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偉華
摘 要: 2011年,我國財政部和國稅局共同頒布了關于營改增稅務改革的試點方案,并于2012年在上海拉開了營改增的序幕。在營改增的試點方案主要是從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方向出發,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我國的經濟的發展,降低我國企業的負稅壓力。其主要內容是指將以前的征繳的營業稅應稅項目改為征繳增值稅,以此減少企業重復納稅的環節。
關鍵詞:營改增 企業 財務核算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088-02
美國作為最早的營業稅和增值稅的改革者,從1917年就開始了對增值稅的研究。而中國也從1979年開始了對增值稅的征收,該項決策直接成了當年十一屆三種全會的重大戰略決策,實施卻是從1983年才開始試行。但是,增值稅與營業稅的同時征收讓中國的企業不堪重負,所以逐漸產生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想法。于是從2012年開始,我國開始了的“營改增”的稅務改革。雖然表面上增值稅的稅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它可以直接與進項稅進行抵扣。所以,實際繳納的稅額是降低的,企業的負稅壓力也有所降低,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激發了市場活躍度,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2016年我國開始了營改增的全面試點改革,營業稅也因此退出歷史舞臺。
一、概述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我國小規模的納稅人的稅率由5%下降到3%,對小規模企業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了。但是,由于每一行業或某一領域之間的核定稅率和所能抵扣的進項稅額有所差異,因此,各行各業、不同企業之間又存在不同的企業財務核算方法和會計計算方式,在企業稅負、財務指標、財務稽核和財務風險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影響。面對這種營改增政策實施的影響,企業的負稅風險加劇。所以,企業要采取適當的對策來應對營改增政策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
二、在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下的企業財務核算的應對策略
1.加強企業的稅務戰略規劃
1.1.靈活運用各種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在頒布營改增政策的同時,也頒布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企業可以通過申請國家財政資金扶持的方式來設立營改增專項財政資金來實現稅率政策的優惠,以此達稅收返還、降低企業的名義稅率,提高企業的實際營業利潤。有的時候,由于營改增對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的財務影響不同,對企業中的各項成本的計算方式不同,也有出現稅務增加的可能性。因此,企業要實現了解國家頒布的每一項稅收政策,積極利用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來企業財務統籌工作,以此將企業的財務核算工作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對企業中各項資金的支付工作保持高度的警惕心,一旦出現負擔過高的情況,且又符合增值稅優惠條件標準的同時,就可以申請過渡性的財政扶持政策來降低企業的負稅。
1.2合理避稅
合理避稅是企業降低負稅壓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不僅是要靈活運用各種優惠政策,更應該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貫徹合理避稅的企業經營方針。比如建筑企業當中的招投標工作,招標和投標之間包含的稅額是一致的。因此,企業要綜合考慮企業的發展詳情,充分發揮企業各種經營優勢,做好相關的比較工作,對不同供應商采取不同的比價方式。另外,有些企業會對同樣材料有相同的報價,但是供貨商所開具的發票會有所不同,材料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也是不同的。因所以,企業要合格比對供貨商的各方面條件,然后擇優選擇。
1.3科學把握納稅時間
合理控制企業負稅稅率的所有環節,不管是單個環節還是整個環節的稅改,一定要將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稅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一般單個環節的稅改在7%左右,全環節的稅率最好能控制在10%左右。因此,企業在進行稅務核算的時候要合理確定好納稅時間。比如說,建筑企業具有經營周期的特性,而營改增后的納稅義務的時間一般都是結算后工程款受到的當天。而且結算的方式也是按照年度、月度、季度和其他征收方式來確定稅基。另外,企業領導者要想減少企業的實際負稅壓力,不僅要從宏觀上把握各種納稅節點、納稅時間,做好相關籌劃工作,從細節上改變各項可以進項稅額抵扣或者是抵扣稅率較高的購買時間。另外購買稅收新設備也可以選擇適當的拖延,以此找到最節省負稅壓力的時間點。
2.強化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
2.1完善企業對發票的管理系統
作為企業交易的重要證據,發票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不同的納稅人開具的發票種類不同,企業可以依據不同的開票人和發票種類來進行分類管理。明確開票人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的納稅人,以此來確定到底是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是普通的發票。為了防止一些供應商趁機進行投機取巧的偷稅、漏稅行為,稅務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企業相關財務人員的宣講,以此強化企業的財務管理的專業水平,也完善企業對發票管理的重視意識。還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還應該結合當時的稅收政策的最新變化形態,檢查各種發票的完整性和保管時間、妥善性,一旦發現無法抵扣的進項稅應該要立即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彌補。對各項可以進行抵扣工作的相關增值稅專用發票和繳款完成認證,一定要在18個月內完成。不可以因為逾期錯誤來造成增稅稅額的無法抵扣,保證企業負稅成本的穩定。綜上可見,發票管理的工作對合理避稅和企業財務核算管理具有非常重大意義,企業財務管理人應盡量完善企業的發票管理系統,保證企業發票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標準性。
2.2強化企業對合同的管理能力
企業在經營過程必然會存在交易行為,也會經常簽訂一些交易合同,這些合同與履行工商、稅務登記等程序是分不開了。特別是建筑企業的工程項目,指揮部作為臨時項目管理部門,是不具備納稅資格的,所以項目指揮部獲得的專用發票無法進行稅務抵扣。因此,很多建筑企業公司都會以總部的名義簽訂合同,以此滿足抵扣增值稅進項稅的目的。因此,企業應該要強化自身對合同的管理能力,以此作為雙方履行依據和管控依據。
2.3合理選擇合作方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企業的核算復雜性有所增加,有些增值稅發票可以予以抵扣,有些不可以予以抵扣,有些可以部分予以抵扣的。比如說,人工費和材料費作為建筑企業重點成本,一定進行綜合的、全面的考慮建筑勞務價格、材料產品以及可抵扣的增值稅額等相關因素。因此,企業在選擇合作方的時候,一定將稅收成本考慮進去,盡量選擇誠信度高的合作方,選擇擁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企業進行交易,以此達到增值稅進項抵扣項目增多的目的,降低征稅稅基,節約企業稅務成本。
3.提升企業財務核算的有效措施
3.1將非核心業務進行專業外包
目前,將非核心業務進行專業外包,已經逐漸成為很多企業走向業務專業化、、標準化道路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有效法寶。將企業中非核心業務交給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專業管理,可以將企業內部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優化,把企業內部可用的資源運用到最有優勢和最有前途的核心業務上。而且,外包的承受企業最好要具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企業,這樣就可以將外包部分的業務負稅壓力轉化到承包企業之上,或者是將外包部門的企業增值稅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以此降低企業的負稅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特別是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由于無法在本企業進行增值稅的進項抵扣,只能通過外包方式來進行增值稅的抵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
3.2積極打造素質高的財務管理隊伍
自從2012年我國營改增政策實施以來,很多地區仍處于營改增的試點階段,很多政策措施還處于不成熟、不完善的階段。因此,很多營改增稅務改革中的弊端仍給我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良影響。企業財務管理人應該及時了解各項政策法規和國家宏觀方向,運用各種各樣的信息收集技術和網絡平臺,獲取更多的稅務管理新思想,掌握國家營改增改革的新動向,準確預測國家稅務管理的主要方向,以此提前做好各項稅務籌劃工作。
然后,從稅務管理個人方面來說。企業應該加大企業各項財務規章制度、國家稅收政策的宣講,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對合理避稅、抵抗稅務政策風險的能力和重視程度。加強各位財務管理人員對增值稅的了解和敏感性,重視增值稅改革對企業發展的各種影響,在不斷完善自身各項會計核算能力和計算技巧的同時也對企業的財務核算制度予以不斷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還應該不斷鍛煉自己具備高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以此有效的應變各項稅務政策的改變和營改增后的新稅務體制。
3.3積極運用新的財務核算技術
很多大中型企業都會使用單獨的財務管理軟件系統,以此提高企業自身的財務工作效率。而營改增政策實施后,企業應該要及時改變系統設置,將各項營改增稅收政策內容積極融入到財務管理系統當中去,以此保障財務系統的及時性。因此,企業在對財務管理系統進行信息化管理的時候,應該積極運用最新的財務核算技術,將各種分散管理的財務項目進行加強聯系和整合,使得企業財務系統逐漸走向全面化、系統化和標準化的道路。另外,企業中各項設備和研發項目、無形資產都納入到營改增的征收范圍之內,企業在規范運用秩序,設計財務管理系統流程的時候也應該依據戰略規劃的發展方向,及時調整各個板塊,以此促進企業產業財務的精細化管理。
三、結論
綜上所述,營改增作為基于我國稅務基本情況提出的一項重大稅務制度改革,已經在我國全面試點實施了。盡管在一些政策體制當中仍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矛盾,但它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更多的是機遇。因此,企業應該積極面對營改增稅務改革提出各項有效的措施,來減少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不良影響,搭上營改增這班發展快車,推動企業全面、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明江,羅曦,高啟華. “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對策[J]. 新經濟,2016,02:19-20.
[2]崔紅霞.營改增對企業財務核算的影響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20:303-304.
[3]高劉麗.探討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J]. 財會學習,2016,20:144-145.
[4]申海紅.淺析“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的影響[J]. 現代經濟信息,2014,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