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錦+鄭艷芳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優質護理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實踐教學是高職高專護理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護理專業學生臨床技能的關鍵途徑。面對新情況新問題,高職高專院校護理專業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構建適應職業教育發展和醫院需求的教學新模式,不斷培養高素質的護理專業技能人才。
關鍵詞:護理專業 臨床實踐教學 探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42-01
引言
護理學是一門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的學科,只依靠理論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在日常護理教學中,通過推行實踐教學法,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護理理論知識,又能夠增強臨床護理的實踐能力,是高職高專護理畢業生通過護士資格證考試、順利走上護理工作崗位的有效途徑,也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根本方法。
一、增加臨床教學課程安排
高職高專院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的任務。高職高專護理專業要摒棄傳統觀念,不斷優化課程結構設計安排,突出職業教育的鮮明特點,在確定護理專業課程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護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根據臨床上實際需要的技能確定課程結構,制定教學計劃,合理確定護理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教學的時間分配,保證臨床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同時,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和護理教師的反應情況,及時完善調整教學安排,堅持護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加強學生護理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豐富臨床實踐教學方法
臨床實踐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學校教學實際和學生的需求有針對的開展。一般情況下,在學習一個新章節知識前,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等,告知學生醫院臨床護理的重點和護理工作的難點、注意事項等問題,讓學生從思想上進入到臨床工作環境中,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為將來進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在教學環節中,還要牢固樹立問題導向,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情景演練,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前,教師要先明確實踐教學的內容,讓學生靈活運用學到的護理措施,切實把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結合起來。
三、提高護理技能教學標準
醫療護理工作的對象是生命體,必須按照嚴格的標準、規范的操作進行,不能有半點馬虎和粗心,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甚至還會引起一系列護患糾紛。因此,在護理教學中更需要抓好實踐教學環節,把實踐內容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滿足臨床護理崗位上的需要。多列舉臨床護理的典型案例,在做示范的過程中動作要規范、標準,使學生聽得懂、易接受、能操作。同時。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電教片,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理論之要領后,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實踐環節和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護理技能水平。
四、改變護理教學考核方式
由于護理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增加實踐考核成績所占比重,可以有效避免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要注重日常實踐課的作用,把實踐隨堂考核和期末考試結合起來,在理論課程結束后及時安排學生進行實踐考試,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考察實踐操作技能,還要考察與護理技能有關的理論知識,做到多種操作內容全面考核,更加有助于學生對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臨床注意事項的理解和掌握。
五、培育臨床交流溝通能力
作為護理人員,除了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外,在臨床上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也是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在臨床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護理學生的交流溝通技巧十分重要。對于護理學生來說,長期在學校環境中生活,缺乏社會經驗,在臨床實踐中,往往無所適從,不會與患者交流溝通,也不善于聆聽患者的需求,導致臨床護理效果打了折扣。
作為護理專業教師,在護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都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特別是在臨床實習期間,指導教師應主動向患者介紹學生的基本情況,讓患者熟悉接受學生;在教學查房時,讓學生更多參與其中,在患者面前勇于表達、展現自己;合理安排學生和患者接觸,掌握基本的交流技巧,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結束語
高職高職護理實踐教學的成效,對護理學生通過護士資格考試、順利實現就業、勝任工作崗位等方面至關重要。護理專業教師需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把護理實踐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培養出大批高技能護理實用人才,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和醫療護理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艷萍.淺談護理教學中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衛生職業教育,2011,29(20):105-106.
[2]鄒金梅.基礎護理教學與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的教學實踐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20).
[3]傅行禮,李常淳.醫學臨床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