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民+楊興寶+斗計華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摘要】文章分析了海軍院校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和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挑戰,在此基礎上對海軍院校任職教育中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幾點建議,有助于滿足部隊對創新性軍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海軍院校;信息化
現代戰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海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院校擔負著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歷史使命。但是目前海軍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信息化戰爭對人才的需求很不匹配,難以滿足部隊對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結合新形勢下院校教育的實戰化改革,開展信息化條件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軍已經初步建立了以任職教育為主體的軍官教育體系。由于歷史的原因,軍事院校的人才培養從開始就具有普通高校學科本位的特點,現在這種模式仍然是我軍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的缺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目標相對單一,缺乏針對性
目前海軍院校的任職教育還停留在崗位教育[1],過分強調崗位需要,強調“專才”的培養;專業設置與作戰需求相脫離,缺乏針對性,對軍官的個性和職業發展不夠重視,不利于潛能發揮。
(二)課程體系缺乏時代性,教學內容陳舊
首先是在裝備的研制以及部隊的重大活動中,院校獲取第一手資料難度大,部隊最新的訓練成果和典型案例進入課堂的進程較慢,使得課堂教學與部隊訓練結合不夠緊密;其次是不同層次院校的課程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內容的交叉重復現象較為嚴重[2]。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部分教員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理論講解為主,對實踐性教學不夠重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率低,沒有積極引入教學信息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二、信息化條件下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信息化條件下的高科技局部戰爭的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改變要求海軍院校人才隊伍的素質結構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就要求廣大教員不但要有專家型技術人才和創新型理論人才,還要有復合型指揮人才和精英型作戰人才[3]。
目前海軍院校普遍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弱化了專業知識和軍事素質的整合。同時,院校教育對部隊需求預測不足,導致學員知識結構不夠完善,創新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適應部隊的需要。因此,海軍院校教員隊伍結構的調整和部隊人才素質需求的變化,直接推動海軍院校任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和轉型。
三、構建信息化條件下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科學合理的信息化條件下海軍院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在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過程和培養策略五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努力。
(一)確立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任職教育思想
建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注重知識的應用能力。分析職業能力是實施能力本位教育的第一步,將一個崗位劃分成若干職責,再將每個職責劃分成若干個任務,從而確定對應于各職責的綜合能力和對應于各項任務的專項能力,并進行針對性教育和培養。
(二)明確以應用型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調研,摸清部隊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畢業學員的主要優勢和不足等,使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建立在科學的客觀依據之上。另外,要兼顧學員職業發展的需要確定培養目標,緊緊追蹤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準確判斷教育對象的發展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對知識能力的需求。
(三)制定注重時代性和科學性的培養方案
1.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按照“三個貼近”的要求,關注學科前沿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及時吸收部隊戰法和訓法改革新成果,不斷充實新理論、新知識,體現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前沿性和應用性。
2.采取模塊化課程設置。探索建立初級班“任職基礎+任職能力+素質拓展”,高級班 “專題輔導+課題研究+案例分析+研討交流+參觀見學”的課程設置。結合專業特點,設置研究性課程,學員自定研究方向,教員進行理論指導,將理論學習與研究相結合。
3.推進教學理念創新。以培養能力為中心,把教學側重點從對內容的掌握轉到對內容的應用上來,突出解決實際問題,與部隊訓練接軌,緊跟軍事需求的前沿進行專業研究,提高學員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四)制定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培養策略
1.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確定教學手段。強調傳統手段與多媒體的科學組合,要求多媒體要重點反映一般教學手段難以精確描述的重難點內容,在教學中注意配合板書、圖像、動畫、模型等其他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2.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員主導作用的同時,重視學員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問題為導引,討論與交流相結合。教員把問題帶進課堂,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充分運用問題進行啟發教學,激發學員解決問題的愿望,追求教學的最佳效益。
3.大力發展實踐性教學。依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所需要的能力結構,建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使實踐教學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充分發揮綜合演習的優勢,為學員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演習是軍事院校戰術、戰役、戰略教學的高級形式,是軍事理論學習和完成技術、戰術基礎訓練之后,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進行的綜合演練。
(五)擴展培養空間,實現國際化的培養過程
可以借鑒美軍院校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逐步實現人才培養的國際化。
1.邀請校外專家學者擔任本校客座教授或進行學術講座,開闊學員視野,提高辦學水平,加強院校與外部的密切聯系,取得改進辦學的建議和支持。
2.加強與國際院校的教育交流。聘請外國教官到本國教授課程,為本國直接比較借鑒和取長補短提供最可靠的現實機會;加強國際參觀見學與交流,派代表團互訪,進行實地考察見學和學術交流,讓學員開闊眼界,豐富知識;互派軍官進修深造,在提高我海軍認可度的同時又能夠開闊學員的國際視野。
【參考文獻】
[1]張鑒.深化海軍任職教育院校實戰化教學改革[J].海軍學術研究,2015(07):66-68.
[2]梁德清.深入推進院校實戰化教學訓練的思考[J].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報,2015 (05):109-110.
[3]郭云瑋,盧丹路.院校人才培養“靠攏部隊聚焦實戰”的三個著力點[J].海軍院校教育,2016,26(0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