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韓偉光
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各項建設或與之進行商貿往來的中國企業中,創建歷史最悠久的當屬北京同仁堂。作為我國中醫藥行業的一塊金字招牌,北京同仁堂在上世紀90年代初便走出國門,20多年來始終堅持將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的中藥產品和中醫服務介紹給各國人民。近年來,北京同仁堂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不僅讓自己的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還適應當地需求,推出不同形式的中醫藥診療服務,幫助更多人遠離病痛,擁有優質健康的生活。
傳統醫藥海外顯神功
中醫藥這一傳統醫學診療方法以及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哲理,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國際社會也已被廣泛認可,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中醫藥能夠為自己帶來健康。創始于1669年,至今已有348年歷史的北京同仁堂,在向海外推廣中醫藥診療理念與文化,滿足各國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
1993年,北京同仁堂貫徹國家“走出去”戰略,在香港開辦藥店,由此打開了走向世界的通道。經過10年的摸索發展,2004年,在香港成立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作為北京同仁堂集團的海外發展平臺,為海外提供中醫藥服務和傳播中醫藥文化,并為此設立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這一目標。
在“走出去”的起步階段,北京同仁堂的海外門店集中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這里生活著大量華人,每當他們看到一家新的藥店被掛上同仁堂的牌匾時都倍感親切,很多老華僑告訴藥店工作人員,自己小時候在國內時就吃北京同仁堂的藥,很管用,沒想到有一天老藥店也會漂洋過海,在當地扎根。憑借良好的服務與顯著的療效,北京同仁堂不僅成為海外華人心系祖國的情感紐帶,受眾群體也逐漸擴展到之前不太了解中醫藥的本地人。
有一天,位于馬來西亞的北京同仁堂藥店接待了一位全身皮膚發黃的女患者,家人介紹患者生產后不久,便得了這種治不好的“怪病”,家里都不讓她接觸孩子。正在店里的坐堂醫生很快便確診她這是由于產后護理不當,加上當地氣候濕熱,得了產后黃疸,于是為她開了三副湯藥。患者回家按時喝完中藥,膚色很快恢復了正常,從此全家都成了中醫的擁護者。
在進入澳大利亞后,北京同仁堂也令從沒接觸過中醫藥的患者大呼“療效神奇”。當地有位記者由于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整夜失眠,非常痛苦。同仁堂店內的醫生了解情況后,讓他服用棗仁安神液。這位記者在服用了一支棗仁安神液后,一覺睡到天亮,還險些遲到。立竿見影的療效讓他不得不對中藥刮目相看。
與此類似的風濕病、不孕不育癥等西醫解決不了,最終由中醫藥攻克的疑難雜癥診療案例,讓北京同仁堂在海外各國樹立了良好的民眾基礎,收獲了廣泛口碑。“對醫藥行業來說,患者的感受和評價非常重要,我們在海外秉承了北京同仁堂一貫的顯著療效和真情服務。”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丁永玲介紹,通過以醫帶藥、醫藥結合,在每個店內安排坐堂醫生這種形式,能夠更好地了解患者需求,對癥下藥,保證了每位患者都能在同仁堂獲得適合自己的診療方式。
合規生產適應本地需求
2013年5月7日,同仁堂國藥成功在香港掛牌上市,為北京同仁堂的中醫藥海外發展搭建了更高的平臺。近幾年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熟悉海外患者診療需求的北京同仁堂將視野放得更遠,并以“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作為新目標,在歐美和非洲地區相繼開店,通過多種形式拉近當地民眾與中醫藥的距離。
2016年3月,習近平主席對捷克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北京與捷克首都布拉格結為友好城市,中醫藥成為連結兩座城市的重要紐帶和使者。北京市衛計委、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和北京同仁堂集團在布拉格主辦了中醫藥體驗義診和中醫藥學術論壇等一系列活動,深受當地民眾歡迎,3天的義診活動吸引了1400多人次前來體驗。9月26日至10月2日,北京同仁堂在美國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加拿大溫哥華舉行了中醫診所、零售藥店、醫學中心、文化中心的系列開業活動,紐約市政府和洛杉磯市政府向同仁堂頒發了嘉獎令,舊金山市政府還將9月30日設為“同仁堂日”。11月16日,北京同仁堂首次來到非洲,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比勒陀利亞、德班三地開設了5家藥店,積極踐行了《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中所提到的雙方將在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加深合作。
丁永玲介紹,在歐美和非洲地區,當地原有的中醫藥店多由華人創辦,為當地人了解和進行中醫藥診療提供了基礎,但規模小較為分散。北京同仁堂通過收購兼并這些店面,打造統一的品牌形象,為當地民眾提供原汁原味的中醫藥服務。有的中藥店原華人店主表示,將店面交由同仁堂這一享譽世界的中醫藥品牌來管理和傳承中醫藥文化,自己感到非常放心。
但在同仁堂收獲不同國家民眾好評的同時,也面臨著“中藥雖好,出口不易”的現實問題。丁永玲表示,由于世界各國對中醫藥引進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中醫藥,并真正從中獲益,北京同仁堂采取了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形式突破準入瓶頸。
東南亞的市場政策較為寬松,北京同仁堂的藥品便以正式注冊的形式進入。但對于一些國內常見的中藥,當地藥監部門仍會禁止使用。以主治氣血虧虛、內蘊痰熱的大活絡丹為例,東南亞地區的患者對這種藥的需求很大,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不允許在中藥里添加黃連,于是北京同仁堂根據地區需求,在保證藥效的基礎上,調整大活絡丹的藥方并提升制藥工藝。“為了符合當地的準入要求,我們進行了很長時間科研攻關,做到了因地制宜。”丁永玲說,滿足當地人需求并非只是銷售藥品,還需要符合當地法律法規,實現本土化對接。
澳大利亞允許以補充藥物形式對中成藥進行注冊,北京同仁堂便將60種中成藥引入市場;歐美市場對中醫中藥有嚴格的準入要求,北京同仁堂選擇了20多種產品,以食品補充劑的形式進入藥店。
目前,北京同仁堂的生產線通過了香港、日本、澳大利亞的GMP認證,穆斯林哈拉認證和以色列潔食認證。2016年8月,在經過了4年的不懈努力之后,北京同仁堂終于通過了歐盟GMP認證,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獲得歐盟權威認可的企業,產品愈風寧心片即將在歐盟注冊。在香港建成的北京同仁堂第一家海外生產研發基地則通過了國際最高標準的ISO22000認證以及HACCP認證,為國藥生產基地立足香港、面向海外,生產滿足海外民眾需求的健康產品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同仁堂商標也在海外7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法注冊。
因地制宜提供多元服務
為了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北京同仁堂通過在各地舉辦各種宣傳推廣活動,普及中醫藥知識。丁永玲介紹,在此基礎上,北京同仁堂也開始由傳統的醫藥模式向全方位養生保健轉型。2014年,在香港設立了“同心同樂·同仁堂”養生中心,開創了養生保健發展的新模式。此后,相繼在波蘭、荷蘭等歐盟國家設立了養生中心,將中醫藥養生保健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受到了他們的歡迎。
據了解,現在在每一家北京同仁堂海外店面內,都能看到中醫藥特色文化展示,店內也滾動播出中醫藥特色節目,在當地媒體上還能看到以同仁堂歷史故事為背景的連載文藝作品。人們來到同仁堂,不僅通過中醫師的望聞問切、針灸推拿感受到中醫藥的神奇療效,還可以學習太極拳、八段錦等中國傳統養生方法,藥店還會定期舉辦健康講座、義診等活動。
優秀的產品、精湛的醫術與高尚的醫德,成為北京同仁堂“出海”20多年來贏得患者信任,在海外不斷提升影響力的三大法寶。如今北京同仁堂已在海外26個國家和地區開設包括零售終端、中醫診所、養生中心、醫療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內的130多家網點。在海外累計診療的患者超過3000萬人次,數以億計的海外人士認識并喜愛上這一中醫藥品牌。
但北京同仁堂還想為更多人能夠享受到中醫藥帶來的健康生活而努力做更多。為了讓老品牌煥發新活力,滿足現代人的健康需求,北京同仁堂利用優勢資源,自主研發了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現代養生保健產品。在中醫藥科研方面,與美國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加州Western藥學院等國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機構合作,開展重點品種的安全性和作用機理等研究。在海外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北京同仁堂在當地主流大學的醫學院開展中醫藥培訓項目,很多知名的西醫都主動來聽課。丁永玲認為,這將在日后為中西醫結合診療破解疑難雜癥提供更多可能性。
2016年12月,北京同仁堂跨境電商中醫藥走出去平臺正式上線,開啟了從傳統的醫藥走出去模式轉向“互聯網+”的新布局。為此同仁堂整合國內優秀的中藥廠商,從源頭直接供貨給全球用戶,無中間環節,實現正品保障的同時,也大大降低成本。同仁堂遍布全球的線下門店、倉庫系統將幫助走出去平臺實現更高的配送效率。
談到今后北京同仁堂的海外發展,丁永玲表示,企業未來將在海外打造一家集種植、采購、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文化、教育為一體的國際化、專業化中醫藥集團。下一步將按照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突出中醫中藥主業,發揮自身技術實力和產業優勢,逐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資源領域的合作,并結合中醫藥“走出去”發展戰略,開展“同仁堂中醫藥文化‘一帶一路境外行”主題活動。通過當地主流媒體宣傳、組織專家到海外知名大學舉辦中醫藥講座、開展大型義診咨詢活動、建立博物館等多種方式,讓中華傳統醫藥造福更多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