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忠
摘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準備,讓每節課充滿激情,把課堂交給學生,用精練、優美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激活課堂。
關鍵詞:現代化教學;不忘傳統;課堂
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媒體也逐漸進入課堂,伴隨著課件、音樂、視頻等的運用,思品課也熱鬧起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可是學生和多媒體的蜜月是有期限的,怎樣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持續性?這就需要做到傳統中融入現代,現代化教學中不忘傳統,筆者在這里談談教師需要具備的一些傳統素養和情懷。
一、用一生的時間去準備,讓課堂充滿精彩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有33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觀摩課。課上得很成功,聽課的老師們都忘了記筆記,聽得入了迷。課后,人們問那位歷史老師,“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歷史教師回答:“對這堂課我準備了整個一生,可以說,對每堂課我都用一生來準備。但直接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則花了十五分鐘?!庇靡簧臅r間來準備每堂課,這種準備就是終身與書籍為友。要上好每堂課,我們教師就必須經常博覽群書,補充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思想之流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
二、讓每節課充滿激情,讓知識在激情中掌握和深化
兩次獲得世界足球先生稱號的法國明星齊達內,在談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說每次比賽他都充滿激情。足球如此,教學何嘗不是如此。教學中充滿激情,教師聲音洪亮,表情豐富,兩眼發光,講到興奮時手舞足蹈,妙語連珠,思維敏捷,講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聚精會神,流露出渴求、贊賞的眼神;缺乏激情時,聲音晦澀,面無表情,目光黯淡無神,反應呆滯遲緩,沒有一種表現的欲望和沖動,話都懶得講,有氣無力,勉強痛苦地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沉悶,學生注意力分散,無精打采,打瞌睡,做其他事情,顯得很煩躁厭惡,流露出的是一種不屑的冷漠與嘲笑。比較之下,真是天壤之別。
三、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思品課強調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傳統的思品課上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教師站在講臺滿堂灌,學生則像鴨子被動地接受,學生的思想被壓制,課堂也失去了活力,學生也覺得沒有意思,課堂上昏昏欲睡,為讓學生變成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快樂的人,讓課堂變得快樂起來,我嘗試在上課前進行三分鐘的一事一議,通過嘗試,學生開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他們在課堂上討論“告別不文明行為”“責任不能逃避”“感恩我們的親人”“節能減排從我開始”“珍愛生命”……在這個平臺上,學生暢所欲言,互相表達觀點。通過這個平臺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相融通起來,學生感受到學習不再枯燥無味,而是一種樂在其中的有趣活動。
四、用精練、優美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靈
講“愛灑心間”時,我說到有一種愛叫做親情,有一種情叫做血濃于水。還記得媽媽為你每天辛勤地做飯嗎?還記得你生病時父母的徹夜不眠嗎?還記得寒冷的冬天父母用手來溫暖你嗎?父母用愛托起了我們的生命之舟;用愛滋潤著我們稚嫩的心田;父母用愛溫暖著我們的整整一生。這如山的父愛,似海的母愛,我們如何回報呢?學生在這工整的語言中自然感悟到要永遠銘記父母恩情。總之,我們要力求通過優美、工整的語言達到絲絲入扣,撩撥心弦的藝術效果,使學生由苦學變成快樂學,把課堂變成歡聲笑語的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感悟。
五、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激活課堂
單一的教學情境令人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利用故事、小品、科學家小傳、寓言、成語、音樂、社會實踐、辯論賽、演講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同時這些多樣的教學情境,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參與進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體驗到成功的感覺,有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在上學年期末時,我們七年級思品備課組:布置了我當一周家的實踐作業,并要求寫一篇小結,開學后,同學們普遍反映通過一周的鍛煉,他們感悟到生活需要自立和依賴的危害性,感悟到父母的辛勤,感悟到書本知識并非空洞的。在分析自信、自負、自卑的區別時,我以三人為一組,請他們自導自演,在一次考試結束后,自信者、自負者、自卑者的不同表現,并且比一比哪組同學表演得好。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各小組都從多方面詮釋了三者的區別。同學們非常興奮和快樂,在快樂中了解了自信、自負、自卑在語言、動作、表情、姿態等方面的區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在我們師生共同努力下,利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加強教師的素養和情懷,思品課一定會成為一朵綻放的荷花,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