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虹
高速公路綠化工程項目審計淺析
■常 虹

江西高速公路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全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昌九高速于1993年建成通車。20多年來,全省共投入2 100多億元,建成了49條5 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打通了24個出省大通道,實現了全省縣縣通高速,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江西速度”。綠化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附屬工程,也是審計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究的薄弱領域。筆者結合工作實踐經驗,僅從技術角度談談高速公路綠化工程審計的重點和對常見問題的應對措施。
1.工程變更多。高速公路綠化工程較其他工程比,變更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在整體工程建設前期沒有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綠化設計,有的甚至僅做了一筆預備費;二是隨著環境理念更新、建設品味提升的影響,原設計方案已不能滿足實際施工需要;三是竣工結算與原施工圖相比,在苗木品種、規格和數量上變更較多。
2.功能性對施工要求高。高速公路綠化工程分為主線綠化、互通區綠化和服務區綠化三部分,其中主線綠化又分為中央分隔帶綠化、路測綠化、隧道頂及漸變帶綠化。不同區域的綠化均有特殊性功能要求,施工完成后還需滿足特定要求的高度、密度和成活率,技術難度較大。
3.工程造價控制難。高速公路綠化工程容易受到市場供求關系、市場競爭因素和季節變化的影響,一些施工單位采取不平衡報價,對一些項目采取低價中標高價結算,而監理單位專業人員配備不足,市場信息不對稱,容易造成工程造價控制不力。
(一)工程量方面的問題
1.苗木數量不實。綠化工程結算時,在單價固定的基礎上,苗木數量是決定性因素。因涉及的施工范圍較大,人工逐棵清點苗木的方法是無法實現的,一般采用的是丈量單位面積苗木數量的方法,而選取的丈量面積又很容易受到種植密度的影響。
2.土方工程量不實。正常綠化工程基本上先做土方,過程中常見的有缺方購土、垃圾深埋、缺方內運、余土外運等情況。實際施工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施工方和監理丈量土方的時候虛方與實方的換算。余土外運是渣土還是建筑垃圾,土方外運的距離,大型機械進退場費用等都會影響土方工程量的確定。
(二)工程價格方面的問題
1.苗木以次充好套價。相同品種不同規格的苗木在價格上存在巨大差異,特別是珍稀苗木胸徑相差1公分,價格就是成倍增長,施工方往往會在苗木規格上動腦筋,以達到逐利的目的。
2.變更新增苗木品種單價高。施工單位采取不平衡報價,引發的弊端在于施工過程中通過變更的方式增加結算單價高的苗木數量,而減少結算單價低的苗木數量,從而實現總價上的更大收益。
3.串換苗木名稱抬高單價。同一種苗木的不同品種有不同的商品名,投資方和監理通常對植物屬性了解不夠。施工方往往利用信息的不對稱,以商品名替代通用名,作為變更品種重新報價,不執行合同投標價。
4.變更數量較大苗木不調價。工程發生變更時,苗木價格一般是依據原中標合同中的單價確定,而對于變更數量較大的苗木在剔出市場價格變動的因素后,在綜合成本測算下,單價應當是降低的,如不調價就會造成工程費用的增加。
1.激光雷達技術精準鎖定工程量。綠化工程審計可以探索運用先進的激光雷達測量技術代替傳統人工測量,利用激光雷達測量的掃描、透視和快速成圖功能,準確的統計出所測區域內樹木總數,并結合全景影像技術完成樹種識別,直接形成數字化資料作為審計證據保存。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可完成高精度測量苗木規格測試分析,在大幅度提高審計效率基礎上,實現工程審計領域的推廣應用。
2.動態價格管理系統確定工程價。一是建立動態價格管理系統,分時段反映不同苗木的價格,避免同一時間不同工程出現不同價格;二是根據施工單位提供的購貨地點、運輸裝卸方式等計算其他相關費用(如苗木運輸費、裝卸費、看管費、種植費、養護費等);三是以苗木信息指導價為基礎,廣泛收集苗木市場價格信息,以本地或附近區域市場價格作為依據,對品種稀缺、規格加大等市場不常見苗木,必要時可采用市場調查或詢價,防止施工單位虛報高價和漫天要價。
3.工程變更區分合理與否。審計過程中嚴把工程變更,對比招標文件、合同、工程量清單、技術變更聯系單等資料,結合施工規范及有關標準,通過審查變更是否合理從而確定施工單位上報資料的真實性,對盲目變更、違規簽證的予以拒絕;對于合理性工程變更,還應到現場核實其真實性,對施工單位不按工程變更施工的苗木予以調整或剔除。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