中語文“長文短教”必要性與可行性
在高中教學中語文教學量大,但是教學時間少,新課改要求現(xiàn)代高中生不僅僅要學好語文必修課本中的長文,而且還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因此“長文短教”符合高中語文的教學對策,是高中語文教學方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并且也具有一些處理文章的能力,那么教師就可以著重解決文章的重點問題。高中語文的學習離不開課前的預習,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任務,學生為此反復閱讀文章,將長文由粗讀到細讀,既在課前把握了文章的內(nèi)容,又可以在課堂上馬上進入狀態(tài)。
二、高中語文“長文短教”的要求
1.對學生要求
高中語文“長文短教”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并且完成老師所交給的問題,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傳統(tǒng)的課堂預習就是讀一遍文章、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信息,這樣預習效率不高且任務繁多。如果學生不能做到課前有效的預習,那么在課堂中學生就無法很好地跟上教師的講授,由此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在課堂上學生積極配合老師,參與到課堂中去,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2.對老師的要求
“長文短教”要求老師做好課前教學筆記,規(guī)劃好課堂時間的應用以及提高對課堂教學的掌握程度。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級設置,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主動挖掘文章內(nèi)容。
例如,在《竇娥冤》的講授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中了解我國古代雜劇形式上的一些特點以及關漢卿,了解文章所反應的現(xiàn)實的元代社會。在課堂中則可以通過提問學生的形式講解雜劇的形式特點及現(xiàn)實的元代社會。最后讓學生自己扮演角色,進而更加了解雜劇的特點及現(xiàn)實的元代社會。
三、“長文短教”教學對策
1.掌握教學節(jié)奏,活躍教學氣氛
首先,教師通過對教學內(nèi)容的分析和探究提出高質量的教學問題,進而活躍教學氣氛。科學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熱愛程度和加強學生與老師的交流。教師要關注課堂問題的提出和設計,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以及教材中涉及的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來合理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愛上課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老師在提出問題時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前一個問題可以是后一個問題的基礎,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例如,在講解《關于北京城墻存廢問題的討論》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然后再問為什么可以,為什么不可以?學生在討論中會發(fā)現(xiàn)自己觀點中的不足之處。讓學生自由討論,這樣可以逐漸引發(fā)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使學生逐漸了解全文。此外,老師應該根據(jù)語文教學的特點對文中人物進行詳細的分析,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2.找準切入點,以點帶線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以中心思想為切入點,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通過對一個小的事物的分析就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文本。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上課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從中心思想中了解全文。例如,佚名的《老王》一課,學生可以從課文中人物身上,學會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勢群體,體味知識分子的悲憫情懷、反省意識與擔當精神,把握老王形象的刻畫,體會老王的“苦”與“善”。最后聯(lián)系當時的年代和楊絳一家的特殊身份,待人好、心地善良在現(xiàn)在來說也許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我們要看到,楊絳先生為何能一直記得老王的好,他的善良為何顯得如此可貴,這跟當時那個年代的特殊情況,跟當時楊絳一家身份的敏感性是息息相關的。這樣追溯根源,不僅讓學生記憶深刻,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長文短教”不僅可以使教學資源更加合理地得到利用,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以最短的時間贏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長文短教”要求老師和學生必須做好預習工作以及上課時老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