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民 丁躍玲 方坤 魏金花
【摘 要】 本文通過探討補腎滋陰方藥六味地黃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可能作用機制,得出結論:補腎滋陰之六味地黃湯對DN大鼠腎組織Ang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這可能是其具有改善腎功能、減輕腎臟病理損害和延緩腎臟病理進展的作用機制之一。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補腎滋陰方藥治療作用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并發癥。DN與中醫“消渴”之“下消”關系密切,補腎滋陰方藥常用于早期DN的治療。六味地黃丸是補腎滋陰的經典方劑,但其作用機制研究較少。我院對其進行了初步研究,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及實驗用藥
選擇30只健康清潔的雄性SD大鼠,體重在200g左右,且鼠齡在4周以上6周以下。六味地黃湯。鏈脲佐菌素(STZ)。
1.2 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動物分組
隨機抽6只為正常組(NC),其余大鼠均注射鏈脲佐菌素(STZ),采用的注射方式為一次性腹腔注射,注射劑量為60mg/kg,正常組中的大鼠使用生理鹽水注射,選用一定的注射量。72小時后對大鼠的血糖進行監測,血糖值為16.65mmol/L或超過該值,監測尿糖顯示結果為陽性,則成為DM模型的成模標準。采用隨機的方法將成模大鼠分成3組,分別為模型組(DM組)、六味地黃湯治療組(LD組)、苯那普利治療組(BN組)。各組分別有8只大鼠。在成模后的1星期之后對大鼠給予藥物,給予劑量為成人量的20倍,且1天1次。LD組給予六味地黃湯,給藥劑量為25g/kg。BN組按6.67mg/kg灌胃,所有大鼠均連續給藥8周。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進食飲水無限制。
1.3 主要試劑
(1)血尿素氮、肌酐測定試劑盒。
(2)尿蛋白檢測試劑盒。
(3)腎素活性放免檢測試劑盒。
(4)血管緊張素Ⅱ放免檢測試劑盒。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對產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且組間的資料采用(x±s)表示,并進行t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一般觀察
正常組中的大鼠無異常癥狀,且生長情況好。與正常組比較,造模組中的大鼠消瘦較為明顯,在早期呈現出好動,具有較強的敏感性特征,大鼠間好打斗;而在后期則表現得較為遲鈍,精神不佳,皮毛也無光澤,體重減輕,進食量、飲水量明顯增加,實驗結束時NC組6只、DM組6只、BN組7只、LD組6只。
2.2 各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的變化見表1:
2.3 各組腎組織腎素活性和血管緊張素Ⅱ含量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其發生與諸多因素有關,而高血糖持續狀態是其根本的原因,故可采用糖尿病動物模型。
研究顯示,糖尿病狀態下循環中RAS呈現抑制狀態,AngⅡ對腎素分泌的負反饋調節受到干擾,而使局部組織RAS被激活。腎素不但具有酶的活性而且其本身有生物學活性;與腎素受體結合后可使血管緊張素原向AngⅡ轉化的效率提高至原來的四倍。本實驗結果表明,腎素活性在模型組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苯那普利組比模型組顯著增高(P<0.05),六味地黃湯組與模型組比較略有降低,沒有統計學意義,但明顯低于苯那普利組,提示六味地黃湯對腎組織腎素活性可能有一定影響,其確切機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在持續高糖刺激下AngⅡ的生成除ACE途徑外還存在非ACE途徑和非腎素途徑活躍;經ACE2途徑降解受到抑制[1],最終AngⅡ增加,影響腎小管濾過率和濾過分數;AngⅡ還具有潛在的炎癥活性,加速DN的發展[2]。本實驗也觀察到給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苯那普利的大鼠,腎組織AngⅡ含量比模型組明顯降低,可能是六味地黃湯具有保護腎臟、延緩DN病理發展的作用機制之一。
參考文獻
[1]涂曉文,陳香美.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對慢性腎臟疾病的治療作用.中華腎臟病雜,2006,22,(1):54~56
[2]熊燕,賈汝漢.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在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中的新認識.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4,5(9):5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