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峰
摘要:初中階段語文課本中所選取的古詩詞,都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內容。通過對這些古詩詞的學習,可以有效積淀初中生的文化內涵,提升語文綜合素質,對于陶冶學生情操,熱愛中華文化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遵循新課標的理念,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語文教學
由于古詩詞在我國文學領域中具有高度的美學價值和藝術魅力,因此,成為初中語文課本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加之初中課本中的古詩詞代表了我國古典文學的較高水平,教師可以以此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他們對中華文化的情感。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出對初中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本文就此進行重點闡述。
一、通過情景品味意境美感
由于古詩詞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意境和內涵,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古詩詞學習進行引導時,應當利用古詩詞情景交融的這個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從而加深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和內涵掌握。
在古詩詞的文字里,語言環境是由一個相互滲透的多維形象體系所構建,和其他傳統作品那種“上下文”的簡單結構有著本質的差異。針對古詩詞的這個特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個角度和方向進行思維的拓展,讓學生準確地發現詩詞中的弦外之音,從外表平淡的字詞中體會到其中的無窮意境。比如《天凈沙·秋思》一詞,全篇盡管文字簡單、內容清晰,但是所包含的意境卻無窮無盡。所以教師將每個具體的意象集中起來,之后再進行分散,可以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作者的心境,從整體上明確詩詞的意境,體會簡單中的美感。
二、實現情境感悟互相結合
在獲得了意境之后,教師需要通過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對古詩詞產生強烈的研究興趣和學習熱情。這需要教師以誦讀為主線,同時將感受、理解、領悟貫穿在誦讀之中,進而培養學生的吟誦能力、感悟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示范引導的方式,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主創新的過程中實現詩詞的學習、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古詩詞的情境創設和感悟最好不要通過多媒體進行視頻的展示,而應當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對詩詞的具體情境在教師提供的情境背景下進行感悟,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能夠以自己的方式掌握對詩詞的理解。比如《望岳》一詩,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杜甫在泰山頂上看到日出時有感而發;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杜甫在泰山頂上俯瞰大地時的情緒表達。盡管具體情境不同,但是在理解作者情感和全詩主旨的方向卻高度一致。所以,教師應當按照情境創設與自主感悟相互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屬于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從而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多種朗讀科學評價
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結合該詩詞的情景進行“吟誦”。比如在朗讀《游山西村》時,教師要讓學生讀出作者灑脫和愉悅的感情,同時在結尾處還要讀出不舍和留戀的意味。開始的時候,教師不妨帶領學生用夸張的方式進行誦讀,活躍課堂氣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范讀或學生自由朗讀等方式進行吟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地、興趣昂揚地進行吟讀。在初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閉目暝想,把自己讀出的意境進行具體的描繪,使其在初讀中擁有獨特感受,形成感性認識。
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詩詞的記憶能力,并且在朗讀和意境描繪的創造中,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語感。當然,對于記憶和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當正確對待,科學評價,對于少數未能達到目標的學生,教師必須對其正確引導,積極鼓勵,使他們樹立學習古詩詞的信心。
四、利用訓練提升理解能力
除了意境的感悟和畫面的描繪,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創造性擴展和再創造,甚至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大膽質疑。比如在教學《水調歌頭》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點評王菲和鄧麗君哪個人演繹得更出色;看誰知道的描寫四季的詩詞最多,并且你最喜歡哪一首,原因是什么。教師甚至可以仿照《中華好詩詞》的方式開展古詩詞競賽,讓學生在這些學習形式中得到思維的拓展,知識的積累,從而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讓古詩詞煥發出新的生機。
同時,教師還應當輔以相應的訓練和練習,讓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教師指導訓練實現有機結合,使他們的知識得到鞏固。例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古詩詞的賞析方法,之后通過具體的訓練實現能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精心選取訓練素材,科學設計訓練計劃,按部就班地實現知識的延伸,達到能力的遷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的來說,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遵循新的語文課標的理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高其古詩詞感悟能力和閱讀水平,進而實現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