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堅
(廣東省連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廣東 連州 513400)
新生兒期骨堿性磷酸酶水平對嬰兒期佝僂病的影響
黃永堅
(廣東省連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廣東 連州 513400)
目的 分析新生兒期骨堿性磷酸酶 (BALP)水平對嬰兒期佝僂病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70例佝僂病初期的足月新生兒,其BALP檢測均為陽性,但未發現明顯佝僂病體征。將出生后3個月BALP水平升高的新生兒納入觀察組 (n=35),BALP未變化或降低者納入對照組 (n=35)。比較兩組患兒出生時、出生后3個月、出生后6個月的BALP水平,并分析兩組患兒出生后6個月、12個月佝僂病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出生后3個月、6個月的BAL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出生后6個月、12個月的佝僂病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結論 BALP可作為診斷佝僂病的有效指標,當其檢測陽性且有升高趨勢時可提示患有佝僂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維生素D;骨堿性磷酸酶;佝僂病
佝僂病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四大疾病之一,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降低其生命質量,也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1]。骨堿性磷酸酶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由成骨細胞合成,是骨形成過程中必需的催化劑。當小兒體內缺乏維生素D時,25-(OH)D3水平下降,骨鈣化不足,成骨細胞活躍,血中BALP活性提高,且其改變先于影像變化。因此,BALP是診斷小兒佝僂病最特異、最敏感的指標[2-3]。本研究分析新生兒期BALP水平對嬰兒期佝僂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70例BALP檢測為陽性,但未發現有明顯佝僂病體征的新生兒。新生兒出生時主要表現為精神神經癥狀,如睡眠不寧、好哭、易出汗。納入標準:①足月新生兒且BALP檢測陽性;②無全身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排除標準:①骨骼異常、遺傳性骨病等疾病;②合并肝腎功能及胃腸功能異常;③年齡>28 d。出生后 3個月 BALP水平升高的新生兒納入觀察組 (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1~3個月,平均 (2.32± 0.15)個月;體重2.5~4.0 kg,平均 (3.20±0.03)kg。出生后3個月BALP水平未變化或降低者納入對照組 (35例),其中男 20例,女 15例;年齡 2~3個月,平均 (2.30±0.16)個月;體重2.4~4.1 kg,平均 (3.19±0.05)kg。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搜集所有入組新生兒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出生時間、出生時行為表現等,出生后均給予鈣劑及微量元素,同時堅持母乳喂養,建議家屬多帶患兒到戶外活動增加日光直接照射,避免久坐或久站,對確診為佝僂病的患兒在家屬同意后補充維生素D[國藥準字H31021404,生產單位:上海通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20906,規格:7.5 mg(30萬 IU)],肌肉注射30萬IU,1次/d,2~4周可重復一次。
1.3 觀察指標新生兒出生后3個月、6個月,采用BALP試劑盒檢測BALP水平:BALP<200 U/L為正常;200~250 U/L為臨界值;250~300 U/L為陽性,提示佝僂病初期;>300 U/L提示佝僂病激期。比較兩組新生兒出生后6個月、12個月的佝僂病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新生兒的BALP水平比較出生時,兩組新生兒的BAL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出生后3個月、6個月,觀察組的BAL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的BALP水平比較 (±s,U/L)

表1 兩組新生兒的BALP水平比較 (±s,U/L)
組別 例數 出生時 出生后3個月 出生后6個月觀察組 3 5 2 5 2.2 3 ± 1.1 5 2 5 7.1 8 ± 1.5 2 2 6 3.1 9 ± 1.2 6對照組 3 5 2 5 2.2 5 ± 1.1 3 2 2 0.1 6 ± 1.3 1 2 0 4 . 5 4 ± 1 . 1 5 t值 0.0 7 3 1 0 9.1 4 6 2 0 3 . 3 9 9 P值 >0.0 5 <0.0 5 <0.0 5
2.2 兩組新生兒的佝僂病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出生后6個月、12個月的佝僂病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的佝僂病發生率比較 [n(%)]
佝僂病是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及營養性兒科疾病,主要病因是骨骼缺乏維生素D,在成骨過程中不能正常沉著鈣鹽,使骨鈣化而導致骨骼畸形。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及生活方式改變,佝僂病的發生率不斷上升[4]。佝僂病初期僅表現為精神神經癥狀,如易驚、煩躁、睡眠不安、多汗等,后期表現為嚴重精神神經癥狀,出現骨骼畸形、生長發育遲緩及多種組織器官功能障礙,因此被列為 “小兒四病”之一[5]。早期診斷和干預是治療佝僂病以及保障嬰幼兒身心發育的關鍵。既往臨床采用 “佝僂病三項”,即血鈣、血磷、血堿性磷酸酶作為檢查和診斷佝僂病的參照指標,然而在長時間的應用過程中發現上述指標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使其在病癥診斷中的敏感性相對較低,誤診或漏診情況普遍存在,給佝僂病的臨床診療工作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6]。血清25-(OH)D3和1,25-(OH)2D3則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能夠為佝僂病的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7],但其檢測費用昂貴,無法在我國絕大多數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中推廣使用。
BALP是骨形成中最常測定的標志物,是成骨細胞合成的非膠原蛋白,在骨礦化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具有相對較長的半衰期(1~2 d),在代謝性骨病中的活性均有升高趨勢,因此可作為預測代謝性骨病的重要指標[8]。佝僂病的致病機理為維生素D缺乏導致體內鈣、磷代謝紊亂,使骨骼鈣化不良,而作為骨鈣化的重要標志物,BALP在佝僂病的發生和發展中至關重要[9],因此對其進行檢測將有助于臨床診療工作的開展。
田越等[10]在分析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血清磷、BALP、25-(OH)D3水平的動態變化時發現,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血清BALP、25-(OH)D3與足月兒比較有顯著差異,且BALP敏感性較好,劉非等[11]在評價定量檢測嬰幼兒血清BALP對佝僂病診斷能力時發現,BALP>280 U/L時佝僂病的診斷特異性、敏感性和正確率分別為99.6%、91.2%和98.2%。本研究選取我中心收治的70例BALP檢測為陽性,但未發現有明顯佝僂病體征的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生后6個月的BALP水平、出生后6個月與12個月的佝僂病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結果提示,新生兒期BALP水平越高,則嬰兒期佝僂病的發生率越高,二者呈現明顯正相關性。因此BALP水平可作為預測新生兒佝僂病的有效指標,在發現BALP水平升高時應預防佝僂病惡化,對于BALP陽性但未表現出明顯癥狀的新生兒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佝僂病。此外,BALP對佝僂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與血清25-(OH)D3、1,25-(OH)2D3比較,其檢測步驟大幅度簡化,能夠滿足臨床診療工作需求且費用不高,不會加重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因而在我國基層地區具有較高的推廣可行性。
綜上所述,BALP可作為診斷佝僂病的有效指標,當檢測陽性且有升高趨勢時提示患有佝僂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馮海霞,萬燕萍.維生素D缺乏與兒童代謝綜合征關系的研究現狀[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19):1514-1516.
[2]沈春燕,王云芳,王正良,等.骨堿性磷酸酶活性檢測在小兒佝僂病篩查中的價值 [J].檢驗醫學,2013,28(5):429,447.
[3]梁萍,康華,樓方.預防先天性佝僂病的早期新生兒骨堿性磷酸酶水平影響因素分析 [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1):2004-2006,2011.
[4]譚春秋,仰曙芬,任麗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破骨細胞活性的研究 [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11):1141-1143.
[5]李軍石.檢測骨堿性磷酸酶含量對小兒佝僂病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0):60-61.
[7]黃海云,謝建云,黃永堅,等.新生兒常見疾病對骨堿性磷酸酶水平影響的探討及對佝僂病的防治 [J].黑龍江醫學,2016,14(12):1124-1125.
[8]喬正梅,葛君琍,趙秋劍,等.寶雞地區2184例兒童骨堿性磷酸酶結果的分析 [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25(23):3228-3229.
[9]李雪琴,張璋,熊虹.血堿性磷酸酶、鈣、磷測定對早產兒代謝性骨病的診斷價值 [J].中國婦幼保健,2015,21(18):2972-2974.
[10]田越,吳海霞.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血清磷、骨堿性磷酸酶、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動態變化分析 [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 36(11):1288-1290.
[11]劉非,容曉蘭,邱先桃,等.定量檢測嬰幼兒血清骨堿性磷酸酶對佝僂病診斷能力的比較評價 [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4):443-445,448.
(責任編輯: 何華)
Effects of Neonatal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Level on Infantile Rickets
HUANG Yongjian
(Lian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Lianzhou 5134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level on infantile rickets.Methods 70 cases of full-term newborns with early rickets admitted to our center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Their BALP tests were all positive, but no obvious sign of rickets was found.The newborns with increased BALP leve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n=35),and those with unchanged or decreased BALP level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n=35).The BALP levels at birth,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birt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and the incidences of rickets 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birth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BALP levels of observation group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birt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s of rickets of observation group 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birt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BALP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rickets.The positive BALP detection with a rising trend means that the rickets possibly develop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itamin D;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Rickets
R722.1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5.0683
2016-12-20
2017-02-17
黃永堅 (1971-),男,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