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楊德治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并要求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服務于本地經濟建設發展,提倡訂單式培養,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筆者學校大力開展示范校建設,積極探索訂單式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實踐證明,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極大地增強了學校的辦學活力和實力,提高了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為企業提供了高素質的員工,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訂單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
1.根據學校特色對接社會需求
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前提是必須有合作企業。選好合作伙伴是實現校企合作的關鍵。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著眼,合作企業應該是發展前景廣闊、需要人才較多,且每年都有用人需求的單位。筆者學校軌道專業是省級重點專業,在全國鐵路行業有一定的知名度,隨著現代高鐵的發展、城市地鐵的不斷完善,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加大,企業和學校的成功對接,每年都有一定規模的合作訂單。
2.打鐵還需自身硬
學校要把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提高到辦學基本制度的高度,重新認識、重新設計、重新實施學校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教務部門不能只管傳統意義上的教務,應該建立企務(校企合作業務)與教務相融合的現代教務制度。各專業須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實訓基地,共建教師隊伍,共克技術難關,共培在崗員工,共評學生的學習質量等。
3.專業建設
對于無行業依托的學校來講,吸引企業最根本的是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而學校有特色,主要是專業有特色,所以在專業建設上,學校應執行一套包括市場需求程度、社會貢獻程度、學校能力程度、職業資格證書,即“三度一書”內容在內的,學校行業協會、校企共同參與的專業設置調研辦法;擁有一個校企共建的、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實訓基地;建立一個校企共建、師生參與的本專業技術或服務項目創新、創業工作室或技能大師工作室;實施一項針對每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跟蹤服務制度;落實一個三年執行一次的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社會評價制度。
二、校企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訂單培養的針對性較強,但學生由于缺乏整個行業所需求的通用技能,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合作企業對這種培養模式較為滿意,但如果學校只針對某一企業的需求來培養人才,學生畢業后恐怕只能在此企業的某一崗位工作。
第二,技工院校人才的培養性質決定了學校必須擁有一支既精通理論又有較強實踐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樣才能實現校企合作的訂單式培養。然而,在現實中教師由于畢業后從高校直接到技工院校工作,缺少企業一線鍛煉的實踐經驗,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這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雖然實踐能力較強,但教學能力較弱、教學技巧不足,無法正常傳授理論知識。教師與企業專業人員的短板,導致很難達到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
2.對策
第一,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在校期間,除了培養學生具備合作企業所需的崗位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具備適用于其他企業及行業通用技能。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及職業發展觀,把學生打造成復合型技能人才。這樣,學生即便離開合作企業,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第二,學校派教師下企業鍛煉,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同時,提高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育人水平,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學校可與企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只有校方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都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及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培養出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三、小結
訂單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確保了教師所教、學生所學、用人單位所用的“三所對接”,切實有效地利用了教學資源,確保了職業教育真正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才。
(作者單位:王暉,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山東工程技師學院;楊德治,山東工程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