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景燦,李成林,林錦才
(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院,廣東 茂名 525000)
腰穿和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在開顱術后顱內感染治療中的效果比較
鐘景燦,李成林,林錦才
(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院,廣東 茂名 525000)
目的 探討腰穿與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在開顱術后顱內感染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開顱手術患者,按就診順序分為對照組 (47例)與研究組 (48例)。對照組采取腰椎穿刺鞘內注射萬古霉素,研究組采取腰大池引流鞘內注射萬古霉素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
91.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葡萄糖、白細胞及蛋白質水平均顯著優于治療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治療開顱術后顱內感染患者,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顱內感染;腰穿;腰大池引流
在神經外科疾病的手術治療過程中,一旦發生顱內感染,輕則影響患者身體康復,重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強化對顱內感染的治療與控制顯得尤為關鍵。本研究分別采用腰穿與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治療開顱術后顱內感染患者,觀察與比較兩者在開顱術后顱內感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開顱手術患者,所有患者術后均出現顱內感染。顱內感染診斷標準:①腦脊液細菌培養結果顯示為 “+”;②具備顱內感染的臨床體征及癥狀,如頸項強直、高熱、頭痛,且排除其他影響因素;③腦脊液白細胞計數>0.01×109/L,糖定量<2.2 mmol/L,多核白細胞>50%,蛋白質>450 mg/L。若滿足條件①,即可確診為顱內感染;若腦脊液細菌培養結果顯示為“-”,則需滿足條件②和③方可確診為顱內感染。按就診順序分為對照組 (47例)與研究組 (48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 21~74歲,平均年齡 (45.3±3.6)歲;基礎疾病:硬膜下血腫19例,開放型顱腦外傷14例,腦腫脹5例,腦挫裂傷5例,腦實質內血腫 4例。研究組中,男26例,女 22例;年齡 23~72歲,平均年齡 (46.6±4.0)歲;基礎疾病:硬膜下血腫18例,開放型顱腦外傷13例,腦腫脹9例,腦挫裂傷4例,腦實質內血腫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術后給予兩組患者術后綜合支持治療,包括脫水、降低血壓、補充腦部營養等,在明確診斷為顱內感染后進行腦脊液培養,若結果為 “+”,則給予感染菌敏感抗菌藥物[2];若結果為 “-”,則暫時給予經驗性廣譜抗菌性藥物,待明確病原菌后,再給予相應的敏感抗菌藥物。對照組在此基礎上每12 h進行腰椎穿刺,將感染腦脊液 (40 mL)放出,隨后給予4 mg/mL萬古霉素配5 mL生理鹽水,鞘內注射。研究組則采用腰大池引流鞘內注射治療,即每12 h通過引流管鞘內注射藥物 (4 mg/mL萬古霉素配5 mL生理鹽水),夾閉引流管;2 h后將引流管打開,開始引流,每24 h根據腦脊液壓力對引流量加以控制,一般為100~250 mL,引流管留置時間一般為7天;若引流管拔出后,感染仍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可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其實施腰穿鞘內注射治療。
1.3 療效判定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病原學與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異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及臨床癥狀均有所好轉,體溫恢復正常,病原學與實驗室檢查結果均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病情無改善甚至加重,體溫無變化或上升,病原學與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變化[3]。總有效率 =顯效率 +有效率。
1.4 觀察指標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的葡萄糖、白細胞、蛋白質水平。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1.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5%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
2.2 兩組患者的葡萄糖、白細胞及蛋白質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葡萄糖、白細胞及蛋白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葡萄糖、白細胞及蛋白質水平均優于治療前,且研究組的各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葡萄糖、白細胞及蛋白質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的葡萄糖、白細胞及蛋白質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該組治療前比較,#P<0.05。
?
顱內感染是一種常見的開顱手術并發癥,不但會提高患者的致殘率與死亡率,還會影響預后。因此,強化對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的防控與治療,是臨床醫學界一直關注的問題。臨床上對于顱內感染的治療,一般是采取腦脊液置換的方式,而給藥方法有腦室沖洗引流、腰椎穿刺鞘內注射[4]。但因為腦室沖洗引流屬于侵襲性治療,會增加腦組織發生副損傷的風險,而鞘內注射治療操作方便簡單,效果明顯,更容易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而且腰椎穿刺鞘內注射治療的藥物是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無需通過血腦屏障,因此可保證腦脊液內藥物的濃度[5],進而提高抗菌藥物的治療效果。
雖然腰椎穿刺鞘內注射治療顱內感染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同時也有缺點,如:腰椎穿刺需多次進行,增加患者的創傷;每次腦脊液的釋放量較少,無法維持蛛網膜下腔的藥物濃度。對此,臨床上提出采取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治療,能夠有效避免因多次腰椎穿刺而產生的疼痛感,減少脊髓神經根的損傷和出血。另外,由于每日引流量>200 mL,顯著提高腦脊液的循環速度與置換速度, 縮短疾病治療時間[6]。 研究[7]表明,對顱內感染患者采取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治療可獲得較理想的治療效果。王天榮等[8]對70例腦出血側腦室外引流術后顱內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鞘內注射治療,對另70例患者采用腰椎穿刺鞘內注射治療,結果顯示前者治愈率、有效治療時間及訴痛者例數均顯著優于后者 (P<0.05)。本研究中,研究組的總有效率及葡萄糖、白細胞、蛋白質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對開顱術后顱內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治療,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章國軍,何民,杜杭根,等.腰穿與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治療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效果比較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 24(2):444-446.
[2]李奕鋒,閆世軍,韓越楊,等.腰穿與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萬古霉素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療效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5):1300-1301.
[3]高劍峰,路輝,戴剛,等.腰大池引流聯合鞘內注射治療開顱術后顱內感染患者的療效研究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 (22):5206-5208.
[4]劉睿,史進,李欽濤.持續腰大池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研究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8):4555-4557.
[5]柴宗舉,袁波,時延菊,等.持續腰大池外引流加鞘內注射治療顱內感染37例臨床分析 [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1):73-74.
[6]秦忠宗,曾海勇,劉家凱,等.鞘內注射結合腰大池引流治療顱內感染的臨床療效 [J].吉林醫學,2015,36(12):2512-2513.
[7]張旭,李祥,于如同.腰大池置管持續引流聯合鞘內注射給藥治療顱內腫瘤術后顱內感染 [J].中國醫刊,2013,48(12):80-82.
[8]王天榮,童鐘,黎志洲,等.腰穿與腰大池引流結合鞘內注射治療腦出血側腦室外引流術后顱內感染療效比較 [J].海南醫學,2016, 27(16):2630-2632.
(責任編輯: 何華)
Comparison of Effect between Lumbar Puncture and Lumb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tomy
ZHONG Jingcan,LI Chenglin,LIN Jincai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Maoming 525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umbar puncture and lumb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tomy.Methods 9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tom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47 cases)and study group(48 cases)according to admission order. The control group
lumbar puncture and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lumbar drainage and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91.7%,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4.5%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glucose,leukocyte and protein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all P<0.05).Conclusions Lumb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tomy has significant effect and can improve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tracranial infection;Lumbar puncture;Lumbar drainage
R651.1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5.0681
2016-11-30
2017-02-08
鐘景燦 (1971-),男,廣東茂名人,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