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 要】如今出現了許多漢語言小說,然而只會閱讀而沒有真正弄懂漢語言小說的現象普遍存在著。學會鑒賞小說,第一步應當領悟出其中的道理,再來豐富自身的語言知識,從而了解我國漢語文化的歷史悠久。本文簡單分析了漢語言文學中的小說鑒賞。【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小說鑒賞;研究對于小說鑒賞,存在著許多有關的專業人士。漢語言文學是以研究我國語言的詞語、語法,賞析古今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作為主要內容。通過對漢語言的學習,從而更好的鑒賞小說。明清兩代是我國古典小說特別是長篇章回小說的繁榮時期。一、明清小說的概述明清是我國小說史上的興盛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充分體現出了其社會意義與文學價值,打破了傳統詩文的壟斷現象,在文學史上,取得了與唐詩、宋詞并列的地位。清代則是我國古典小說盛級而衰并想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與題材方面來說,最大程度的融入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并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后,傳統文化以形象、動人的故事而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知曉。這個時期的《風風火火闖九州》、《三國演義》等作品合稱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金瓶海》、《儒林外史》等也是非常著名的長篇小說。在短篇小說方面,《三言二拍》、《聊齋志異》是短篇小說的杰出代表。這些作品體現了社會斗爭與階級矛盾,塑造了封建社會的生活畫面,反對封建禮教,歌頌美好的愛情,在思想性與藝術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二、明清小說的特點1.小說內容豐富清明小說內容豐富多樣,除了在民間流傳多年并且經過文人加工的歷史演義、英雄傳奇,以及用魔幻的方法反應生活的神魔小說之外,小說作者的寫作筆法更加貼近了人們的實際生活。世情小說直接描寫了社會世態人情,是小說題材開拓上的重大突破,意味著小說創作迎來了成熟發展的新局面。2.貼近實際生活相關文學理念的不斷推廣,使得人們的實際生活逐漸成為了小說關注的重點,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并對其展開描寫。通過家庭、愛情、婚姻、友情等方面的變化來展現社會中的人際關系,體現時代的面貌,為廣大讀者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社會生活畫卷,這是清明小說的特點與長處。清明小說中體現著各種官僚現象、社會丑態以及家族盛衰等。3.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我國古代小說存在著探索理想的精神,在唐代傳奇、宋元話本中,通常利用幻想浪漫的方式,體現理想。明清小說家在寫小說的過程中,不僅做到了真實地描寫世態、批判社會中丑陋的現象,還探索了社會的出路,塑造出了理想的人物形象,體現了人們所憧憬的世界。明清小說家在寫作中充分體現了對社會現實人生的高度關注。三、清明小說的賞析方法1.注重小說的真實文學中到處存在著虛構的現象,然而文學又注重真實的美感,這充分符合了藝術真實的要求。戲劇通過藝術體現著生活的真實,給人以似真非真的感覺,小說則往往能夠充分自由地深入到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每個領域、每個方面,使得小說中所表達的場景更吸引讀者,更加惟妙惟肖,不管是在宏觀方面還是微觀方面都能夠達到與現實生活相似的地步。因此,人們通常將小說作品稱為“人們生活的寫真”,這就突出地體現了小說藝術的真實美感。小說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加廣闊地對生活進行詳細、如實的描寫。并且,小說對生活逼真的描寫并不是隨意的,它必須把刻畫小說人物形象作為重點,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務。因此,小說人物形象的逼真是小說真實之美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2.豐富小說的內容一部優秀的小說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使得讀者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真實而又廣闊的生活,小說總是從側面給予讀者體驗、暗示與憧憬。小說藝術的美,并不在于所體現的生活面是否廣闊,而是體現在其本質的凝聚;并不在于所描述人物的多少,而是在于形象的典型塑造;并不在于所展現的現象是否熱鬧,而在于思想內涵的深邃;并不在于篇幅的長短,而應當看其整體是否充實,是否體現價值。小說作品總有形象具體的一面,也具有不確定的一面,這樣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就不是單一的了,從而充分展現了小說的美。小說讀者從確定的一面聯想到不確定的一面,用自己的經驗與修養對其不確定的一面展開各種不同的確定,這就是形象單純而又內容豐富的小說之所以吸引讀者的地方。3.提高小說的靈魂鑄造之美小說中有著鑄造靈魂的美,通過閱讀小說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鑄造人的靈魂。人性并不是被動地由社會所賦予的,其帶有一定的遺傳性,但其本質還在于后天的培養。人的可塑造性與創造性是人最珍貴的地方之一。通常對美好事物的鑒賞都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然而,在小說鑒賞過程中,由于小說具有一定的真實美感,這為小說的鑄造靈魂之美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鑒賞一篇優秀的小說,就像人們感受生活之美那樣全身心的融入,身臨其境的感受,甚至于整個人格都投入進去,從而實現了靈魂的陶冶。人性應當與美自然和諧的融入在一起,而領悟小說的美,正是培養人們細致的性格以及高尚品德的最好途徑之一。四、明清小說鑒賞中的爭議是否把“四大奇書”以及類似的作品稱為“文人小說”仍然有不同的意見。然而這些小說存在著十分濃厚的文人色彩與文人性。在小說鑒賞過程中鑒賞家對小說的興趣涉及到兩個問題:(1)相關學者修訂、改編與整理哪些之前不見經傳的小說以及后來鑒賞家對這些新出版本的熱心評點都屬于明中晚期與明清之際文人文化的現象。然而,那個時代是文人文化十分活躍的時期,建立了許多內容豐富的晚明文人文化。相關學者只有在此角度上鑒賞作品,才可能作出符合事實的解釋。如果相關學者并不遵循文人文化現象,而是遵循通俗文化的角度看待它們,就會產生許多解釋不通的地位。例如,對小說表現出來的文人價值觀以及美學趣味的把握,鑒賞家對小說文本釋義作出的各種褒揚與貶斥,就很難有充分的認知。(2)隨著完善版本的出現與流傳,鑒賞家繼起對之鑒賞,體現了他們對文人價值與美學藝術的認同。鑒賞家之所以鑒賞作品,與人們目前以文學批評為職業的學院式風格有著完全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他們并且不處于職業的立場上鑒賞作品,而是處于文人的立場上鑒賞作品。鑒賞家對文本的解讀與文本本身價值觀是相同的。這種對文本有著深入認同前提下的批評,使得人們在今時今日重新構建了鑒賞家的鑒賞體系。小說鑒賞興起于明清兩代,這個人所共知的。現存最早且完整的小說評點當數《水滸傳》,再有袁無涯刻本。1641年,金圣嘆完成了貫華堂本《水滸傳》,以《貫華堂第五才子書》的名目刻印刊行。明清之際,文人談論其對小說見解的,除了鑒賞還有一批筆記、散論等。五、結束語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小說中人們可以明得失、增見識,最終應當將歷史融入人們的思想中。鑒賞明清小說更應當從小說的本質出發,用歷史的、辯證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真正學會評價歷史、評價任務,這也是鑒賞的意義所在。漢語言文化的小說鑒賞更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這樣可以促進人們了解歷史,還可以幫助我國古代文學的良好發展。參考文獻:[1]馬冰.關于漢語言文學的語言意境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5,(02),144 [2]茅繼平.小說情節結構的賞析.[J].中學生閱讀(高中版)(下半月),2011,(12),9-13[3]王巧玲.淺談在初中小說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賞析小說的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