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
摘要: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教育理念總結起來就是要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真正實現“教學合一”。換句話說,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的時候,不僅需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物理知識,還需要在知識教導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物理,如何自主進行物理探究,真正培養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教學實驗;“教學合一”
眾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門極具抽象性和思維性的科目,學生要想真正獲取有效的物理知識,不僅需要通過教師的知識傳授來進行知識積累,更需要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的物理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響應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習慣和物理思維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
受應試教育影響,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般將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作為知識接受者被動地參與課堂活動。而且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過分注重知識的講授性、理論性和物理實驗的觀摩性、驗證性。加之,高中物理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學習興趣,這就導致課堂氛圍沉悶、枯燥,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無從談起。因此,在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真正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常常會組織學生就自己身邊熟悉的與物理有關的現象進行深入觀察和分析,探索其中所蘊含的物理規律或者物理本質。比如,學生發現生活中大部分油罐車的車尾部分會掛上一根鐵鏈,在前行中摩擦地面,這是為什么?在干燥的秋天,晚上脫衣服的時候,會在黑暗處聽到噼里啪啦的聲音而且會看到火星,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對生活進行觀察,對疑惑的問題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研究,不但可以將物理與生活聯系起來,實現物理教學生活化,更可以在自主探索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改革教學實驗。激發學生物理興趣
物理不僅是一門知識性學科,更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物理知識、理論和規律的發現都源于實踐,都是從實驗事實中得出的。因此,物理實驗不僅可以作為教學內容,更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學生只有通過實驗,才能直觀地了解到某些物理現象、規律,通過動手實驗,才能在實踐中獲取真知。
1.用實驗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在多年的教學經歷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一般都會在課堂活動一開始的十幾分鐘內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他們在這一段時間內,不僅注意力集中,而且對將要教授的知識有極大的好奇心。此時,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段時間內,隨手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小實驗,以此來使他們對整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其注意力從始至終一直跟隨教師的講解。比如,在講解“動量”這一內容的時候,我一般會在一上課就拿著支兩支粉筆,將其從同一高度拋下,兩支粉筆分別落到桌面上和毛巾上。學生會發現,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會發生斷裂,而落在毛巾上的粉筆則完好無損。這時,我趁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實驗上的時候,會提出為什么會發生這一現象,如果改變粉筆的高度是否還會發生這一現象等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不用多做督促,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2.開展趣味實驗演示,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學生的興趣與對某事物的好奇心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首先要創設超乎學生已有認知體系的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我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內容的時候,會將一個單擺放在離自己眼睛最近的地方,人站立不動,讓學生猜測放手之后單擺會碰到眼睛嗎?在學生紛紛發表見解之后,我將放開單擺,使其自由擺動。學生觀察到單擺并不能碰到老師的眼睛,這超乎他們的想象,他們對“為什么”產生了極強的探究欲望,紛紛打開課本探索尋求答案。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傳統的物理教學進行整合,通過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對抽象的物理概念進行“模擬”,將復雜的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化難為簡,轉變學生物理難學的看法,使其在日常學習中也可以利用電腦來簡化知識,實現自主學習。
總之,教師要通過轉變教學觀念、引入物理實驗、開展多媒體教學等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真正實現“教學合一”,以此提高物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