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艷
今年以來,北京市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作為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核心功能的重要抓手。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于近日對外公布了一季度“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成績單”。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一季度,專項行動整體進度達到近30%,略快于時間進度要求。與此同時,北京市部分市屬高校外遷加快推進,6700名高校學生預計今年秋季入學時入住新校區。
以“疏整促”
專項行動為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對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規劃建設管理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實踐中,“疏解整治促提升”就是一條可行性路徑。
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宣布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據介紹,專項行動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牽引,集成了近幾年城市治理專項工作,與人口調控直接掛鉤,目的是提升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整體水平。
2016年,北京已經拆除3000萬平方米違法建設,2017年全市拆除違法建設數量將力爭達到5000萬平方米,其中城六區要拆除1771萬平方米的違建;還將疏解、提升158個市場和物流中心,完成動物園地區、大紅門地區、天意、永外城等批發市場撤并升級和外遷。
按照計劃,北京將在2017年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業企業500家,進一步加大對環保不達標、無證無照、違規經營、安全隱患嚴重的一般性制造業和低端服務業企業清理整治力度,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2569家。此外,北京擬完成棚戶區改造3.6萬戶,確保東城區和西城區定向安置房建設地塊具備開工條件。
據介紹,騰退的空間將更多用于增加停車場、文體、綠地、消防等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和城市安全設施等公益性用途內容,實現調整疏解與優化提升的互促共進。
北京市政府提出,專項行動主責在各區,相關部門要做好牽頭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李素芳介紹,為落實專項行動,建立市級督查考核和季度協調制度,蔡奇市長與16位區長在中央部委和北京市領導、市“兩院”、市監察委負責人等一千四百多名與會者的見證下簽訂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責任書。
此外,北京市還設立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引導資金,引導各區搭建基金平臺,統籌市區兩級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專項行動,采取“先撥付、后清算”的方式下達預算資金,并與各區疏解整治促提升任務措施掛鉤。
細數一季度成績單
李素芳總結,“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今年一季度取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全市拆違1180萬平方米。截至3月31日,全市共拆除違法建設1180.3萬平方米,完成全年計劃的29.4%,拆除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相當于去年1-7月的工作量。其中,城六區拆除456.5萬平方米,完成全年計劃的32.2%;核心區拆除13.3萬平方米,完成全年計劃的55%。拆除總量前五名的區是大興區、朝陽區、昌平區、通州區、房山區。
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出臺了拆違督查考核方案,將拆后土地利用作為拆違督查考核的重要方面,同時啟動拆后核驗工作,對已拆除項目進行現場測繪,進行電子登圖,明確規模范圍,加強數據檔案管理。
二是整治“開墻破洞”6091處。一季度,北京市已整治“開墻打洞”,完成全年計劃的37.8%。其中城六區整治5932處,完成全年計劃的38.1%;核心區整治3257處,完成全年計劃的61.4%。整治“開墻打洞”做到“兩個同步實施”——拆除廣告牌匾與封門安窗同步實施,拆除店前臺階、通道與門前綠化美化同步實施。
三是疏解了38個區域市場。一季度,全市累計完成38個市場和13個物流中心的疏解提升。對納入計劃臺賬的120個市場按照清退轉型、拆除、升級改造三類進行分類推進,由于部分市場疏解周期長,推進還需要一個過程。
從各區看,東城區制定了永外城市場疏解時間表,主動對接石家莊樂城國際商貿城,截至目前共疏解商戶537戶,占總戶數的68.6%,計劃在6月30日前關停完成疏解。西城區對動物園地區及天意、萬通、官園市場逐個再次摸底,力爭上半年完成1-2個動批地區市場疏解任務。豐臺區對11個計劃疏解的市場進行了兩輪約談,正天興裘皮輔料批發市場、北方世貿輕紡城、京鐵鴻都國際輕紡市場已發布疏解公告,上半年計劃完成6個市場的疏解。
疏解市場的同時,便民商業網點的新建和提升也在進行。一季度,全市共新建和規范提升蔬菜零售網點、便利店、早餐等7類基本便民商業網點200個,其中,蔬菜零售網點75個、便利店28個、早餐店21個。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各新建和規范提升30個以上,核心區12個。
四是疏解與補短板治環境并行。北京市疏解整治后的提升效果正在逐步顯現。李素芳強調:“在疏解整治的同時,也要補短板,建設百姓生活服務中心、養老照料中心、便民商業網點、停車場等,完善公共服務功能。”
疏解整治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老百姓生活品質的提升。李素芳表示,治環境,留白增綠,增加公共開放空間也是專項行動的重要方面。比如在永定河引水渠沿岸,利用關停廢品收購站騰退的空余土地,已修建了5000余平方米花園式停車場,建設了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長廊及社區公益健身場,修建20余處“微型花園”。
在疏解整治中也將注重產業提升,引入新的業態和高端要素。李素芳舉例,今年以來,延慶區以中關村延慶園為契機,加快建設長城腳下的創新家園,使之成為首都科技創新資源的有效承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