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統計課程是會計、電子商務等中職學校財經類專業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人們從事經濟分析、經濟研究、經濟管理的重要工具,對財經人才的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中職學校中,圍繞學生就業進一步優化統計課程教學,培養相關的職業能力,仍舊是當前教學改革中很重要的課題。
一、用人單位對財經人才的職業能力需求
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是面向就業的,因此必須時刻關注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對企業來說,良好的職業素養、突出的專業應用能力、良好的協作精神以及環境適應能力等都是員工非常重要的素質。就拿職業品質來說,用人單位無一例外都要求員工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嚴謹的敬業精神和細致的工作作風,這是做好財經工作必備的基本素養。再拿協作精神來說,這是對復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現在企事業單位的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都是工作的一部分和任務的一分子,單槍匹馬、單打獨斗的工作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時代了,團結合作、靈活溝通、同舟共濟才是完成任務的基本條件,也是職業人的必備素質。
二、專業課程教學欠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中職學校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較差、成績不理想的問題,他們上進心不足、自制力較差,學習中畏難情緒較重。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很多老師滿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任務,缺少對學生相關職業能力的培養,這既有老師實務能力有限、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的原因,也有教材內容不符合中職生實際、缺少對能力培養關注的原因。而老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陳舊、單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興趣。這些原因都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實際效果,影響到中職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三、優化課程教學,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措施
1.更新教學理念,優化課程知識
統計課程雖說是專業基礎課,內容一般變化不大,但老師的思想觀念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既要研究教學內容的更新,也要研究學生的現狀,不能照抄照搬老一套。尤其是面對學習不積極、上進心不強的中職生,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尋求適合當代學生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在課程知識傳授過程中,老師也要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整合優化相關的教學內容,突出能力培養,加大教學內容與工作實踐之間的聯系,改變以往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2.創設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在具體教學組織中,教師應該根據中職學生實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更適合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引進大量的統計案例,精心設計討論主題,圍繞實際問題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結合具體任務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導學案,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并把課堂展示作為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舞臺,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鼓勵。把小組學習當做重要的抓手,通過對學、群學來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開展項目教學,學做融合一體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把能力訓練作為主線來抓,首先是基礎知識和單一技能訓練。這需要教師提煉教材里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設計訓練任務,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基本的能力。面向職業的統計課程應該緊貼用人單位需求,教師要把行業的真實任務進行教學改造,開發基于工作實際的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項目,如超市的銷售情況統計與數據整理、企業經營情況的綜合指標分析、廠家產品的抽樣判斷等等。然后組織或指導學生練習,在做中熟悉和掌握知識,內化成個人能力。這些來源于工作過程的問題解決,對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培養職業素質、提升職業競爭力非常有幫助。
4.加強綜合考核,重視全面評價
科學的評價考核方式可以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學業狀況,同時反過來又能推動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能力考核和評價應該作為職業學校專業課程的重中之重。建立合理、高效的考核形式對學生能力的評定非常重要,統計課程考核與評價的內容要盡量與職業崗位的工作要求相結合,比如摒棄傳統的試卷定成績的模式,把技能展示和課題解決能力作為重點等。統計課程應該把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綜合性評價等各種方式結合起來,建立完善的評價模式,面向學生就業和職業未來的發展,對學生的能力給予全面考核。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現代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