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景會
摘 要:文章闡述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及重要性,介紹了林業有害生物傳播、危害所造成的災害,提出了加強、加快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和現代林業建設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現代林業 可持續發展 效益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對林業植物及產品產生危害的病、蟲、草、鼠及其他有害動物和植物。而現代林業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并協調社會——生態系統中的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實現社會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穩定和繁榮,人類共同幸福與進步。
一、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嚴重的國家之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經歷了不斷提升、不斷提高的發展歷程。20世紀70年代前,采用“積極消滅”的方針,以徹底消滅病蟲為目的,大量使用劇毒化學農藥,對環境造成了污染。70年代提出了“綜合防治”的概念,并且采取了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措施。1990年我國正式確定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針,營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視。進入21世紀,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觀念也有所改變,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我國林業開始大步實現“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出現了新趨勢。我們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將各種防治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把病蟲害造成的損失控制在經濟危害允許水平以下。我國病蟲害中常年造成暴發危害的主要病蟲有十幾種,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危害癥狀、生活習性等各不相同,因此與之對應的預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盡相同,特別是每年的氣候條件及植物種類的變化等,造成暴發性病蟲害的種類不同。應準確地掌握害蟲生活史實防治的關鍵,只有掌握害蟲種群的消長規律,才能準確進行蟲害的預防和治理。無論對常規性病蟲害或暴發性病蟲害都要以預測預報為主,它是病蟲害防治的基礎和依據,是捍衛綠化成果、提高綠化質量的有力保障。
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
1、林業有害生物傳播、危害所造成的災害,是我省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居高不下,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多。多種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一旦環境條件適宜,這些危險性有害生物將會蔓延成災,外來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傳入我省的機會不斷增加。
2、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護生態建設成果,推進林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林業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得到了重視,林業六大工程快速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和社會化林業蓬勃發展,造林面積迅速擴大。但有害生物的嚴重危害,嚴重的影響了森林質量和系統功能的發揮,已經成為制約生態建設和林業快速發展的一大障礙。舉世矚目的“三北”防護林,曾享有“綠色長城”的美譽,但由于天牛的危害,致使防護林網帶斷網破。如果一個地區的森林資源遭到有害生物的嚴重危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山川將失去綠色。減輕有害生物損失,促進林業建設發展,是整個林業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使命。森林生物災害不僅直接制約森林資源的發展,而且影響到林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對保護生態建設成果、促進人類文明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加快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和現代林業的建設
1、加快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全面加強有害生物預防,嚴密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繼續開展工程治理和無公害防治,堅決遏制林業有害生物高發勢頭, 大力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檢疫體系、防治減災體系、應急反應體系和防治法規體系建設,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信息化,促進森林健康成長,逐步實現林業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
2、依靠科技發展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林業,建設現代林業:現代林業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發展。因此,在林業發展上,實施科技興林,不斷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良種苗培育水平;通過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實現科技防治林業有害生物。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水平。要針對威脅森林資源、生態安全的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測報、檢疫工作中的技術難題,積極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組織生產、科研和高等院校專家開展聯合攻關,開發高新和實用的防治技術。加大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行無公害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工程治理項目要全面推廣應用生物、仿生和植物藥劑,加強有害生物天敵的繁育利用,普及推廣信息素、燈光誘殺等物理防治技術。對局部化學防治,應選擇高效、低殘留的化學藥劑,科學施藥,避免環境污染。
3、正確選用無公害農藥:推廣生物農藥、仿生農藥和植物殺蟲劑,目前應用較多的是BT、滅幼脲、阿維菌素,應該作為無公害藥劑之首選,但它們也存在效果顯現慢的缺點,特別是BT的應用,施藥3—4天后才得以顯效,且對環境溫度條件要求較高。各噴戶對農藥的速效性要求通常是1—2min內害蟲落地,這也為單獨應用上述藥劑帶來了一定困難。應用擬除蟲菊酯、新型殺蟲劑,高效氯氰菊酯是擬除蟲菊酯種藥效最高的一種,在多種混劑中占有一定比例。為了達到高效、速效、低毒、無公害等要求,推薦使用擬蟲菊酯與仿生農藥、植物源殺蟲劑的混劑,效果很好。總之,結合不同的施藥技術,選用不同作用方式的不同劑型,如粒劑、膠懸劑、乳油等,有針對性地防治森林病蟲害。
4、實現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些年來,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各地在實踐中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按照“誰經營、誰防治、誰收益、誰投資”的原則,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投入機制。生態公益林有害生物災害和重大危險性有害生物災害治理工作主要由當地政府負責;商品林有害生物災害防控主要由經營者負責,對防治確實有困難的,或發生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時,各級政府要給予扶持和補助。各級政府要將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治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證轄區內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除治需要。加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促進我國林業觀念的轉變,提高全民林業意識,促進我國的林業發展。