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芳
對學生來說,快樂也許很簡單,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表揚、一個笑臉都能讓他們高興半天。而我們老師看著孩子們那陽光般燦爛的笑臉,我們的心情就會無比的快樂,這樣孩子們在學習中也能得到享受,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一件充滿快樂和幸福的事情。
一、以情,感樂趣
好課像一扇門,打開它,可以給學生呈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從孩子們身邊的生活入手,創設情境,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的個性得以自由發展,觸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比如,我在教學“統計”這一課時,我開門見山地問孩子們: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老師這里有老虎、兔子、烏龜和小狗這四種動物中,你們最喜歡哪一種呢?
生1:我最喜歡兔子。
生2:我最喜歡烏龜。
……
師:老師特別想知道咱們班喜歡老虎、兔子、烏龜和小狗的各有多少人,怎么統計呢?
生3:讓喜歡兔子、烏龜等的同學分別舉手,數一數有多少人,記下來。
生4:舉手容易數亂了,讓喜歡每一種動物的人站一隊,然后數出人數就行了。
生5:讓喜歡每一種動物的人分別起立,然后再數一數人數。
師:但是有些小朋友自己本來喜歡兔子,但看到別人選烏龜,他也跟著選。為了互不影響,你們悄悄地把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寫在小紙片上。
這里創設了調查學生喜歡的小動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自然地感受到統計的實際意義。
二、以戲,體樂趣
學生的世界是游戲的世界。好玩而又簡單的游戲,不僅讓學生驅除了緊張感和疲勞感,更在游戲中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內在規律,激起進一步學習的興趣。用游戲作為媒介,讓孩子們在玩中求知,把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帶進好玩的數學世界。它會為孩子們打開一扇快樂的求知之門,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原來并不“冰冷”。比如,我在教學“8和9的認識”這一課時:
師:下面請7個小朋友上臺來,如果這個活動需要9個人,還得再上來幾個小朋友呢?
生1:再上來2個小朋友。
師:(我在9位孩子們的身上貼一張寫有1~9的數字娃娃卡片)怎樣才能使這9個數字娃娃的隊伍排列得整整齊齊呢?
生2:按號碼排。
生3:按高矮排。
生4:按1、2、3、4、5、6、7、8、9排。
生5:按9、8、7、6、5、4、3、2、1排。
師:下面請聽老師的口令來完成排列。號碼數最小的運動員招招手,號碼數最大的運動員招招手;從右邊起第9個運動員向大家點點頭;左邊的8個運動員向后退一步;比7多1的運動員拍拍左腿;比8少1和比8多1的運動員向我露出笑臉。
在活動中,學生既感受了數的大小關系,又感受到了序數與基數的區別,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在游戲中鞏固了知識。
三、以動,享樂趣
我看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而愛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讓孩子們親自動手操作,才會把知識烙印在自己的心中。因此,我在課堂中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分一分、拼一拼、折一折等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愉。比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這一課時,孩子們通過折一折,從中發現了角的大小和角的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再比如,我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不急于教給孩子們算法,而是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理解“9+3”的算理,孩子們很快想出了不同的計算方法: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生2:我是從3里面拿出1個和9合成10,10+2就是12。
師:那你們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生1:我喜歡一個一個數,因為那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好辦法。
生2:我喜歡“湊十法”,因為我能快速地算出來。
通過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在多種感官的運用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開發學生智力是十分有益的。
四、以激,拓樂趣
教育就是喚醒。教師豐富的體態語言以及幽默的教學,向學生傳遞出許多信息,學生肯定能夠從中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這樣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并積極地投入學習當中來。和諧的課堂氛圍就像春雨一樣悄悄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播撒下希望的種子;如同花朵無聲地綻放在學生的心中,讓我們的課堂異彩紛呈,使我們的數學課趣味盎然。
總之,教師要懂得以“以趣促學”來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們愉快地思考、快樂地學習,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孩子們成為快樂學習的小主人。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