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娟
(靖江市中醫院骨科,江蘇 秦州 214500)
中藥封包與天樞穴按摩防治腰椎骨折后腹脹的護理分析
朱美娟
(靖江市中醫院骨科,江蘇 秦州 214500)
目的 探討中藥封包與天樞穴按摩兩者加以聯合應用在防治腰椎骨折后導致腹脹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62例腰椎骨折腹脹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3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中藥封包與天樞穴按摩及常規護理。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77.42%),(P<0.05)。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腸鳴音次數/min多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23%)低于對照組(19.3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83.87%),(P<0.05)。結論中藥封包與天樞穴按摩輔助早期護理防治腰椎骨折后腹脹效果顯著,可減輕腹脹癥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
中藥封包;天樞穴按摩;腰椎骨折;腹脹
腰椎骨折患者由于長期需要臥床休息,會引起許多并發癥,其中腹脹就是其早期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表現為肛門不排氣、腹部脹痛、便秘等,嚴重影響骨折治療效果、康復過程及生活質量,也給患者心理帶來很大陰影。對腰椎骨折患者給予早期綜合護理措施,有利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上述臨床癥狀的發生率[1],從而促進患者康復。本院在對該類患者的護理中采用中藥封包、灌腸、針灸按摩等方法,本文對其護理效果進行分析。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從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骨折腹脹患者6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31例)。觀察組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32~69歲,平均(51.12±3.22)歲,22例伴有腹痛,18例伴有便秘,伴有惡心嘔吐13例;對照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33~68歲,平均(51.63±2.89)歲,21例伴有腹痛,16例伴有便秘,伴有惡心嘔吐12例。兩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均經X片或CT檢查明確診斷,意識清醒,均無明顯的神經損傷。均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疾患患者。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 對照組給予早期護理,具體為(1)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耐心傾聽其傾訴,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尊重其內心感受,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講解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增加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從而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并為患者講解自我護理知識,教會其正確平臥、翻身、排便姿勢等。(2)飲食排便護理:幫助患者制定科學的食譜,多進食清淡食物,少量多餐,進餐要按時,多飲水,以通過建立胃-結腸反射,促進排便[2]。囑患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定點,以促進排便。對排便困難者可用手掏大便,注意動作輕柔,保護肛周皮膚和腸黏膜。(3)腹部按摩:患者有少量腸蠕動時可幫助其腹部按摩,按摩在布置溫馨的治療室,同時播放輕松、柔美的音樂。患者取仰臥位,護理人員從右下腹開始對患者進行按摩,10 min/次,2次/d。按摩完成后,進行腹式呼吸訓練,保持患者胸部不動,可采用吸鼓呼縮的方式[3]。10~15 min/次,4次/d。(4)功能鍛煉:患者取仰臥位躺于氣墊床上,定期協助患者變換臥位,以促進腸蠕動。患者在床上進行挺腹、伸腰等鍛煉。對需要的患者可給予西沙必利片、開塞露等以改善腹脹情況。
1.2.2 觀察組護理 觀察組給予早期護理加中藥封包配合天樞穴按摩?;颊呷⊙雠P位,護理人員立于患者床旁,以右手中指指端對天樞穴進行按摩,5~10 min/次,如果患者有酸麻脹痛感,則停止按摩。同時將中藥包在恒熱器上預熱后,放于患者中腹部,根據患者對溫度耐受情況調節溫度調節器,以患者皮膚微紅透熱為度,防止燙傷。護理人員及時進行巡視。2次/d,30 min/次。兩組均治療護理時間約為一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傷后48 h內肛門排氣,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療效指數為60%~85%;傷后72 h內肛門排氣,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療效指數為30%~6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77.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7,P<0.05)。見表1。
2.2 組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腸鳴音次數比較 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腸鳴音次數/min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及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31例中,發生并發癥1例,發生率為3.23%,為呼吸困難;對照組31例中,發生并發癥6例,發生率為19.35%,4例均為呼吸困難,下肢靜脈血栓形成2例。對照組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3,P<0.0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表2 兩組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腸鳴音次數比較(±s)

表2 兩組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腸鳴音次數比較(±s)
對照組(n=31)19.23±1.87 3.01±1.21 28.14±2.67組別首次肛門排氣時間(h)腸鳴音(次/min)排便時間(h)觀察組(n=31)14.53±1.56 5.63±1.57 23.58±2.56
2.4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滿意的31例(100.00%),對照組對護理工作滿意的26例(83.87%),觀察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4,P<0.05)。
腰椎骨折后腹脹的形成與骨折后形成腹膜后血腫長期壓迫內臟植物神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有關[4]?;颊吖钦酆箝L期絕對臥床也可引起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腹脹、便秘。給予患者早期護理,可有效減輕其腹脹、便秘等癥狀。心理護理可減緩患者緊張、焦慮等情緒,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給患者在飲食方面予以指導可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腹部按摩、功能鍛煉可促進胃腸蠕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祖國醫學認為腰椎骨折后腹脹機制為骨斷筋傷、氣滯血瘀、腸腑傳導失司、傷后瘀血導致氣機升降失調,腑氣痞塞[5]。本組資料中,觀察組所用中藥封包的主要成分有大黃、佛手、桃仁、木香、紅花、佛手、青皮、川樸、芒硝,其中桃仁、紅花、大黃活血化瘀、理氣、瀉熱毒,木香、川樸、佛手、青皮理氣和中、消積化滯除脹,芒硝清火瀉下、潤燥軟堅、通便、消腫?,F代藥理學認為,大黃、桃仁、紅花對減少腹后壁血腫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重要作用[6]。諸藥合用,可達到活血化淤,化滯除脹,疏通胃腸之氣的功效,并能使大腸傳導功能恢復。在遠紅外線的作用下,中藥封包中的中藥有效成分轉化離子狀態,更容易被腹部皮膚吸收。腹部血管在溫熱條件下持續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藥物通過皮膚進入胃腸道,促進腸道的蠕動,使腹脹、便秘等癥狀減輕。
天樞穴是腹部要穴,具有理氣行滯,疏調大腸腑氣的功效。現代藥理學認為,按摩天樞穴對腸道植物神經有刺激作用,可促進腸蠕動和腸道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恢復腸道功能,消除腹脹[7]。
本組資料中,觀察組經過中藥封包與天樞穴按摩治療加常規護理后,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護理方法對防治腰椎骨折后腹脹效果顯著。總之,中藥封包與天樞穴按摩輔助早期護理防治腰椎骨折后腹脹效果顯著,可減輕腹脹癥狀,減少并發癥,提高護理滿意率,促進患者恢復。
[1]陸金英.生大黃貼敷神闕穴聯合紅外線臍部照射預防胸腰椎骨折后腹脹便秘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19(6B):48-49.
[2]胡陽廣,王才立,田慶顯,等.復元活血湯加味治療陽虛型胸腰椎骨折后腹脹便秘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3,31(4):767-769.
[3]樊海英,李小紅,陳代麗,等.鄭氏經穴腹部按摩防治腰椎骨折后腹脹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5A):43-44.
[4]陳偉惠,溫東棟,梁業.氣囊托板加中藥熏燙治療壓縮性腰椎骨折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2,26(5B):1322-1323.
[5]歐敏芳.腰椎骨折術后腹脹情況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3):31-33.
[6]張金旋,黃燕虹,林奕鑾,等.中藥封包配合天樞穴按摩防治胸腰椎骨折后腹脹的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4,12 (21):369-370.
[7]陳鳳梅,傅利勤,陳玉婷.行氣通便貼在胸腰椎術后病人腹脹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2,26(6):1603-16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