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瑜潔
摘要:藝術生作為一群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對文化課的學習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就他們在地理學習中的基礎、態度、興趣、習慣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提出培養高中藝術生地理學習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藝術生;地理學習;問題;對策
伴隨著時代的步伐,社會在不斷進步,經濟在持續增長,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于是各大文化產業蒸蒸日上,文化教育備受青睞。學生選擇藝術學校大多是因為這兩種原因,一是真心喜歡藝術,想要努力提升個人氣質,或者在藝術領域有所成就;二是中考成績不理想普通高中進不了,只能來藝校。希望在這學一門特長為高考考取個好大學添磚加瓦。然而正是這兩個因素成為高中藝術生學習中出現一系列問題的最根源性的導火線。
一、高中藝術生地理學習中的問題
(一)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大多數藝術類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綜合素質普遍不高。這是導致地理學習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不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大有不同。地理對于文科生而言就猶如物理對于理科生一樣,是具有一定難度系數的。更何況他們在初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沒打好基礎,基礎不勞不穩,那么勢必會影響上層建筑,也就是說會對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帶來很大的牽制作用。再一個,藝術生往往感性思維很強,而理性思維比較弱,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部分學生知識水平基木上停留在初中階段的水平,在文化課學習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的障礙。他們的文化底子單薄就毋庸置疑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地理課堂上,講到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那一節內容中雪線在南坡和北坡的海拔分布高低有不同時,一同學突然大聲的問:“老師,南坡是指什么?”我頓時就愣住了。同樣把我驚呆了的還有那次,一位男生下課后跑來問我:“老師,經線是橫著的還是豎著的”。并不是說他們是惡意搗亂課堂紀律,而是他們真的不懂。
(二)學習態度不端正。藝術生重視專業課而輕視文化課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有些同學是對地理課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不高;而有些同學是想學地理,但是前面的知識沒聽懂,落下的東西太多,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所以就自暴自棄;然而,有些基礎相對來說比較好的能聽懂的學生但卻不愿意開口多說,也不愿意和老師多互動及合教師參與課堂。很多藝術類學生任性調皮、不受約束,不怕管教,加上教師課堂管理力度不夠,種種因素致使地理課教學遠遠達不到理想效果,藝術生學習成績差強人意。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寫不交抄襲的同學比比皆是,完全不把任課老師放眼里的也大有人在。這就是藝術類學生對待文化課的態度,地理學它是一門充滿智慧和奧秘的學科,只要用心去發現,去探索,其實并不枯燥乏味。遺憾的是這群學生缺少發現地理美的眼睛和心靈。
(三)自主學習能力弱。藝術學校基礎文化課的地理學科,是國家要求的必修課,必修一里面的內容主要以抽象難懂,邏輯性強的自然地理為主,必修二是知識量大,知識面廣的人文地理,必修三是區域地理,學習地理需要空間思維,想象力,邏輯推理等能力,而藝術類學生性情活躍好動, 喜歡輕松自由的學習生活,容易排斥拘束死板、沉悶的課堂。由于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以及老師的教學風格等多種因素導致地理課堂枯燥乏味,不可能每堂課都生動有趣所以部分學生就不會認真聽講。藝術生地理學習習慣的各個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比起預習、復習、認真做筆記、認真思考的習慣來說,學生讀圖用圖、理解應用和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更差。不同的高中藝術生地理學習習慣又存在差異,成績好的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學習習慣要優于成績差的學生,女生的地理學習習慣要優于男生。
(四)學習興趣低,積極性不高。從課堂上就能看出來,大部分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表現的不是很高,極少數拔尖的學生能用心聽講,緊跟老師的思維,積極與老師互動,邊聽邊看邊記。其他的同學基本保持沉默在忙自己的事情。課后來問問題的少,作業不交,作業相互抄襲的現象嚴重。自覺性,自律性差。藝術生在對待專業課和文化課的態度上反差很大,他們往往更重視對專業課的學習,輕視文化課的學習,
二、提高高中藝術生地理學習的對策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認為,藝術生的地理學習,不僅僅只是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能力和興趣,形成地理思維,學會從地理學的角度去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當然了,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就必須從培養藝術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抓起。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動機和動力。地理老師應充分了解藝術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在想些什么,他們想要什么,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將“要他們學”轉變為學生自己的“我要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引導者。只有轉變這種思想觀念,才能使他們真正的學習地理和其他文化課知識。雖說是培養學生的興趣,但老師如何去培養尤為關鍵。地理課堂要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課堂生動活潑有趣。學生喜歡該老師,就會喜歡該老師上的課。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喜歡上自己。這也是激勵他們學習的一種好方式。除了要營造開放性的地理課堂以外,還要在條件允許下組織更多的地理課外考察實踐活動,通過這些野外活動來逐漸培養地理興趣。
(二)教師應與學生多溝通。打“親情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德育。學生往往是感性的,無人不喜歡夸獎,關愛,鼓勵。作為一個地理老師不論你是班主任或不是,只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你是在真心關心他,希望他好,我相信他一定會有所改變。德育秉持循循善誘的原則,旨在以理服人,以表揚和激勵為主,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學生,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引導和教育。切忌上完課就走人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和作風,課后最好是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討論關于地理方面的問題或者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惑等都行。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始終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擺正老師的地位,扮演正確的角色,這一點很重要。
(三)開展有效地理課堂。藝術類學生不喜歡死板老套的傳統教學方式,熱衷于新穎的事物,喜歡新奇有趣的教學模式和學習環境。因此,客觀上要求地理教師要擁有展現自我的課堂教學藝術。讓地理課堂貼近生活,通過選擇身邊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增加課堂色彩。運用設問懸疑的方式營造互動教學情境、運用黑板板書營造動態教學情境、運用詩詞佳句營造景觀教學情境、運用民俗民諺營造應用教學情境、運用傳說故事營造樂趣教學情境,能夠充分活躍地理課堂氣氛,有效提高藝術類學生地理學習興趣,通過視覺,聽覺,感覺三覺的統一達到最佳學習效果。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課前做好大量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把講臺還給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學習等多種形式開展有效的地理課堂。
(四)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正確而有效的學習方法很重要,但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加難能可貴。因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習慣它需要堅強的信念和堅定的意志來維持。習慣是個人長期生活過程中形成的持續性的、比較穩定的行為傾向。好的習慣可以促進人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同理可促使藝術生在長期的學業中取得較大成就。好的習慣除了通常的上課認真聽講,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作業及時做完,按時制訂計劃完成任務以外,還包括要養成讀圖析圖解圖的習慣,構建空間地理思維,對于學習地理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可以在做題的時候很快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還有助于平時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綜合練習,降低學習的難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讀圖析圖用途的習慣并不是一朝兩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時間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思英. 高中藝術生地理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現狀調查—以增城區荔城中學為例 [J]. 增城區荔城中學, 2015.
[2]趙澤. 藝術中專學生地理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重慶藝術學校為例 [D]. 重慶師范大學, 2013.4
[3]武婿. 高中藝術生地理學習習慣現狀調査與對策研究——以深圳市某高中為例 [D].陜西師范大學,2015.6
[4]付麗英. 淺談高中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J] .蒲城縣堯山中學,《新西部》2008.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