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摘 要】 目的:了解急性冠脈綜合征臨床干預中展開“雙心護理”工作體現出的價值。方法:隨機選擇94例因患有急性冠脈綜合征而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間入院的病人,以干預模式的差異分組:甲組47例統一行傳統干預,而乙組47例則施以“雙心護理”,分別對兩組病例干預效果及其心理狀態評分情況全面統計,作比較。結果:甲組47例有效率78.72%(37/47),乙組47例95.74%(45/47),(P<0.05);乙組病例SAS計分、SDS計分臨床改善水平相對優于甲組,(P<0.05)。結論:患上急性冠脈綜合征后,臨床干預工作中,施以“雙心護理”方案可行性高,推薦應用。
【關鍵詞】 傳統干預 “雙心護理” 干預效果 急性冠脈綜合征 心理狀況
急性冠脈綜合征在臨床上表現出救、護難度大的特征,通過及時展開“雙心護理”工作,在對其疾病狀況充分控制、避免機體病情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干預工作實踐程序,促進轉歸。為了解“雙心護理”工作在江蘇省啟東市人民醫院臨床開展現狀,通過抽選94例因患有急性冠脈綜合征而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間入院的病人,分別分析兩種干預技術條件下病人病情狀況與心理狀態,旨在改進臨床干預工作,實現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疾病癥狀的充分控制與改善。
1 臨床信息和方法
1.1 臨床信息
隨機選擇94例因患有急性冠脈綜合征而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間入院的病人,干預工作中,以干預模式的差異分組。甲組47例,44歲-79歲,均值(57.1±4.00)歲;21例(男)/26例(女)。乙組47例,45歲-81歲,均值(58.0±5.23)歲;22例(男)/25例(女),統計分析甲/乙組病例信息,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甲組47例統一行傳統干預:在對其疾病癥狀全面觀察的同時,施以心理疏導工作、用藥干預工作等。同時,乙組47例施以“雙心護理”:(1)組建“雙心護理”團隊。結合科室人員結構,組建專業護理團隊,并且組織團隊成員參與培訓活動,內容集中于心理干預專業知識、心理干預專業技術等方面。(2)維護護患關系。患病后,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多會有焦慮情緒以及緊張心理等出現,與護理人員接觸時,難免會帶有個人情緒,所以護理人員除了要安撫病人以及鼓勵病人外,還要維護好兩人間和諧關系,通過對病人心理狀況展開專業評估,在了解其心理情緒的基礎上,施以針對性干預,以充分緩解機體不良情緒。(3)優化住院環境。致力于為病人創建集安靜性、清潔性、舒適性為一體的住院環境,在對室內溫度動態監控、調整的同時,還需對濕度展開合理調整,確保機體身、心均處于舒適狀態,有助于緩解其情緒。(4)重視認知干預。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多未能客觀了解自身病情,治療工作中的依從性還有待于提升,所以護理人員要加強對病人的認知干預,通過對疾病知識、干預知識、病情轉歸知識等全面介紹,在提升其認知能力的同時,有助于規避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展開不同干預工作后,分別統計兩組干預水平及其心理狀態。(1)干預水平。機體心絞痛現象發生頻次顯著降低,不僅持續時長縮短幅度超過80.0%,而且缺血性ST段已成功回落至平基線水平,屬顯效;機體心絞痛現象發生頻次有所降低,其持續時長縮短幅度超過50.0%,同時ST段的回落幅度不足50.0%,屬好轉;機體心絞痛現象發生頻次及其持續時長尚無改變,甚有加重,屬無效[1]。(2)心理狀態。選擇SAS表、SDS表分別評定病人焦慮情緒及其抑郁狀態,得分及焦慮程度、抑郁程度均維持正比標準[2]。
1.4 數據統計
選擇SPSS22.0軟件對相關數據專業統計,94例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例干預水平及其心理狀態評分情況的統計結果分別選擇“n/%”和“(x±s)”表示,通過組間/內比較其統計結果,如果差異顯著,(P<0.05)。
2 結果
2.1 分別對兩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例施以不同干預措施后效果
甲組47例有效率78.72%(37/47),乙組47例95.74%(45/47),(P<0.05),見表1。
2.2 分別對兩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例施以不同干預措施前/后心理狀況
分別對兩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例施以不同干預措施前/后,其SAS計分、SDS計分統計結果見表2。
由上表,對甲/乙組病人施以不同干預措施前,其SAS計分、SDS計分組間比較結果并未表現出顯著性,(P>0.05),而施以不同干預措施后,兩組各計分組內比較已顯著降低,(P<0.05),同時乙組計分統計結果也相對優于甲組,(P<0.05)。
3 討論
黎鳳群[3]等強調,除病情危重外,急性冠脈綜合征還存在致死率高的問題,大多病人伴隨著恐懼心理、緊張情緒以及應激反應等出現,以至于救、護工作難度異常增加,同時機體預后水平也因此而受損,所以臨床中,在重視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專業防治的同時,還需重視對病人干預工作的充分優化,同時酌情展開“雙心護理”工作。
“雙心護理”工作強調護理人員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狀況,在判斷其認知能力以及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優化心理干預技術、展開心理干預工作,進而改善機體不良情緒。“雙心護理”工作實踐環節,除了要組建“雙心護理”團隊外,還要盡力維護護患關系,在優化住院環境的同時,重視認知干預工作,通過對病人干預水平充分提高,以實現對其SAS計分、SDS計分改善質量的進一步提升[4]。此次對分別對兩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例施以不同干預措施后,甲組47例有效率78.72%(37/47),相較于乙組47例的95.74%(45/47)明顯偏低,(P<0.05);同時乙組病例SAS計分、SDS計分都相對低于甲組,(P<0.05),表明“雙心護理”方案實踐水平較高。
綜上所述,患上急性冠脈綜合征后,機體疾病癥狀多偏于嚴重性,因此在干預工作中,為提升干預工作質量,建議施以“雙心護理”方案,通過改善機體抑郁情緒及其焦慮心理,在促使急性冠脈綜合征加速轉歸的基礎上,充分改善機體預后,推薦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慧愛,黃潔茹,盧雅云,等.三主體雙軌道交互式護理干預模式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他汀類用藥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34):3461-3463.
[2]周曉英,黃敏虎.雙心診療模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及心律失常發作的影響[J].四川精神衛生,2016,29(4):352-356.
[3]黎鳳群,黃素風,蘇琦雯.護理干預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急診介入治療圍術期出現不適癥狀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8):2508-2510.
[4]李招兵,馬小峰.雙心模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療效的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