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亮,任慧娟
(廣東省佛山市第五人民醫院 外一科,廣東 佛山528211)
鎖定接骨板和解剖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對比
熊亮*,任慧娟
(廣東省佛山市第五人民醫院 外一科,廣東 佛山528211)
目的 比較采用鎖定接骨板和解剖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4例。研究組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對照組采用解剖接骨板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 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VA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P<0.05)。研究組的Neer評分和Constant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4.7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7.06% (P<0.05)。結論 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優于解剖接骨板,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鎖定接骨板;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性;解剖接骨板
老年人的骨密度較低,更容易發生肱骨近端骨折[1]。發生肱骨近端骨折時應及時給予治療,恢復關節功能。本研究觀察并比較鎖定接骨板和解剖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齡50~82歲,平均年齡 (61.4±4.9)歲;平均體質量 (69.1±4.8)kg;骨折原因:打擊傷 15例,墜落傷32例,交通傷21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組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患者全麻后,取仰臥體位,手術切口從胸大肌三角肌間隙切入,切入過程中避免損傷腋神經和頭靜脈,向內牽引,使骨折端牽引,初步復位骨折塊。使用克氏針對骨折部位進行臨時固定,在X線透視復位良好情況下置入鎖定鋼板,置入過程中使骨折近端保持解剖生理角度[2]。X線透視下的接骨板位置達到滿意后,選擇合適的鎖定螺釘對接骨板近、遠端進行鎖定[3]。完成后,通過C型臂X線機確認鎖定是否牢固良好。術后3周內使用三角巾懸吊,術后3天開始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對照組采用解剖接骨板治療,骨折復位程度要達到解剖復位,操作方法與研究組基本相同。
1.3 療效判定及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術后疼痛VAS評分,VAS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大。采用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和 Constant肩關節功能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進行評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肩關節功能越好。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 (m L) 手術時間 (m i n) V A S評分 (分)研究組 3 4 1 3 4.5 1 ± 3 0.5 4* 7 9.5 4 ± 2 0.3 4* 1.3 4 ± 0.2 1*對照組 3 4 1 7 8.6 4 ± 3 1.5 1 9 7.5 1 ± 2 4.6 4 2.7 6 ± 0.1 8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肩關節功能評分比較研究組的Neer評分與Constant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肩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肩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N e e r評分 (分) C o n s t a n t評分 (分)研究組 3 4 9 5.6 4 ± 8.5 4* 9 1.6 2 ± 9.6 4*對照組 3 4 8 8.6 2 ± 9.8 8 8 6.1 2 ± 9.6 8
2.3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研究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n(%)]
肱骨近端骨折大多為關節內骨折,多發于老年群體。臨床中的傳統治療方式有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普通螺釘、解剖鋼板等[4-7]。 研究[8]表明, 采用傳統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 術后容易出現鋼板斷裂、螺釘松動等情況,從而造成患者骨折部位血液循環受阻,引起再次位移,增加不愈合率。而普通螺釘對骨質疏松患者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且患者術后需要更長的時間使用外固定方式對骨折部位進行保護,進而影響肩關節鍛煉[9]。鎖定接骨板是一種新型的骨科材料,常作為內固定支架, 主要根據人體股骨頭解剖形態進行設計[10]。 研究[11]表明,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可提高術后恢復效果。在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由于鎖定接骨板近端有縫合孔,便于臨時固定克氏針,確保患者肩關節可穩定地固定,避免其術后發生肱骨頭內翻情況。由于鎖定接骨板體積小,可防止術中骨折部位血液循環受阻,從而避免因缺血缺氧而發生肱骨頭壞死的情況[12],術后基本不會影響患者的肩關節功能鍛煉,有利于術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中,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為 (134.51±30.54)mL,少于對照組的 (178.64±31.51)mL,研究組的手術時間為(79.54±20.34)min,少于對照組的 (97.51±24.64)min,研究組的VAS評分為(1.34±0.21)分,低于對照組的 (2.76± 0.18)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均<0.05)。結果表明,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可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術中創傷較小,減輕疼痛,治療效果更好。研究組的Neer評分和Constant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4.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7.0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果表明,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更有利于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具有顯著的遠期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效果優于解剖接骨板,可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喬榮勤,魏合偉,蔡樺.解剖型鎖定加壓接骨板微創治療Pilon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6,21(9):742-743.
[2]楊明,張殿英,付中國,等.解剖鎖定接骨板 (LCP)治療11例粉碎尺骨鷹嘴骨折 [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3(5):671-674.
[3]孫景福,李保良,陳美珠,等.小切口脛骨近端解剖鎖定接骨板治療脛骨平臺骨折 [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3):655-656.
[4]李連欣,周東生.解剖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 [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0,12(9):886-888.
[5]竇永峰,孟濤,王志剛,等.鎖定加壓接骨板與解剖型接骨板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107例比較 [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0,14 (26):4889-4893.
[6]李學軍,李路平,何耀文,等.解剖型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 [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0,24(1):42-43.
[7]金建強,張駿,陸逸庭,等.解剖型橈骨遠端掌側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 [J].中醫正骨,2013,25(12):66-68.
[8]季瀅瑤,鄭立程,黃忠勝,等.解剖型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肱骨遠端骨折的初步療效觀察 [J].中國骨傷,2011,24(8):681-683.
[9]郭丹,蔣雨清,周海斌,等.鎖定接骨板與解剖接骨板在治療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應用比較 [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21):1838-1839.
[10]毛漢興,張曉峰,黃燕峰,等.外側解剖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關節內骨折的臨床療效 [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 (10):986-987.
[11]連福明,朱軼,謝彬.異型鎖定接骨板固定治療鎖骨骨折 [J].實用骨科雜志,2009,15(5):369-370.
[12]銀曉永,孔德明,張洪燕,等.鎖定接骨板內固定并植骨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4):349-351.
(責任編輯: 何華)
Comparison on the Effect and Safety between Locking Plate and Anatomical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XIONG Liang*,REN Huijuan
(1stDepartment of Surgery,Foshan Fifth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211,China;*
XIONG Liang,E-mail:catxlxl@126.com)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and safety between locking plate and anatomical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Methods 68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cking plat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atomical plate.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on time and VAS score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Neer score and Constant score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study group was 14.71%,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7.06%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The effect of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natomical plate.Locking plat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ith higher safety.
Locking plate;Senile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Safety;Anatomical plate
R687.3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5.0679
2016-12-22
熊亮 (1980-),男,湖北籍,碩士研究生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骨與關節損傷。
*通訊作者:熊亮,E-mail:catxl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