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
摘 要:玉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縱觀玉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不同時代的玉器作品都留下了時代的烙印。當前在技術水平、市場經濟和文化發展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玉文化也需要創新題材,開放思想,提高人員綜合素質,創作出有現代化特色的玉雕作品,為玉文化的發展開辟出一條寬曠的道路。
關鍵詞:玉文化;題材;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031-01
一、前言
東漢時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定義:“玉,石之美者?!笨梢娒朗癁橛?,玉是石頭的精華。玉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佐證。玉雕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起有落,但從有過未間斷并且一直延續發展到今天。玉雕被認為是“東方文化”區別于“西方文化”的一個獨特特征,是東方文明的物化體現。中華五千年朝代更迭,但玉的發展從未中斷,顯示出中華民族對玉的獨特感情。
縱觀玉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每個時期的玉器都有其強烈的時代特征。新石器時代的玉器為玉發展的初始階段,玉器多為片狀,結構簡單的禮器、裝飾品。商代后期玉器上新出現諸如菱形紋、重環紋、獸面紋等紋飾。到唐代玉器更加精益求精做工精細,往往加入花鳥題材使玉器有生命力。明清時期,玉雕呈現繁榮現象,因技藝的提高,玉器種類繁多,造型也不拘一格。各個時期的玉雕都有著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同時兼具極高的工藝價值,玉雕發展史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如今,隨著技術水平、市場化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玉文化呈現出繁榮景象,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玉器作品缺乏時代特征,設計題材單一落后,同時玉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要走向世界面臨著文化差異等諸多問題。玉文化的發展迫切需要改革,形成有時代烙印的現代玉器。
二、設計題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其水平也在提高。對藝術品的需求越來越網旺盛,迫切要求玉文化引進新題材,不應裹步不前。古時神權王權是封建社會的主導思想,玉多為上層社會和知識分子所用。②在對以往玉雕題材批判繼承的同時,加入現代精神文明特征的民族藝術。反映社會主體思想,應貼近生活,增加反映現代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的題材和圖案。結合當前中國文化復興的戰略,以國學文化為指導創作新穎的現代玉雕作品。③
三、開放
當今玉器市場繁榮,但卻有不足。比如多為作坊式,小戶分散,缺乏規?;钠髽I形式?,F在玉已不再是古時上層社會才能擁有,越來越民俗化,市場化。此時的玉器所需承載的文化在領域上日漸寬廣,包括文學、信仰、傳說和神話等。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玉雕雖備受國人推崇但玉文化偏離社會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究其原因大部分玉雕從業者只專注于玉雕技藝而忽視玉雕作品所蘊含著的內在文化,沒有在價值觀和思想層面上進行更多更重要的突破。在社會實踐中提煉當世價值觀,融入到玉雕作品中才是玉文化發展的正確道路。
四、人員素質
當前玉雕人才的培養仍然是“徒從師藝”的傳統模式,該模式雖然比較成熟但在現代社會的背景下難免存在諸多缺陷。誠然玉雕界不乏玉雕設計大師,但從宏觀上看大部分從業者多為學徒式成長模式,普遍存在文化素養不足、設計能力缺失等特點。
美術繪畫與玉雕技藝的傳授穿插在一起,學院式的教學與玉雕的實踐操作結合在一起。只有結合社會實踐不斷完善教學結構,才能提高玉雕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玉文化的不斷進步。文化推動藝術,藝術成就玉雕,走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④
西方崇尚金。近年來,玉雕作品趨向首飾化,玉鑲嵌題材作品不斷涌現,如08年奧運會獎牌將金屬與玉兩種不同材料巧妙結合,既包含中國傳統的玉文化同時代表著當代的科技元素。金鑲玉在近代玉器首飾加工中 有著廣泛的應用。⑤
借鑒國外寶石學相關的發展經驗,結合西方繪畫、雕塑藝術創新當代玉雕技藝,如工具、技術、材料、工藝等。滿足市場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總結
以往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是一種穩定的社會結構,具有各種各樣既定的規章制度,但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文化的涌現使得人們的生活告別了傳統一成不變的模式,各種思想打破了既定的制度,已經步入了一個節奏快、變化大的現代社會,玉雕從業者應從各個視角探討為作為傳統文化的玉文化如何真正融入現代社會生活及創新現代設計理念尋覓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注釋:
①岳峰.論“當代玉雕藝術”的時代意義[J].天工,2014(01):08-15.
②賈嘉.民俗玉器,不追尋古意[J].藝術市場,2010(05):78-80.
③崔磊.淺談玉雕之題材設計意識——皮影文化在現代玉雕設計中的應用[J].收藏界,2010(08):121-123.
④王佳.玉雕產業發展與玉雕人才培養[J].美與時代,2010(06):122-123.
⑤郭穎.奧運獎牌金鑲玉[J].百科知識,2007(9X):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