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東暉
摘 要: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資源。在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該具備怎樣的人格魅力,通過身教的形式對處于品德形成期的初中生進行有效的教育,融洽師生感情,激發師生激情,培養學生興趣和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增強思想品德課教學魅力。
關鍵詞:人格魅力 思想品德 手段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03-01
引言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思想性與知識性而又特具教育感化、啟迪熏陶功能的課程。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完善中學生的人格,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一、農村學校當前思想品德課教育現狀
在農村思想品德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是“一言堂”、說教式等,存在教條化、教學方法機械和教學手段單調等弊端,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影響了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的發揮。教師把書本的理論和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出現教師枯燥地講、學生不樂學的局面。尤其是邊緣山區學校,我們可以看到應試教育對思想品德課的嚴重消極影響。教師交給學生的更多是怎樣考高分,而忽視了通過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觀念的形成和引導,單純地通過課堂的講授只能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而是否真正成為自己的品德很難說。
二、教師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及道德品質對他人產生的吸引力。教師的性格、氣質、教育教學能力和道德品質對學生產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卓越體現, 是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的個人魅力在重要師生活動中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學校和教師很少想到利用這種資源,通過潛移默化的身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忽視隱性教育。
那么,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師生活動中怎樣彰顯出來?
1.教師的基本素養
高尚的品德和愛崗敬業的精神。高尚的品德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核心所在。教師的為人師表都是內在素養的外在體現,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注意言行,注重修養,處處給學生以表率,學生受到影響,會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改變不良習慣。
愛崗敬業的教師尤其獲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學生會從教師的教學工作中判斷出教師是認真對待工作,是僅僅完成任務,還是真的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努力工作。愛崗敬業的教師,是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著想,甘愿為學生奉獻自己的一生,甘為人梯。 .
2.廣博的知識和教學手段
教師讓學生感到最為敬佩的是廣博的知識。在學生的求學路上,教師在課堂上引用經典、旁征博引、觸類旁通的知識使用會讓學生發出自然的贊嘆之情、崇拜之情。知識廣和博的程度是隨著個人的不斷學習得到擴展的,這就要求教師做學習型教師,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3.對學生的愛
教師對學生的拳拳摯愛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德的基石。陶行知提倡“愛滿天下”,魯迅強調“教育植根與愛”,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會尊重、信任、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和學校中才會呵護學生。
4.教師的人格魅力
需要教師強化個人道德修養和不斷進取的職業道德精神,提高科學文化修養,通過理論學習提高個人思想認識,通過實踐和反思美化個人行為,使學生“親其師,信其言,效其行”,為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彰顯教師的個人魅力,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在我們實際教學中,一節成功的思想品德課就像品嘗一杯醇香的美酒,聆聽一首動聽的音樂,欣賞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學生快樂的學到知識,在愉悅中受到教育,這是每個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努力追求的境界。
而面對傳統教學的模式,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接受者。教出來的學生自學能力差,有依賴心理,只會機械地模仿,不會積極地創造。再加上當今的學生知識面廣,思想比較活躍,自我意識強。因此,努力使課本知識生動化、具體化、生活化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挖掘與教材有關、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盡量采用比較直觀,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同時,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課堂活動延伸到課外,如鼓勵學生收看《新聞聯播》《今日說法》、《焦點訪談 》等節目瀏覽報紙雜志、參加社會調查與志愿者活動等,豐富教學內容,以真實、感人、科學、恰當的激情表達去感染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它們成為課堂上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掌握知識點,充滿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因此,彰顯教師個人魅力,轉化為思想品德課魅力,方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真正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增進感情,是思想品德課魅力的友情鏈接
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過程本身就是踐行思想品德的過程。因此,課外,教師應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以達到思想和行動上的統一和共識,讓學生信任自己。教師在課外對學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使課堂教學內容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產生靈魂的共鳴,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增強師生間的親和力,從而增強思品課的教學吸引力和魅力。
2.激發激情,是思想品德課魅力的活力綻放
思想品德課課堂應該是一塊激情燃燒的陣地,那激情四射的課堂教學很能激蕩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性情。只有充分激發激情在思品課教學工作中,以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為目標,有效地利用教學內容中的情感資源,才能引發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和動機。力爭達到課堂教學激情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使思想品德課教學充滿無窮的魅力。
3.運用手段,是思想品德課魅力奮飛的翅膀
初中思想品德課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既有充滿哲理的小故事,又有情感交融的美文,還有令人深思的漫畫。現代許多教學手段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增添了不少色彩。如針對有哲理的小故事,令人深思的漫畫,將它制作成動畫,并配上畫外音;而針對情感交融的美文,我們可以配上相關的美妙音樂。使學生的身心處在輕松愉快之中,在快樂中感悟,在快樂中成長。
因此,只有為人師表,只有化教師個人魅力為教學課堂魅力,才能極大地促進新課改下的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增強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又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實效,進一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