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茂林
摘要:古代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在中學階段讓學生對其進行鑒賞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教學和考綱明確要求的內容。古代詩詞往往高度凝練,卻能夠利用有限的篇幅充分表達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概括社會現實風貌,在節奏與韻律方面也獨具特色。古代詩詞鑒賞是中學語文試卷中的固定考查題目,對鑒賞角度與鑒賞技巧加以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詞鑒賞;技巧
一、古代詩詞鑒賞題型的新變化
初中語文課程新課改不斷的推進發展,在試卷的考查當中也有體現。作為初中語文試卷中的固定題型,古代詩詞鑒賞題在近年來也在轉變其考查形式。
1.從題目的選材來看
在新課改之前或者新課改推行之初,試卷中的考題多選自初中課本中學過的古詩詞。這樣的考查更側重學生對課上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因此近年來,在試卷中,古代詩詞鑒賞題的選材范圍已經不僅局限于課本,對古詩鑒賞題型的復習也開始由專題練習變為解題技巧的訓練。
2.從題目的類型來看
雖然仍然保持了主觀題與客觀題兩種主要的考查題型,但是在考查形式上有所創新。例如,之前主觀題考查形式為提供給學生一首古代詩詞,然后根據詩詞內容進行填空、簡述、詩句賞析等。但是新課改之后,主觀題型除了給出詩文之外,還會給出作者的生平介紹,或者詩詞的創作背景,并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材料與詩詞進行用詞或意境分析。
3.從題目的考查要點看
雖然考查形勢和題目選材方面做了不小的調整,但是題目的考查要點仍然與教學息息相關。主要考查:對詩詞作品中重點詞句的理解、對詩人情感與詩詞主旨的把握、對詩詞作品采用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的辨析等,仍然是古代詩詞鑒賞題的主要考查內容。
二、古代詩詞鑒賞的角度與相應的鑒賞技巧
作為固定考查題型,古代詩詞鑒賞的命題具有明顯的規律。題目出現的位置、題型、分值等我們不做過多贅述。我們主要探究命題是如何通過不同的鑒賞角度,讓學生對詩歌進行深入分析的,以及不同的鑒賞角度其對應的鑒賞技巧又如何運用。
1.鑒賞古代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我國古代詩詞的語言非常凝練,有限的文字篇幅卻飽含深意的重要原因就是詩文中存在大量的意象和意境。詩人在詩詞中直抒胸臆的情況較少,他們更常用一些意象或意境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意境和意向往往就代表著詩人自己,是為了抒發詩人的情感精心設計的。因此,在做這類題型的復習準備時,學生要從景物形象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進行充分的思考分析,體會作者完整的思路歷程。
2.鑒賞古代詩詞中的修辭手法
在命題中,詩詞語言的考查也是常見的鑒賞角度之一。詩詞語言凝練、充滿寓意與詩人熟練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是分不開的。如,比喻、擬人、借代、雙關、對比等。在進行這類題型的復習時,學生需要先熟練掌握不同修辭手法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在詩詞中的表現作用,形成一定的答題模式。再通過大量的實戰練習,將固態的模式與不同的詩文內容結合,進行靈活地應用,從而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
3.鑒賞古代詩詞中的表現手法
這一命題角度與修辭手法很容易混淆,是學生解題中的難點。我們常見的表現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借古諷今等。學生在復習時除了要掌握不同表現手法的特點之外,還需要對歷史文化常識有一定的積累。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什么。先根據詩文的內容看詩人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第二步,為什么。嘗試分析詩人運用這一表現手法的意義,分析其好或不好的原因。第三步,怎么樣。這一部分主要就是結合自身的感受,對作者這一表現手法的使用加以評價。
4.評價詩人的觀點或詩歌主旨
在詩詞鑒賞題的命題角度中,從作者本身或詩詞本身的觀點、主旨出發進行命題,是考查中的重點以及難點。這類題目的考查,能真正檢驗學生對詩詞的掌握情況。在面對這類題型時也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的點去回答:第一,“描述了……第二,“抒發了……”第三,“表達了……”這樣三個要點都滿足之后,答案就更加充實豐滿,從而不錯得采分點。
對古代詩詞的鑒賞技巧沒有改變,只是隨著考查目標與考查形式的轉變,讓學生不容易發現其本來面目。因此,在備考練習中學生一定要夯實自己的基本功,并認真對待不同的練習,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