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勇 方海燕
摘 要:本文結合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闡述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具體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精品課程 教學資源 共建共享
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是加強課程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技工院校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石,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塑造技工院校品牌的重要舉措。筆者學校承擔多門省級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本文就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做法進行分析和總結,闡述筆者對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一些思考。
一、精品課程建設的進展情況
筆者學校積極參加省緊缺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建設了《電動機繼電控制線路的安裝與維修》《交、直流調速系統的安裝、維修與調試》《可編程序控制器編程與維修》《新車檢查》《配合件數控車加工》《AutoCAD》《手工電弧焊》等省級精品課程。在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中的立項評審、項目推進過程的培訓、項目中期檢驗、項目驗收評審等各環節形成了一套建設過程標準化、建設內容規范化、建設經費預算化、建設成果多樣化的精品課程建設經驗,探索出一條一體化精品課程建設的有效途徑。如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分為申報、立項、建設實施、驗收、公布四個階段;精品課程建設實施步驟分為教學文件準備、教學方案設計、教學資源開發、課程教學實施、課程上網發布等五個環節,并能根據技術要求的提升不斷完善;精品課程評審分資料預審、查閱評審資料、現場匯報、專家獨立打分與綜合評審。
二、精品課程建設所取得的成效
一是課程理念更先進。精品課程建設團隊能較好地借鑒國內外先進職業教育與培訓經驗,做好精品課程建設頂層設計,突出了精品課程的前瞻性。
二是課程內容更優化。精品課程標準主動對接產業轉型升級,結合本地經濟和本校教學實際,注重工學結合,優化精品課程內容和學習任務設計,突出精品課程的職業性。
三是教學方法更科學。通過課堂錄像、教案設計和現場匯報,很多主講教師能根據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從“主導”逐漸走向“引導”,學生從“被動”逐步走向“主動”,做到了貼近課堂、貼近學生,提高了教學效果,突出了精品課程的針對性。
四是教學資源更豐富。吸納多方精品課程建設經驗,歷經多輪全省教學培訓與競賽活動,教師們在教案設計、數字化教學資源制作水平等方面又有新突破,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內容精準,形式多樣,突出了精品課程的創新性。
五是教學條件更完善。在精品課程專項經費的扶持下,各學校加強教學團隊和實訓實習場地建設,促進了本專業內涵建設,帶動了專業群課程建設,突出了精品課程的輻射性。
六是建設成果更豐碩。通過精品課程的教學實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師資團隊教學水平和課程開發能力得到鍛煉,教學效果明顯提升,課程建設成果顯著,特色鮮明,突出了精品課程的先進性。
三、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從推進質量和總體要求看,還存在以下問題:部分課程的一體化教學場地需進一步改建,學習任務設計需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建設需進一步完善,一體化精品課程教學實施需進一步推進,品課程建設的成果需進一步包裝和提煉等。
四、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的改進措施
一是完善激勵機制。各學校要建立合理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精品課程開發和建設中來。二是打造課程團隊。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的,沒有團隊的力量是無法建設優秀的精品課程,好的教學必須有好的團隊。三是提煉建設成果。有很多教師只注重教學資源開發和課堂教學效果,忽視成果的提煉、特色的推廣,筆者學校教師還有很多優秀的建設成果沒有提煉出來。四是共享課程資源。精品課程要不斷完善和更新,在改進中提升,依托網絡平臺,實現共建共享,網絡課堂直通學生學習生活的所有空間,充分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發揮其最大價值。
精品課程是一種榮譽,既是教師的也是學校的;精品課程是一種境界,既是教師的也是學校的。讓精品課程成為我們教師職業的精彩,成為技工教育的特色品牌。
參考文獻:
[1]朱長發,張紅,楊大山等.淺談高職精品課程的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5).
(作者單位:荊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