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兵?任逸姿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職業教育事業要想繼續繁榮發展,則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的教師隊伍是支撐職業教育順利推進的保障。然而,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師資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尤其是“雙師型”教師極為缺乏,職業院校教師普遍面臨教學與實踐無法兼備的困境。這主要是因為職業院校教師來源渠道單一、培養渠道貧乏、師資考核標準模糊以及職后培訓欠缺等問題導致的,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當今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面對這些問題,教師的自我教育給出了一些啟示。職業院校教師進行自我教育是實現教師自主發展的途徑,能有效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并且對教師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因此,為了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就要努力加強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職業院校教師必須要具備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一、職業院校教師自我教育的內涵界定
教師的自我教育即教師專業化的自我建構。首先,必須明確教師這一職業應該被作為一種專門職業來看待。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聯合建議《關于教員地位的建議》中明確:“教育工作者被視為專門職業(Profession)。這種職業是一種要求教員具備經過嚴格而持續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它要求對所管轄學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個人的及共同的責任感。”這是對教師職業作為專門職業的強調。其次,教師自我教育體現了教師作為主體,在其個人專業發展中具有主觀能動性,它是教師自主增強教學能力、提升專業素養的內在動力。最后,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化和社會化的過程,教師在其專業化成長中,不僅需要提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等職業能力,還應該學會與社會交流合作,時刻關注與把握社會動態和需求,提升教師作為社會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此外,由于職業教育具備直接面向社會、與勞動部門關系密切的特點,所以職業院校教師在專業化自我建構中需要突出其社會性的特征。總之,職業院校教師自我教育的內涵可以界定為:根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需要,以自覺的專業發展意向為驅動,借助外部力量,教師個體通過努力學習、不斷反思、積極探索,自主提升專業意志精神、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技能以及學術科研能力的持續動態過程。
二、職業院校教師自我教育的問題解讀
1.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意識及動力
較之普通院校教師而言,職業院校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自我教育動力明顯不足。這是由于職業院校教師長期被較低的職業認同感所包圍。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習得性無助”,職業院校教師在長期的消極教學體驗中產生的習得性無助感,正是導致其自我反思意識低下、自我教育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我國升學考試制度的影響下,進入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普遍不高,他們往往是中考或高考失利者,被迫選擇職業技術學校就讀。這些學生在學習上表現欠佳,尤其是對課堂學習嚴重缺乏興趣。面對這樣一群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不良、學習興趣不足的學生,教師的教學熱情和積極性也會隨之下降。他們常感到工作壓力大,所付出的精力與學生的進步不成正比,故而產生迷惘和困惑等負面情緒。長此以往,將導致教師對工作有一定的職業倦怠感,從而降低了他們自我提升的意識和積極性。
2.缺乏自我教育的時間和有效途徑
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往往肩負很重的教學任務。因為職業教育的學制較短,且需要同時兼顧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雙重任務,所以教師缺乏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時間和精力。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為目標,學生主要以訓練操作技能為主,需要長期在企業、工廠中實習,花費大量時間在實踐操作上,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的課時相對較少。職業教育理論課教師為了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必須擴大課堂中的知識容量,需要將大量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故難以有余暇顧及自我的專業化建構。
此外,職業院校教師自我教育缺乏有效的途徑和資源。教師的職后培訓機制還不完善,難以滿足在職教師自我專業化建構的需求。在我國,職業院校教師的來源主要以高校畢業生為主,對于專業能力較強的企業兼職教師的聘任標準還缺少一定的規范。現有的職業院校教師在執教以前或只接受過專業理論訓練,或只具備實操經驗,既懂教學又懂操作的“雙師型”教師資源緊缺。故職業院校的在職教師必須通過自主參加長期且規范的職后培訓,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然而,目前在職教師的職后培訓機制還很不完善,往往可有可無,并且缺乏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與靈活多樣的培訓機構,難以為教師持續完善自身專業結構提供學習的平臺。
3.缺乏有利于教師自我教育的制度保障
雖然職業院校教師自我教育的內涵中明確提到,教師的自我教育主要以其個體內在專業發展意向為驅動,但同時也離不開健全可靠的制度保障。它是推動教師自主專業化建構的強大外力,也是解決教師自我教育動力不足、提升專業素養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國仍然缺乏保障教師專業性發展的有力制度,教師利益保障制度還不完善,尤其是對于職業院校教師更是如此。大多數職業院校對教師的自主發展沒有明確要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自我教育的資源供給不足。到目前為止,職業教育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依然不高,職業院校教師在其專業化自我建構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阻礙,比如培訓經費難以到位、培訓時間難以協調、職稱評價標準隨意等等。
三、職業院校教師自我教育的策略重構
職業院校教師主動進行自我教育的前提,是教師本身要具備自主專業性發展的內在心理需求和實現自主成長、自主發展的身心支持素質。教師可以通過經常進行自我反思、積極收集教改信息、主動研究關鍵事件、自學教學理論以及積極感受教學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等自我教育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成長為一名更加專業的職業學校教師。
1.養成自我反思意識,在教學中感受失敗與成功
教師這一職業具有獨立性和創造性。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雖然每個教師教學中都有自己的習慣和特點,但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善于自我反思,懂得從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為日后的教學提供啟示,他們往往是在長期的自我批評、自我教育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課下的行為變化,關注學生在職業知識、職業能力、職業品德各個方面的進步。教師應該將自我反思滲透到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使其系統化、經常化、習慣化。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主動且積極地感受自己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成功的體驗能夠增加教師努力工作的動力和信心,失敗的教訓可以提醒教師改正自己的無效教學行為,從而提升自身專業素質。
2.自學教學理論,提升科研能力
職業院校教師想要從“教書匠”轉變為專家型教師,除了會教書外,還必須不斷充實、學習教學理論,在提升理論素養的同時提高科研能力。教師要形成主動研究關鍵事件的意識,掌握一般和特殊的教學事件研究方法。教師要以校為本進行行動研究,積極參與教育研究,從關鍵事件中提煉教育啟示,或上升為理論用以指導日后的教學實踐。此外,職業院校的師資主要來源于非師范類的應用型大學或企業中經驗豐富的專家技術員,這些教師雖然技術過硬,但他們的教學理論知識較為欠缺。所以,職業院校教師在其自主專業化建構中,要重視提升理論素養,自學教學理論。
3.主動收集教育改革信息,及時把握教改動態
教師應該主動收集教改信息,及時把握教育改革的動向。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聯系最為緊密,它是直接面向生產活動、直接產生勞動力、提高生產力的教育。在經濟飛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時代,職業教育改革必須緊跟市場的變化和需求。職業教育是否成功,關鍵要看它能否培養出滿足社會生產部門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教師為了實現職業教育目標,滿足學生需要,提升畢業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全面收集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的信息。此外,通過各種渠道及時獲取有效教改信息,也是一名專業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
4.教師之間應該加強交流合作,搭建互助平臺
自我教育既是教師的一種個體活動,也可以通過教師群體之間的合作互助,相互促進。教師群體之間可以加強合作、溝通,共建一個有助于經驗分享、資源共享的平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還處于欠發達階段,特別是職業教育理論體系還不完善,關于職業教育的理論知識也很不豐富,所以教師群體之間可以通過互助平臺,分享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另外,互助平臺也可以供職教教師宣泄、減少負面情緒,如職業認同感不高、職業歸屬感不強的教師可以通過互助平臺向同伴尋求幫助,通過相互交流、傾訴,改善負面心理。在互助平臺上,教師們可以通過學習他人成功的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由此可見,教師群體通過分享教學經驗和各種教育資源,可以大大減少其作為單獨個體的工作壓力,更能在合作中完善理論建設。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參加在職培訓、定期深入企業工作學習、到有先進辦學經驗的學校觀摩學習、自主研究借鑒國外先進職教經驗等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總之,教師能否通過自我教育實現自主發展的關鍵在于其是否具備自主成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的自我教育也是充實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促進教師專業性發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蔣佳宏,劉湘瓊.我國高職教師專業化現狀及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6(4).
[2]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素養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1).
[3]高長江,蔣丹興.論高職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2).
[4]蔣佳宏,劉湘瓊.我國高職教師專業化現狀及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6(4).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