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善麗
摘 要 行動學習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使用行動學習法是可行的。文章根據行動學習法的內涵,行動學習法在我國的實踐,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研究,得出現狀評價。
關鍵詞 行動學習法 中級財務會計 教學模式
當今,行動學習法這種“做中學習,做中教學”的教學模式在高校教育、培訓機構廣泛應用,是一種新的教與學的理念,先師生共同確定任務,以學生活動和能力培養為重點,引導、組織和完成課堂教學。這樣使得學生主動全面地學習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在學習中提升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是地方高校會計和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怎么樣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專業素質是教改的核心和重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以會計準則為主要內容,一章學習一個準則,以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為主,每章每節可劃分成為一個中心問題,所有的中心問題集合起來就構成較完整較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供學生學習和實踐。我國高校很多學者對行動學習法的定義、應用的規則體系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和實驗設計,形成較多的科學研究成果;同時行動學習法的應用在地方高校會計核心課程教學中也進行探討,結果并沒有形成現行的系統的流程和模式,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創新。本論文結合中級財務會計學專業教學,把行動學習法的“做中學習,做中教學”教學模式融入其中,實現行動學習法在中級財務會計學教學課程的創新與優化。
1 行動學習法的定義
在英國,瑞文斯教授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行動學習法,他的中心理念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員成為核心,教師在幕后觀察和總結,通過不間斷地反思、質詢等方式來達到高效學習,最終在系統化結構性知識體系基礎上自主地探索和學習未知和深領域(莊暉,2012);行動學習法是一種在課堂教學與在實踐學習的理念,主要的任務是成功克服和解決“獨學式”“靜聽式”等一系列忽視行動功能的低效率的學習方法和方式(程宜康,2009);瑞文斯在1971年出版的《發展高效管理者》一書中,給出了行動學習法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可行的方法,并通過相應的公式來表達和應用。
2 行動學習法在我國的實踐
在行動學習法科學理論的引導下,以學生或學生團隊的活動為中心,培養提升自我能力,老師和學生共同把任務確定下來,然后由老師組織和完成教學,提高學生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是協調人和紐帶,遵循“咨詢與計劃、決策與實施、檢查與評估”這一系列的學習行動過程,在教學中達到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王玉霞,2009);行動學習法堅持以行動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小組成員為依托,以創造性思考為條件,以應用知識分析實際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胡元佳,2013);當今,行動學習法這種“做中學習,做中教學”的教學模式在高校教育、培訓機構廣泛應用,體現了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思想。采用教學實驗、問卷調查和訪談等研究方法,選定同一教師任教的兩個年級的會計專業的兩個班進行行動學習法的教學實驗,對實驗前后和學生的教學情況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得出行動學習法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的實驗結論(畢茜,2014);中級財務會計會計課程在《企業會計準則》指導下,構成會計學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若干不足,基于項目的團隊學習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團隊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在實踐中被證明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楊惠平,2014);陳偉蘭認為,行動學習法是制定預定的工作目標,在同組同事的支持和配合下不間斷地進行一系列學習與反思相結合的過程。它通過找出項目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進行自我發展的有用工具,該方法自上世紀90年代介紹到我國后在一些省中高級公務員的培訓實踐中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國的公務員培訓機構開展行動學習培訓項目時,增強單位領導對員工的重視、選擇問題和組織有效性等幾個方面,保證學習效果(陳偉蘭,2009);在國內,行動學習法以組織面臨的核心問題作為載體,通過社會實踐的學習和鍛煉,以團隊相互合作的方式,反復提問,對教學和工作中的任務、問題、項目等進行處理和反思,總結經驗,糅合知識和情感、態度和行為的改變,最終提升發展組織和人力資源(2012,趙穎);周鮮華認為地方高校會計核心課程教學中探討應用行動學習法,沒形成系統組織形式和科學流程。他對國內學者的研究進行了一定總結,以地方高校會計學核心專業的實踐教學為例,以行動學習法為引導,促進與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周鮮華,2011);鄭琦雯認為,行動學習法結合銀行業來做實證研究的很少,在國內實踐勝少,國內的銀行普遍意思到, 提升企業競爭力,要想儲備和培養人才,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具備素質高的管理服務型管理者服務與創新,創建學習型銀行機構,針對銀行組織學習進行較深入的研究非常重要。近幾年,大部分國內企業在嘗試行動學習法來進行組織學習型建設,對人才的培養,以提升組織績效取得一定程度的成績。本研究廣州市農信社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統計分析等實證研究方法,憑國內外相關科學研究為參考基礎上,總結經驗,通過組織學習的建設,最終提升組織績效,從而證明行動學習法對銀行組織績效有正向促進作用(鄭琦雯,2011)。
3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研究
通過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從課堂教學的設計模塊、以理論為大綱,在實踐教學中貫穿理論,探索獨立三本院?!爸屑壺攧諘嫛闭n程改革創新,“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知識點多而且復雜的情況下,提升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和主動積極性(李惠蓉,2012);在經濟信息化時代,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國際政策經濟競爭環境中生存,就必須有國際化視野,有走出去的管理型會計人才。文章提出參考會計準則,對比國際節點,以財務報表為重點和核心,創新“中級財務會計”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理論體系,以多種科學的綜合教學方法為輔作為實現策略,并提出從課程建設層面著手,突出管理理念、優化課程實踐環節和實施分類過程評價考核,將培養國際化管理型創新會計人才目標落到實處(王素玲,2011);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大大小小經歷了四次規模較大的會計制度和法規改革,改革的結果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按照新會計準則的頒布,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從教學手段、教材體系、教學內容、教師素質等方面均應隨之變化。調查發現,從學生層次看,掌握一定的新會計準則的內容應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現行地方高校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的陳舊模式越來越不適應于社會的需求,因此,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亟需構筑新的教學模式,創新勢在必行?;趩柧碚{查的研究過程,諸多高職院校已意識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有些院校也已開始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劉潔,2012);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智能和技能方面,具有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性教學與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會計教師的專業水平、實踐能力和教育意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歐建明,2013);地方高校在會計核心課程實踐的教學過程中,為培養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把需求列為原因,讓書本為依據,將以教室為基地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圍繞學生為核心,工作崗位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對于應用型地方高校,定位于會計本科專業培養的目標,對教學目目的和管理,在內容和評價及實踐等方面,設計或創新一套行之有效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最終培養出滿足市場需要具有實踐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技術人才(田鳳萍,2012);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在不斷加快,我國市場經濟的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在財務會計方面,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沒有辦法適應環境的變化,因此,要將管理的模式進行完善,使管理的模式能夠滿足發展需要,同時適應環境的變化。本篇文章對管理模式的發展過程進行簡單分析,分析了管理模式的現狀以及原因,同時提出對策將管理的模式進行完善以及創新,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王涵,2014)等等。
4 小結
首先需要肯定,行動學習法的研究與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成果相當豐富,但是,它仍然有進一步發展的余地,也有進一步落實的必要。其不足主要體現在,在理論上的研究比較宏觀和籠統,甚至很多都是一種理念或理想,缺少對不同層次和不同對象的結合,比較成熟的成果大多針對研究型大學而言。本課題針對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會計類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落實,把行動學習法和中級財務會計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緊密結合起來,不僅優化教學模式,而且注重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真正體現會計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欽,胡元佳.基于行動學習的財務會計教學設計[J].大學教育,2013(11).
[2] 畢茜,彭玨.會計本科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探討——基于會計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考[J].財會教育,2012(9).
[3] 羅照華.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案例選擇探討[J].財會月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