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蕾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對外語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擴大,所以很多學校開始嘗試國際化合作辦學模式,其目的就是要引進國外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師資隊伍和育人模式,提高我國外語人才的培養質量。結合我國當前外語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基于國際化合作辦學的經驗和優勢,主要探討了基于國際化合作辦學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措施,即引進國外先進的辦學與育人觀念、加強國際化雙語教材建設、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構建國際化實踐育人機制等,以促進外語人才專業素質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國際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外人教學;外語人才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也促進了教育、人力、資本、商品、資源以及信息之間的國際化進程,國家化合作辦學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高等教育外語人才的培養。隨著我國教育市場開發程度的不斷擴大,國際化合作辦學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有助于我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隨著越來越的企業和社會組織實施“走出去”戰略,外語人才需求在不斷增加,各個學校應當充分把握這一歷史機遇,積極轉變傳統的外語人才培養觀念,優化落后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外語課程和教師隊伍的優化建設,為外部人才的培養和成長創造更好的國際化教育條件,促進學生國際化素質的有效培養,進而提高外語專業學生對國際化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一、引進國際化的辦學觀念和人才培養理念
為了更好的應對國際化趨勢對外語人才綜合素質的新要求,學校在制定外語人才的培養方案時,就必須樹立國家化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理念,積極引進國外優秀的教育資源,借鑒國外先進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經驗,學習國外學校的管理模式,進而推動我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變革。同時,學校還可以拓寬融資需求,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在吸引國外教育資金注入的同時,可以同步引進國際化的辦學觀念和人才培養理念,這樣有助于對我國傳統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發展,又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留學生培養,當前是比較符合我國外語人才培養的國情和很多學校的校情的,可以實現國內外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優化配置,能夠培養更多的既熟悉外語基礎知識,又了解各國國情、法律、文化的外語人才。
二、建設國際化的雙語外語教材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外語教材都帶有一定的應試教育形式,大多是由國內外語學科的先進教師進行編寫的,這雖然可能符合我國外語教學的具體國情和學生的英語基礎素質情況,但是可能會存在較大的滯后性,也缺乏相應的國際化視野。因此,基于外語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建議增加雙語教師的應用范圍,并積極引進國外原版教材,給學生更多解決“原汁原味”外語的機會。同時,國際化雙語外語教材的建設,要更加注重實用性,將理論知識與國外的生活情景聯系起來,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好地與國際接軌,促進學生國際化素質的培養。
三、構建國際化的外語師資隊伍
學校要想讓教師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做出更大與持久的貢獻,培養更多優秀的外語專業人才,就必須重視外語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學校可以積極引進外教,增加外語教師的比例,這樣更有助于國家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另一方面,高校要引導國內外語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我,實現個人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的及時完善,更好的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國際化教育趨勢和人才培養的新需求。
四、構建國際化的實習實訓基地
新時期外語人才的培養,必須基于國際化發展趨勢,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尤其是國際化的外語人才,需要在口語交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進行重點培養,所以學校要積極構建國際化的實習實訓基地。首先,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設立國外實習基地,重視外語專業學生的國際素質拓展。即由學院組織,讓學生到國外實習或者選修國外高校課程,讓學生在更加真實的外語環境下開展外語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拓寬學生實習途徑。如高校可以與國外高校建立交換生制度,給更多的學生出國訓練專業技能的機會。其次,學校可以模擬國外的語言環境和文化背景,構建虛擬化的國際化實踐課程,如學校可以與國外高校合作,開發虛擬在線課程,或者讓外語專業學生與合作院校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口語訓練和學習交流,打破學生在外語實習時所受到的時空限制,給學生更多培養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平臺,進而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各項外語素質的均衡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國際化合作辦學下的外語人才培養,需要學校積極引進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理念,加強師資國際化、課程國際化、實踐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為國際化外語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進而實現國內外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為我國的全球化進程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外語人才,使他們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廣磊,羅君.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模塊化教學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新思路[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2]康小玲.高職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初探——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海外英語,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