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明
【摘要】 超聲造影(CEUS)作為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超聲影像技術之一,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與成熟。除了早已應用在肝臟疾病的診斷外,在其他如腎臟、婦產科及其他疾病中也已經廣泛應用。本文對近年來報道的超聲造影在各個領域的研究進行分析,對目前超聲造影在臨床上的應用進行綜述。
【關鍵詞】 超聲造影; 臨床應用; 綜述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1.08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2-0160-03
超聲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在二維超聲及多普勒的基礎上,應用超聲造影劑增強回聲與信號強度,可提高影像技術的敏感性。另外超聲造影對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的觀察使得其在現代醫院各組織器官疾病的診斷與應用中更加廣泛與成熟。CEUS的應用與近年來發展快速的造影劑與成像技術關系密切。
1 超聲造影劑的應用進展
(1)造影劑原理:造影劑又稱回聲增強劑,是由氣體微泡及其外膜物質組成,微泡大小與紅細胞類似,直徑約在2~6 μm。因此造影劑能夠通過靜脈注射后經肺部循環進入人體,到達人體各臟器官,在人體內循環時可以增強血管回波,反映血流灌注,從而增強顯影。另外因其與紅細胞一樣可進入毛細血管,所以能夠反映不同組織器官毛細血管的方位、大小及血容量。(2)造影劑的發展:自1994年CEUS第一次應用在肝臟臨床上以來,主要經歷了兩次變革。第一次主要以Albunex與Levovist常見,這種造影劑被稱為空氣微泡造影劑,外膜為多糖或白蛋白組成[1]。這種造影劑由于在體內容易溶解,不能長時間存在,因此不夠穩定。21世紀后,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以Sonovue、Optison、Echogen等第二代穩定性更高的氟化氣體微泡造影劑出現,因其穩定性好,能更加持久地顯影增強,大大推進了CEUS在臨床診斷上的應用[2]。
2 超聲造影在肝臟疾病中的應用
以往傳統的肝臟疾病影像檢查中,普通的超聲影像技術對肝臟疾病的診斷遠遠不及常規的CT與MRI技術,因為CT與MRI均使用了增強劑。而隨著超聲設備及造影劑的發展,CEUS在肝臟疾病診斷中地位凸顯,目前已經與CT、MRI形成了相輔相成的影像技術[3]。肝臟是最早應用CEUS檢查診斷的組織器官,得益于人體肝臟血流具有雙重供血的特點,使得造影劑在整個肝臟循環期間造影分期明顯。普通的超聲檢查在發現肝臟病變時由于沒有造影增加劑,不能觀察到肝臟的毛細血管血流灌注,僅對肝臟占位性病變具有觀察能力。而CEUS則能更加多地觀察到肝臟組織的信息,可發現肝臟局部性病變,明顯提高肝臟組織病變的準確性。李希敏等[4]對61例(68個病灶)肝病患者進行超聲造影與多普勒彩超判定肝實質性占位病變的檢查對比,CEUS對肝癌診斷準確率與肝實質性腫塊診斷的準確率分別為94.23%和94.12%,而多普勒彩超的診斷準確率則為82.69%與73.53%,兩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吳赤球等[5-6]報道的準確率非常接近。王婧等[7]通過對45例肝臟占位性病變行二維彩超與CEUS診斷發現,CEUS診斷后判斷有17.78%(8例)患者為惡性病灶即原發性肝癌,24.44%(11例)考慮診斷為轉移性肝癌,2.22%(1例)患者診斷為肝腺瘤,另外55.56%(25例)患者診斷為良性病灶;而二維彩超診斷惡性病灶28.89%(13例)、良性腫塊25例(55.56%),還有15.56%(7例)無法判定腫塊的良惡性,其中13例惡性病灶中無法具體判斷其具體病變性質。由此可見,CEUS在檢查過程中,可對動脈相、門脈相與延遲相進行分期顯示,因此通過這三種相的強度與時間的觀察與判斷可進行病灶判定,其準確性明顯要高于普通超聲檢查,對肝臟腫瘤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杜聯芳等[8]報道在31例脂肪肝患者進行二維超聲、多普勒彩超、超聲造影及增強CT檢查,二維超聲發生誤診5例,多普勒彩超發生誤診2例,增強CT漏診1例,超聲造影無誤診漏診。因此其表示,超聲造影能夠便捷準確地診斷非典型脂肪肝殘存的“肝島”。由此也可見其相對增強CT來說,具有相當甚至更好的應用價值。
3 超聲造影在腎臟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傳統腎臟腫瘤檢查中應用普通超聲與CT居多,但是由于有些腎臟腫瘤在腎內位置太深太小導致難以檢查[9]。而一般腎功能與血管的影像檢查可進行介入造影檢查,這種方式有創且有并發癥。后來可通過多普勒彩超檢查腎動脈進行判定,雖然無創,但是其誤差大,診斷不準確,這些腎臟組織疾病的檢查存在各種各樣的難度。隨著CEUS的廣泛應用,造影劑的發展,具有穩定性的氟化氣體微泡造影劑能夠到達腎實質,可準確定量觀察腎血流灌注,大大方便了腎臟組織的臨床檢查。劉超等[10]對80例腎腫瘤患者進行普通超聲與CEUS診斷對比,普通超聲診斷準確率為75%,而CEUS可達到91.25%。這是因為超聲造影可由二次諧波信號明確清晰地顯示低速血流與微型腫瘤的血流灌注,從而對腎臟腫瘤的血供及聲像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的可引起腎功能失代償,這種常因早期未檢查發現導致不能及時治療。CEUS在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診斷中,可通過腎血流灌注定量分析[11]。趙靈芝[12]選取35例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與35例健康體檢者進行超聲造影檢查,兩組患者腎血流灌注曲線下面積(AUC)、達峰時間(TTP)、峰值強度(PI)、曲線上升支斜率(A)等參數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報道表示超聲造影可準確清晰地反映出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皮質血流灌注,可方便早期腎功能不全的診斷。另外,超聲造影在腎臟創傷的診斷也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相對普通超聲檢查來說,超聲造影可以提高腎臟創傷與腎血管損傷的敏感性。梁彤等[13]對43例疑診腎外傷患者,用CEUS與CT檢查腎損傷及對腎損傷分級,CEUS診出40例,誤診3例,CEUS對腎臟外傷病灶診斷準確性達93.3%,敏感性93%,與CT檢查相比,兩者一致性指數達0.831,可見一致性較好。這表示CEUS能夠有效檢出腎外傷并可準確分級,免除腎外傷Ⅰ、Ⅱ、Ⅲ級的手術檢查,并可有效判定Ⅳ、Ⅴ級損傷是否保守治療。
4 超聲造影在婦產科疾病中的應用
隨著CEUS的快速發展,婦產科中很多疾病也從普通超聲或者其他婦科檢查轉變為CEUS或者結合CEUS檢查,可提高準確性。目前常用的有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癥、卵巢腫瘤、宮頸癌及其他疾病等[14]。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癥最普遍的檢查方法是普通超聲,這種檢查效果雖然較好,但是對于某些非典型患者,其超聲圖像會出現重疊,影響判斷。而CEUS由于其具有微循環灌注的觀察能力,可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提高診斷準確率。常婕等[15-16]對子宮腺肌癥患者進行CEUS分析,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癥在CEUS檢查分析上有明顯的差別,因此CEUS能夠準確有效地鑒別。二維超聲與多普勒彩超雖然可以顯示出卵巢腫瘤的各種特征如形狀大小、包膜與回聲等,但是無法顯示腫瘤內部微血管及血流,因此很難診斷早期的卵巢腫瘤。CEUS以其微循環灌注的優勢較二維彩超與多普勒彩超對早期卵巢腫瘤診斷更準確、更敏感,對卵巢腫瘤早期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莊艷芳等[17]對50例卵巢腫瘤患者進行CEUS檢查,惡性病灶患者顯著高于良性病灶患者的灌注程度,而始增時間則顯著低于良性病灶患者。普通超聲在宮頸癌的診斷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可有效診斷宮頸癌并對其進行分期。但是有些宮頸癌病灶小導致其無明顯形態,難以觀察、分期。CEUS則可通過微循環灌注清晰顯示病灶邊界及周邊浸潤范圍,提高宮頸癌的診斷與分期準確性[18-19]。另外,CEUS在其他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癌、內膜息肉、輸卵管病變及子宮肌瘤介入治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與報道。CEUS的應用可明顯提高非典型內膜息肉與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準確率[20]。而CEUS結合輸卵管碘油造影對輸卵管暢通性的診斷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并具有增加受孕率的效果[21]。
5 超聲造影在其他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隨著CEUS在諸多疾病的臨床應用中的逐漸成熟,在其他疾病中也隨之被應用起來。比如在胰腺疾病與乳腺疾病中的應用。人體胰腺較小、周邊組織復雜,加之其位置較深,早期的胰腺腫瘤病變難以檢出,而且病變早期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因此很難診斷早期胰腺腫瘤。而CEUS的應用可與CT診斷達到相一致的效果。Rickes等[22]應用CEUS結合多普勒彩超診斷患者胰腺,發現8個胰腺局灶性病變,效果與CT一樣。李雪晶等[23]通過CEUS對54例患者進行胰腺實質性病變診斷,其對胰腺癌與胰腺炎的診斷準確率可達90.7%、96.3%。乳腺癌的治療應在早期診斷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根據診斷結果選擇治療方案。但是在早期診斷中,傳統的超聲會因乳腺腫瘤小、超聲圖像復雜等導致誤診,影響后續治療。韓鄂輝等[24]對261例乳腺腫塊患者進行CEUS分析,121個惡性病灶中有18個誤診,186個良性病灶中有20個誤診,對惡性腫瘤的診斷準確率達87.6%,敏感性85.1%。與李卓等[25]報道的準確率85.7%、敏感性86.7%相近。因此CEUS對于乳腺病灶早期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CEUS隨著造影劑的發展,可穩定地到達人體多種組織器官,可微循環灌注,相對于二維超聲與多普勒彩超來說,能夠更加清晰、準確地觀察組織器官的微血管與低速血流,已廣泛成熟地應用在肝臟、腎臟、婦產科、胰腺及乳腺等多種病灶的診斷中,對于早期難以診斷或者復雜多變的病灶顯得尤其重要,其效果多數可與CT相當。因此,隨著醫學的發展,以后CEUS將更多地應用在臨床各種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當中。
參考文獻
[1]王仁奎.磁靶向微泡超聲造影劑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2] Correas J M,Claudon M,Tranquart F,et al.The kidney:imaging with microbubble contrast agents[J].Ultrasound Q,2006,22(1):53.
[3] Takahashi M,Maruyama H,Ishibashi H,et 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with perflubutane microbubble agent:evalu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m J Roentgenol,2011,196(2):123-131.
[4]李希敏,于春華.超聲造影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肝臟病變準確性的對比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8):88.
[5]吳赤球,朱向明,李國杰,等.超聲造影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肝實質性腫塊對照研究[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6,7(11):825-827.
[6]劉光清,張建輝,關瑩,等.超聲造影對肝局灶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海南醫學,2012,23(10):4070-4072.
[7]王婧,孫婧,楊紅,等.超聲造影在肝臟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EB/OL].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22):6820-6822.
[8]杜聯芳,李凡,伍瑛,等.超聲造影診斷不典型脂肪肝的價值[J].腫瘤影像學,2009,18(1):11-14.
[9] Pallwein L,Mitterberger M,Aigner F,et al.Small renal masses: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colour Doppler imaging[J].BJUInt,2007,99(3):579-585.
[10]劉超,王薇.超聲造影對腎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意義觀察[J].今日健康,2014,12(10):305-306.
[11]馬云飛,杜聯芳.超聲造影定量分析診斷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優勢[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8,19(11):787-789.
[12]趙靈芝.超聲造影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腎血流灌注的評價[J].當代醫學,2011,17(27):91-93.
[13]梁彤,梁峭嶸,張惠琴,等.超聲造影在腎臟外傷分級診斷中的應用價值[EB/OL].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7,4(6):363-365.
[14]梁娜,吳青青.靜脈超聲造影在婦科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中國醫刊,2015,12(7):22-26.
[15]常婕.超聲造影在鑒別診斷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病[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34):152-153.
[16]盧峻,佘志紅,熊奕,等.超聲造影在子宮腺肌癥和子宮肌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1,13(3):166-168.
[17]莊艷芳,莊慧芳.超聲造影在診斷卵巢腫瘤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8(36):62-65.
[18]張金慧,楊宗利,房世保.超聲造影在宮頸癌分期中的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3,15(6):395-398.
[19]張銀燕,游存厚,王芳,等.超聲造影對不同分期宮頸癌的診斷價值[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3,7(2):124-125.
[20]王愛珍,劉春英,謝晴,等.超聲造影和磁共振成像對子宮內膜癌肌層浸潤的診斷價值[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80-83.
[21] Tatsuguchi M,Seok H Y,Callis T E,et al.Expression of microRNAs is dynamically regulated during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J].J Mol Cell Cardiol,2007,42(6):1137-1141.
[22] Rickes S,Monkemuller K,Malfertheiner P,et al.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J].Abdom Imaginig,2007,32(3):362-364.
[23]李雪晶,張睿,張修莉,等.超聲造影在胰腺實質性病變診斷中的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4):545-546.
[24]韓鄂輝,呂志紅,洪瑋,等.超聲造影對乳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J].腫瘤影像學,2015,12(2):115-118.
[25]李卓,曹兵生,劉倩.乳腺癌的超聲造影診斷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4):107-108.
(收稿日期: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