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 目的 通過分析本院門診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的抗高血壓藥物門診處方1200張,以用藥頻度(DDDs)、藥物利用指數(DUI)等為指標,分析抗高血壓藥物的用藥合理性。結果 1200張抗高血壓藥物處方中男性625張(52.08%),女性575張(占47.92%);大于71歲患者處方628張(52.33%),位居年齡段首位。用藥頻度排列前三的為硝苯地平、拉西地平和厄貝沙坦;聯合降壓的處方336張(28.00%),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最多。結論 抗高血壓藥物在我院使用情況基本合理。
【關鍵詞】 抗高血壓藥 處方 用藥分析
近年來,高血壓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呈持續增長趨勢,因此合理規范使用抗高血壓藥物變得尤為重要[1]。為了解我院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情況,抽查本院抗高血壓藥物的門診處方進行調查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門診2016年12月處方12219張,篩查出含有抗高血壓藥物處方1200張,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及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2 方法
統計性別、各年齡段處方數及所占比例;統計聯合用藥處方數;采用WHO推薦的限定日劑量(DDD)及藥物利用指數(DUI)計算統計,評價用藥是否合理。其中DDD值以WHO推薦劑量為準,參考《新編藥物學》(17版) ,未收藏的藥品結合藥品說明書及臨床實際而定;計算藥物DDDs=藥物的總用量/相應藥品的DDD值;計算藥物利用指數DUI= DDDs/實際用藥天數。以DUI作為評價臨床用藥是否合理的標準: DUI≤1.0即為合理 ,說明醫生日處方量小于DDD值;DUI>1.0說明醫生日處方量大于DDD值 ,用藥存在不合理 [2]。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抽查門診12月份處方12219張,其中抗高血壓藥物處方1200張,占處方數的9.82%。在1200張抗高血壓藥處方中,男性625張,占52.08%,女性575張,占47.92%,男性略高于女性;大于71歲患者使用抗高血壓藥物有628張,位居抽查處方年齡段首位,占總抽查處方的52.33%;61~70歲的有232張,占19.33%;51~60歲的有174張,占14.50%;41~50歲的有97張,占8.08%;40歲及以下有69張,占5.75%。
2.4 聯合用藥情況
在1200張高血壓藥處方中,聯合用藥的處方有336張(28.00%),其中二聯282張(83.93%),三聯47張(13.99%),四聯7張(2.08%)。二聯用藥方案中聯用較多的有:CCB+ACEI(69張);CCB+ARB(118張);ACEI+β受體阻滯劑(16張);CCB+復方制劑(23張);CCB+β受體阻滯劑處方(19張);ARB+β受體阻滯劑處方(37張)。三聯用藥方案中較多的有:ACEI+CCB+β受體阻斷劑(18張);ARB+CCB+β受體阻斷劑(29張);四聯用藥方案:ACEI+CCB+β受體阻斷劑+利尿劑(3張);ARB+CCB+β受體阻斷劑+利尿劑(4張)。
3 討論
3.1 一般情況
由表1可見,高血壓患者男性略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吸煙、飲酒、高鹽飲食、工作壓力大等生活習慣有關,基本符合高血壓流行規律,提示高血壓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更應注重生活方式的干預。從年齡段上顯示,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70歲以上年齡段占比最高(52.33%),提示老年人是高血壓發病的高發人群,對該年齡段的健康人群進行高血壓病的篩查非常必要。[3]
3.2 單種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由表2可見,在單種抗高血壓藥物使用中,鈣拮抗劑應用最多,其次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4],鈣拮抗劑能夠在降壓的同時保護腎臟,對糖脂質代謝無不良影響,安全性高,尤其適用于老年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穩定性心絞痛、冠狀動脈或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周圍血管病的患者;ACEI和ARB均為抗高血壓的一線治療用藥,尤其適用于左心室肥厚、代謝綜合征及伴有糖尿病腎病的高血壓患者,能夠在降壓同時保護腎臟、抑制心肌重構和改善糖脂代謝,可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險,有良好的靶器官保護作用。因此,我院排名靠前的抗高血壓藥物選擇合理。
3.3 各類藥物利用情況
由表1可見,本次評價DDDs排序前三的分別為硝苯地平、拉西地平和厄貝沙坦,DUI比值均接近1.0,故使用基本合理。以上藥物分別屬于D-CCB和ARB類,均作為《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用藥。另外,三種藥物均屬于長效或控釋制劑,因此給藥后24小時能夠維持相對恒定的血藥濃度,同時每日服用1次能夠簡化給藥方案,增加患者服藥依從性。[5]
3.4 聯合用藥分析
本文聯合用藥的處方中,二聯的處方數最多。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當單用一種藥物控制血壓效果不理想時,應注重聯合用藥。我院應用最多的方案是D-CCB+ACEI和D-CCB+ARB,符合指南推薦的優化聯合方案:前者具有直接擴張動脈的作用,后者通過阻斷RAAS,既擴張動脈,又擴張靜脈,故兩藥有協同降壓作用。同時,ACEI/ARB可消除D-CCB常見產生的踝部水腫,也可部分阻斷鈣通道阻滯劑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經張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應。另外,此次處方中聯合用藥方案也存在同類降壓藥物聯用的不合理現象,如CCB+CCB、ACEI+ARB等,不僅很難達到協同降壓的效果,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6]。
綜上所述,我院門診抗高血壓藥物使用基本合理。醫師和藥師應當嚴格依據相關指南,掌握每類抗高血壓藥物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在制定給藥方案前應明確病因,對患者進行危險因素及靶器官損害的評估,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患者既往用藥史、不良反應史、服藥依從性、藥物經濟學等因素,加強藥學監護和患者用藥教育,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給藥方案,進一步促進我院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使用。
參考文獻
[1]董芳.抗高血壓藥物門診處方用藥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1,20(12):919-921.
[2]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98-411.
[3]白瑤,龔繼軍等.某院2013年中老年抗高血壓藥物處方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4):1962-1963.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10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5]席宇飛,徐勤芬等.我院2012年抗高血壓藥物門診處方分析[J].中國藥房,2014,25
(6):492-495.
[6]崔鴻梅,田書霞.我院門診抗高血壓藥處方用藥分析[J].天津藥學, 2012,24(1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