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著重從“詞心”的角度分析少游詞成為“詞心”的原因及其表現手法,通過詞才與詞心的辨析,秦觀的身世性格,“將身世打并入艷情”的創作手法以及詞境的解析,淺析秦觀詞的“詞心”之說。
關鍵詞:秦觀 詞心 詞才 身世 性格 情致 艷情 詞境
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289-01
陳廷焯在《白話齋詞話》中說道,“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宋代詞之大家從晏殊到柳永,從蘇軾到周邦彥,比比皆是,為何只尊秦觀詞為“詞心”?這說明,秦觀詞確有其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詩人不幸詩家幸”,將詞人的坎坷生平與其綿綿不斷的內心積怨相結合,體會其凄惻的詞境,才能初步理解少游詞體現的“詞心”。
一、詞才和詞心之別
詞才,可將其理解為有才氣的詞,詞人對各種藝術手法的圓熟運用,對音律的把握等等,均可體現其詞才。詞心,概念出自于晚清詞論家況周頤,“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也。非可強為,亦無庸強求,視吾心之醞釀何如耳,吾心為主,而書卷其輔也。”按照字面理解,詞論家認為詞心是獨立于風雨江山之外的一種客觀存在[1],是由內心醞釀而出的,不可強求的,以抒發內心情感為重中之重的詞作。任何詞人的詞都是發諸內心而后借助各種手法形之于筆的,“才”跟“心”并沒有辦法完完全全地分開,但是陳廷焯所謂的“詞心”,定是指詞中蘊含的內心情感到了極其濃烈的地步,足夠讓人忽視其作詞的才氣,融入技藝又毫無雕琢的痕跡,只能將其視為內在情感醞釀凝聚后自然而成的一類詞作。
秦觀的“詞心”,不僅跟諸多詞人相比顯得獨特,在整個宋代的詞文化中,更見其難能可貴。在宋人的文學觀念中,詞體始終以娛賓遣興的文體觀念與傳統文體相區別。宋人對詞體的娛樂觀念多有述及。如“嬉弄樂府”,“樂府乃其游戲”,“然亦自掃其跡,曰謔浪游戲而已”。宴飲生活中的詞體活動影響了詞體的游戲化寫作方式,這容易造成作品中俚俗和瑣屑之風的流蕩。[2]相比之下,秦觀大部分純粹為抒情而寫的,體現著不能自遣的濃郁情感的雅詞,價值便可見一斑了。
二、從身世和性格看少游“詞心”之源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感嘆“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又說:“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3]理解秦觀詞為何被稱為“詞心”,不可拋開其自身經歷及性格而言。馮煦在《蒿庵論詞》中指出:“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古之傷心人也。[4]周慶云《題辭》曰“淮海無雙天下士,盛名當日已如此。別有傷心人不知,夕陽孤館鵑聲里。”[5]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有愁,一般人的愁是人生的陪襯品,秦觀的愁,卻幾乎占據了生活的全部,一直到他死后才結束了這一世濃烈的愁,可以說秦觀是愁死的。但正是這伴隨一生無時無地可排解的愁,才造就了秦觀的“詞心”
三、“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
秦觀詞風凄美敏感,有不少的艷情詞。艷情詞在宋代非常多見,晏殊等婉約詞人擅長艷情詞,歐陽修等人也曾寫過艷情詞。但歐晏都不是專攻寫詞,也不過多為身世所累,詞也大多為應歌佑酒而作,因此他們所寫的艷情詞,雖然擺脫了普通艷情詞輕佻艷冶的詞風,但也還是意蘊單薄,不見濃情。而秦觀便大有不同,清代周濟在《宋四家詞選》中說,“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又是一法。”正是這一方法,使秦觀的艷情詞,同樣具備“詞心”的特征。
以秦觀《千秋歲》一例說明。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
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鵝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
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這首詞是“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的好作。
在一番殘敗的暮春之景下,作者以樂筆寫哀情,道出“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是說詞人遠滴處州,孤獨一人,不再有喝酒的心情,至于“離別寬衣帶”,是說離群索居,內心苦悶,使人衣帶寬松、日漸消瘦。“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說明詞人等待的人一直都沒有出現,只是空自等待。看似一個女子孤身一人等待情人的情態,其實是訴說被貶與不被君主賞識的痛苦。
四、從詞境中看秦觀的“詞心”
秦觀詞中,大量地采用飛燕,寒鴉,斜陽,芳草,垂楊,殘月,畫屏,孤館,銀燭,驛亭等清幽冷寂的意象,抒發遷客騷人的深悲巨慟,營造出蕭瑟凄厲的有我之境,比如《踏莎行》中,將孤館,春寒,杜鵑聲,斜陽暮等具有濃郁凄清情味的典型意象巧妙地組接在一起,用“失”“迷”等字,表面寫景,實際蘊含著作者人生前途的悵惘和迷茫,并用“可堪”“閉”等滯塞,拙重的詞匯,強化了愁緒的抒發,最后一句的“幸自”“為誰”等詞傳達出無限的悲涼和絕望。從上面可以看出,秦觀擅長用凄清幽冷,甚至于凄厲的意境,抒發悲苦孤寂的情懷,景中情濃,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此外,流暢清晰的章法,婉麗蘊藉的字法,以及悅耳動聽的音韻,自然而不事雕琢地幫助了詞境的情感表現功能。
參考文獻
[1]孫琳.秦觀詞的詞心論.[J].文學教育(上)?2009,?(08),?pp.69
[2]王偉偉.宴飲生活與唐宋詞的娛樂化寫作.[J]名作欣賞,?2010,?(11),?pp.11-12+15
[3]王國維.人間詞話(二九)[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204 頁
[4]況周頤,蕙風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225 頁
[5]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長短句(附錄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85頁
[6]劉廣輝.便作春江都是淚過盡飛鴻字字愁——淺論傷心詞人秦觀.[J]美與時代,?2005,?(05),?pp.73-74
[7]張鑫.坎坷身世的真實寫照.[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1,?(09),?pp.63
[8]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馮云軒.從“立心”的角度看“詞心、畫境”之美學評論.[J].吉林教育,?2015,?(11),pp.28
[10][11]高峰,戴月舟.論秦觀的傷心詞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pp.72-75+84
作者簡介:蘇超(1995-),女,廣東省潮州市人,漢族,學生,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