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記者 黃培昭 紀雙城 青木 本報記者 吳志偉 張倍鑫 ●任重 丁雨晴

原本被認為是一場毫無懸念的選舉,卻讓英國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天。9日,英國大選結果顯示,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領導的保守黨單獨執政地位不保,各個政黨都未能在議會中擁有過半席位,只能通過聯合組建政府等方式執政。當梅在一個多月前宣布將2020年的大選提前時,她希望獲得更多議席,以便在即將到來的脫歐談判獲得更多民意支持;選舉前,英國輿論也普遍認為保守黨將獲得“壓倒性”勝利。但是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難怪英國媒體在9日當天充滿對于這場“政治動蕩”的不安,認為英國將迎來更大不確定性,脫歐談判也前途未卜。不過很快,梅打斷了人們對于保守黨或被趕出政府的猜想,當天中午便確定了與北愛爾蘭小黨聯合組建政府。即便如此,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看來,從保守黨單獨執政到兩個執政黨需要分享利益,英國政壇面臨的不確定性比選舉前更大。
震驚,大混亂,失敗
“英國又一場政治地震!”德國《法蘭克福新聞報》9日稱,幾乎是一年前,英國公投脫歐的結果出乎了預測;現在,保守黨又意外地在大選中失去絕對多數席位。
截至記者9日發稿時,爭奪下議院650個席位的英國大選已確定649個席位的歸屬。特雷莎·梅領導的保守黨獲得318個席位(42.4%),比選舉前少了12席。雖然保守黨議席占多數,但沒有過半。保守黨最大的對手工黨被視為這次選舉的最大贏家,獲得261席(40%),比之前增加了29席。分析稱,工黨的表現好于預期是因為有大量年輕選民參與投票,他們被工黨黨魁科爾賓充滿激情的競選活動吸引。其他各黨成績是:蘇格蘭民族黨35席,自由民主黨12席,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10席,其他政黨13席。主張脫歐的英國獨立黨未獲得席位(此前1席),黨魁納托爾宣布辭職。
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在這次大選中取得絕對多數,英國因此出現了“懸浮議會”,各政黨可通過籌組聯合政府、組建少數派政府或重新選舉等方式來解決該問題。也就是說,根據結果,保守黨和工黨都有機會執政。不過,作為現執政黨的保守黨有機會先行組建執政聯盟。
這種情況是特雷莎·梅4月18日宣布提前大選時沒有預料到的。法新社稱,她經歷了近年來英國政壇中最戲劇性的反轉之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分別用“巨大的尷尬”和“恥辱”來描述梅遭遇的打擊。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選戰之初,保守黨高枕無憂,支持率一度領先工黨21%,領先幅度是1983年以來最大。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說,在民調大好的情況下,梅“突然豪賭”,決定提前舉行大選,希望進一步增多議會席位,在脫歐談判中獲得更多民意支持,但結果,她押錯了寶。
這樣的結果也是英國媒體和市場沒有預料到的。8日投票當天,英國紙媒中除了《衛報》和《每日鏡報》,幾乎都站在梅這一邊。然而一天之后,“震驚、大混亂、失敗”成為英國各大紙媒的頭版標題關鍵詞。《泰晤士報》《金融時報》9日都以“梅的豪賭失敗了”為題。英國銷量最大的《太陽報》8日封面還是“不要將英國丟給科爾賓”,9日就換成了包含梅名字拼寫的詞語“底氣全沒”(Dismay)。《每日郵報》9日稱,梅遭遇“災難性的后院失火”,即將來臨的脫歐談判被打上問號,英國前途未卜。
BBC9日報道稱,英鎊在出口民調顯示保守黨未取得過半席位時應聲下跌2%,跌至近8周以來的新低。
不過,保守黨反應迅速。2010年出現“懸浮議會”時,宣布組建政府用了5天時間,梅在9日當天就與民主統一黨達成組閣協議。9日中午,梅緊急前往白金漢宮與英國女王會面,請后者授權她組閣。之后,梅在首相官邸前發表簡短聲明稱,已獲得女王授權。英國目前最需要的是“穩定”,她的政府會“提供穩定”,并努力確保“國家安全”。據報道,梅將在英國時間9日宣布新內閣成員名單。“德國之聲”稱,保守黨組閣對象并不多。致力于英國留在歐盟的自民黨已經說“不”,工黨議會黨團外交政策發言人9日凌晨也強調,“不會有執政聯盟”,僅民主統一黨同意與保守黨談判。
緣何變成“特雷莎·霉”?
“梅將繼續待在首相位置上”,《赫芬郵報》(英國版)稱。北愛爾蘭政黨擁有關鍵的10個議員席位,梅可以同其合作獲得簡單多數席位。聯合組閣的消息出現前,梅的政治生涯被認為充滿不確定性,英國《每日鏡報》稱其“命懸一線”。有媒體原本稱,“6月是5月(五月英語也是May)的結束,不過后來改稱為“6月不再是5月的終結”。
無論如何,在議席減少的情況下,梅的壓力非常大。9日這天,她在黨內外都面對著要求她辭職的聲音。科爾賓9日便稱梅應該下臺,其“任期的結果是失去席位、選票和信任”。保守黨議員安娜·索布里表示,在舉行了“一場災難性的競選” 之后,這位首相應當“ 考慮一下自己的位子”。英國前財長奧斯本9日說, 梅將面臨關于此次大選以及保守黨未來走向的“ 大規模檢討”。英國工黨副黨魁沃特森表示, 梅應該遵守她說過的話。5 月20 日, 這位女首相曾在社交網站上表示,只要失去單獨執政地位,“就等于輸掉這次選舉,屆時同歐洲代表坐在談判桌前的將是科爾賓”。
不過,前保守黨黨魁鄧肯·史密斯對英國天空新聞網說,任何要求替換梅的舉動都是災難性的。他說,“我們此刻不需要選舉領導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脫歐,因為脫歐的時鐘已經開始計時”。
“特雷莎·梅變成了特雷莎·霉”,《聯合早報》如是評價。法新社分析稱,梅錯在了5個方面。首先,許多英國人認為這次選舉是想擴大執政優勢的“圖謀”。然而,不少人對此前兩次公投——2014年的蘇格蘭獨立和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的“有毒遺產”感到擔心,因為這兩次公投導致英國分化嚴重。在他們看來,新的選舉勢必使英國社會舊傷復發。第二,5月中旬,保守黨提議讓老人支付無上限的養老費用,遭致猛烈批評。第三,5月22日發生了導致22人死亡的曼徹斯特體育館自殺式襲擊,6月3日又有極端分子在倫敦鬧市區駕車碾壓路人、到酒吧區見人就砍,造成8人死亡。這些都使人重新審視梅在上屆政府擔任內政大臣6年期間(2010年至2016年)的表現。CNN稱,在她任內,全英削減了近2萬個警察崗位。第四,梅拒絕參加電視辯論的做法被批“懦弱”。第五,她無休止重復“堅強和穩定領導力”的“咒語”引起許多人的反感,并戲稱她是“梅機器人”,科爾賓則是喜歡與公眾交流的資深“草根競選人”。
“這是自己造成的傷口。”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布萊恩·克拉亞斯表示。法新社稱,與錯誤地堅信在脫歐公投中將使英國留在歐盟內的卡梅倫一樣,如今梅也有可能因傲慢自大而被人們記住。另有分析稱,作為英國第二位女首相,梅通常被與英國首位女首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相比較,但她發出了顯然不同于撒切爾夫人的言論,拒絕“不受束縛的自由市場”。
歐盟無法幸災樂禍
“歐盟擔憂地看著倫敦”,德國電視一臺9日稱,6月19日就是歐盟和英國之間計劃開始脫歐談判的日期。對于這樣的英國選舉結果,歐盟無法幸災樂禍。
據法新社報道,歐盟預算專員歐廷格對英國大選后出現了新的不確定性提出警告,“我們需要一個有執行力的政府來協商英國脫歐”,否則“對談判雙方來說都存在風險”。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表示,談判何時開始沒有最后期限,只有結束日期,他希望梅盡可能避免因沒有談判,而最終無法達成任何協議。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9日說,歐盟已經準備好開始同英國展開脫歐談判,他希望英國盡快組建新政府。
美國《紐約時報》9日評論說,不管怎樣,英國同歐洲進行談判的地位被嚴重削弱。眼下的形勢使得民主統一黨地位重要,成為新的“國王擁立者”。這一成立于1971年的政黨支持北愛爾蘭留在英國,而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在經濟和歷史等方面關系密切。由于愛爾蘭是歐盟成員,民主統一黨傾向于與歐盟保持密切往來,如果該黨跟保守黨合作,它可以要求梅女士的政府對脫歐持“軟”立場。
這次大選是否意味著英國迷失了方向?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9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在脫歐公投后就已經迷失了方向,“我相信在這之前,英國外交、內政等政策都是圍繞它是歐盟成員國這個前提來做的”。
崔洪建表示,梅這次提前大選本來希望一次性盡量消除不確定性,更好地將議會掌控在自己手里,“但如今與民主統一黨組閣,這是亡羊補牢之舉。原來是單獨執政,現在要與地方小黨一起,保守黨與它的利益該怎么分享,地方利益和國家利益要怎么協調,這可能成為以后他們執政的一個關鍵問題,不確定性因此也就比選舉前更大”。▲
環球時報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