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
摘 要:藝術美在認識的同一性主要指的是人類對美的意識所產(chǎn)生的共性。雖然人類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文化,但在不同的文化中藝術美卻有著相同的認識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涉及到美學和藝術的共同點,本文正是探討美學和藝術共同點及其認識的。從區(qū)別、形式并以舉例和境界作為論據(jù),全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形式美;藝術美;美學;哲學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025-01
一、從美學到藝術
關于“美學”一詞最早的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可謂是歷史悠久,它最初起源于哲學的探討,但若對其進行定義確是復雜的。因為美學就其本身來講是一個形而上學問題,而形而上學問題的本質(zhì)是最難解釋的,因為正如海德格爾說過的:“精神的每一種本質(zhì)形態(tài)都處于模棱兩可的狀態(tài)中。”所以“哲學的活動就是對超乎尋常的東西做超乎尋常的發(fā)問。”一切形而上學問題不可能得到公式化的解答。美學之所以成為一門學科,在原因上我覺得大概有兩點:(1)美學無論是因其目的還是因其自身都是值得人所欲求的真理;(2)對美學問題的研究是共同事物中的某種共性概念的存在。
藝術是美學研究的重要領域,這是由于藝術的根本目的所決定的,藝術的根本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美,既然是創(chuàng)造,那么就是一種生產(chǎn),它涉及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層面的因素。但藝術創(chuàng)造的美不同于美學上的“美”字,藝術創(chuàng)造的是藝術美,藝術美是美學研究領域的一部分,它是具體的;單就美學的“美”字的而言,它是一般的,它代表的一切人感受到的美的形式。而這兩者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藝術美的演化
對于人類來說,如何從美中產(chǎn)生藝術的,在學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總之,不管是東西方,原始的人類即是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都產(chǎn)生對美的表達,這種創(chuàng)造美的技藝就是藝術,難道這不是對美的認識上存在的同一性嗎?
關于藝術的起源,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目前游戲說、巫術說、禮儀說、勞動說四種說法占據(jù)主流。在中國學界,現(xiàn)認可度較高的是李澤厚的人類學本體論美學,這種思想根植于馬克思主義后又加入了康德的觀點,主張藝術勞動實踐說。而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存在文化上的差別,但是人類都在共同運用藝術去創(chuàng)造藝術美,這點是不容否認的。可以說藝術只是一種工具,人類使用這種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這體現(xiàn)了人類在認識上的共性,這種認識上的共性就是對美認識的同一性。從這點來看,我認為美是人類固有的感受,這也是大概美學成為形而上學問題的直接原因。
三、藝術中繪畫的形式解構分析
形式是相對于內(nèi)容而言的,內(nèi)容就是事物構成要素的總和;而形式則是這些要素的結合方式。本節(jié)我們舉繪畫為例,而形式美指的就是空間或者線條的布局或者安排都能使人產(chǎn)生美的感受。
點,線,面,體,色是繪畫的基本構成要素,無論是西方繪畫還是中國繪畫,都可以用這些基本要素進行分析。這些要素也存在層次上的遞進關系,點形成線,線形成面,面形成體。而色則是與光構成關系的要素。
在基本要素的基礎上,畫面的構成還要需要一定的組合規(guī)律,否則就會雜亂無章。這包含四方面: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jié)奏與韻律。后三者皆是圍繞和諧把握,和諧是造型因素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切的一切均是圍繞“和諧”這個概念展開。
作為畫面表現(xiàn)的方式,一般來說存在兩種形式,具體和抽象。到底選取抽象還是具體,還是二者相互包含,由于受到畫家背景文化影響,所以取舍也不一。但在表達上這二種方式的規(guī)則確是不變的。雖然中西方繪畫存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很大差異,但基本的要素的組成是不變的,這種差異只是形式上的。
四、藝術之境界淺談
前面說過,繪畫中從構成到表現(xiàn)形成了一幅畫,即是系統(tǒng),作為系統(tǒng)必須具備有機性。這種有機性體現(xiàn)在繪畫上就是藝術的境界。所以一幅畫面的境界不等于藝術的形式美構成畫面要素的總和,而是各要素的統(tǒng)一。
藝術的境界是什么?李澤厚先生認為:“美的本質(zhì)在于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根據(jù)人類學本體論的觀點,首先,美是必須是社會性的,即人類社會獨特的;其次,這種美的最高境界應當是藝術家在充分把握客觀規(guī)律之上展開的創(chuàng)造活動。具體來看,在中國藝術中對于意境的表達,直接體現(xiàn)的就是藝術家的思想、觀念、理想及與客觀事物的融合,做到“情景交融。”《莊子》的“庖丁解牛”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也并不是絕對的,雖然在藝術史中的層次不一,但最終表現(xiàn)也存在某種凌駕與客觀規(guī)律之上通往萬事萬物“本源”的意向,即所謂“無法即法”。這難道不是認識上的某種契合嗎?
五、結語
當然,對藝術美在同一性的論述中遠不止這些,藝術美的同一性涉及的內(nèi)容還有許多,這是一個復雜的論題,它涉及到的學科非常廣泛,本文只是簡要從哲學,藝術學和美術學的角度出發(fā),對藝術美的同一性以及其相反的斗爭性做進行敘述,然而就同一性的具體方面而言,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不止這些。最后,由于水平有限,在知識的認識上較為膚淺,論文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高清海.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法.美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