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貴元
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創新意識。“說”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怎樣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提高他們在交際中的表達效果呢?其方法很多,筆者認為課前一分鐘的演講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何搞好課前演講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培養興趣,提高認識
一提到演講,很多學生認為,演講是那些大有學問的人或在某一方面有造詣的人的事。有的學生在公眾場合說話膽怯。針對這些問題,第一,要引導他們摒棄怕演講的思想,樹立自信。演講,其實也是一種說話,只是這種說話的方式、場合跟平常說話不大一樣,語言要求更加精煉明確罷了。我們都有一張嘴,我們都會說話,因此我們也都會演講。第二,要認識語言表達的重要性,雖然今天我們都還是學生,但明天我們將會是祖國的棟梁。在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里,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要求。第三,認識語言表達的作用。交流的途徑很多,書面交流、口語交流、媒體交流……但是,語言的交流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藺相如在秦庭怒斥秦王,諸葛亮舌戰群儒,在古代一張嘴能擋住十萬雄兵的例子不在少數。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響徹五洲。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語言交流,提高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實實在在,做好準備
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一半。演講之前,一定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講什么主題、什么內容,先講什么、后講什么,一定要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絕不能敷衍了事。如果條件許可,最好讓學生在課前寫成演講稿。教師要想讓學生寫出好的演講稿,就要指導學生做到以下幾點:內容具體實在,切忌空洞無實;所說有理有據,切忌賣弄口才;內容新穎別致,吸引力強;同時還要求語言簡潔、鏗鏘、修辭得當,切忌句子冗長無力、修辭不當; 在語言上要雅而不俗,俗而亦雅,切忌俗而失雅;選擇的內容最好貼近生活,富有勵志性;切忌陷入講故事或說笑話的囧境;同時在時間的把握上一定好,否則時間太長了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
三、深入啟發,引入境界
通過啟發可以讓學生進入一定情景,讓學生覺得非說不可而又有話可說。
一年有四季,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有人喜歡微風吹拂的春天,他說,春天是生機勃發的季節,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萬物吐綠,綠是世界的本質,是生命的象征。有人喜歡萬物生長的夏季,他說,夏天萬物茁壯成長,正像一個人的青壯年時期。有人喜歡秋天,他說,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金色是它的主色調,它顯示出富有與華貴。有人喜歡冬天,他說,冬天寒風凜冽,白雪皚皚,但凜冽的寒風能鑄造一個人的品質,晶瑩的白雪能凈化一個人的心靈,冬天離春天最近,冬天是畫出美麗春天的畫卷鋪開的紙。那么,你更喜歡哪個季節呢,請你以此為話題發表演講。
通過啟發,學生們都感到有話可說,迫不及待。
四、正確引導,步步登高
學生有了強烈的欲望后,教師要適時引導,使演講一步一個臺階向更高的層次發展。開始大多數學生只是對一些問題成現象進行羅列或對事物發表一些粗淺的看法。這時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問題的能力入手,引導他們由淺深入,引導他們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提高,以“你們是未來的棟梁,要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氣魄”引導他們向更高的層次努力。
如關于《沁園春·雪》這個演講話題時,通過引導啟發,由一般的雪景上升到雪的精神。有一個學生說道:“我愛雪,不僅愛雪的潔白無瑕,更愛雪那種不管白山黑水、妖花毒草統統壓倒在身下,使宇宙銀裝素裹的精神,我們不僅要有雪一樣晶瑩潔白的心靈,更應具有使宇宙潔白無瑕的精神。”
通過培養學生課前演講的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要開展好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從育人的高度著眼,以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入手。始終不離開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創新的精神這個主題,讓說的能力建立在良田沃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和興趣要抓住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方法要靈活多樣,內容要豐富多彩,使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做先知者,要有新觀念,只有教師胸中有風云,才能使學生納入四海之理,才能使學生的脈搏同社會一起跳動。
課前演講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深入的過程,也是使學生思想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點撥,并且要到位,要及時總結并讓學生把好的語句記錄下來,充實自己的寶庫,使自己的思想更豐富,思想更健康。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西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